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截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将联合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肺间质气肿、气胸、纵膈气肿]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好,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机械通气 改良式体位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需接受系统呼吸护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氧合等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血气分析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呼吸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需接受系统呼吸护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氧合等指标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血气分析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系统呼吸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呼吸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全身呼吸护理对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6例。采用动态随机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身呼吸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护理前两组患者GQ-LI-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GQ-LI-74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GQ-LI-7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全身呼吸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和效果。它更注重细节和患者的舒适度。系统的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更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实施和推广。

  • 标签: 系统呼吸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科急诊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筛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予以有创通气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际碳酸氢根、剩余碱、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H、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8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专业治疗时,选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比有创通气更确切。

  • 标签: 急诊内科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 7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间,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设为观察组,每组各 35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以及住院时间和总通气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观察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合并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内科急诊阶段对患者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急诊内科于2017年1—5月之间收治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气分析情况进行纪录,对所搜集来的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结果显示为P<0.05时则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的75.000%;两组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41.4±3.80)、二氧化碳总量(24±3.60)、实际碳酸氢根(26.8±0.40)低于对照组(53.8±2.60),(30±3.84),(37.2±0.60),pH值(7.3±0.68)、氧分压(90±5.40)、剩余碱(-3±0.40)高于对照组(7.2±0.54),(48±5.20),(-5±0.60),统计学分析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在急诊工作中应更多的倾注于对有创性通气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血气分析 治疗有效率 有创性机械通气 无创性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l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 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 收治的 100 例 行 l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 50 例,参照组 50 例。研究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参照组给予 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住院时间的长短。 结果:参照组的住院时间长于 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以对行 l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 住院时间有效控制,提高医院的 lCU病房的治疗效率 。

  • 标签: 行 l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人文关怀护理 常规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有效性对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机械通气 撤机失败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 穿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穿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60例,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机械性静脉认知评分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机械性静脉炎的认知,提供自护能力,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 预防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预警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ICU接收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 62例,奇偶数法随机分为预警护理组(选用早期预警护理)与常规护理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与入住ICU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警护理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撤机成功例数较常规护理组多(P

  • 标签: 早期预警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疗效。方法:我院ICU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分为对照组(40例:未开展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而行传统镇静护理)与实验组(40例:开展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以及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传统镇静护理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为患者撤离呼吸机时,往往是依靠医护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及时撤离。但是这种只依靠医护人员经验来外患者撤离呼吸机的准确度相对较低,不能保证所撤离呼吸机的时间能够贴合患者的时间。因此,在本文中,重点提出了如何借助程序化脱机拔管为患者撤离呼吸机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知识解决了该问题,从而来能够最大化地保证撤离呼吸机的时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 标签: 程序化,脱机拔管,机械通气撤离,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运用早期预警护理后的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ICU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抽取3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电脑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运用基础护理,研究组运用早期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预警护理 ICU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方式做辅助治疗的应用功效。方法:2021年6月至同年12月,选入60例小儿肺炎患儿,抽签,常规组做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做机械振动排痰,作用分析。结果:观察组排痰量、病症反应消失时间均较常规组良好(P<0.05),排痰有效率统计显示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机械振动排痰方式做辅助治疗,有助于患儿呼吸道痰液排出,效果良好。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