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冲动行为干预对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06月我科接受120例躁狂症患者展开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对照组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在护理干预三周后,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展开分析,分析观察对躁狂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的社会能力因子分明显比观察组低,而激惹、精神病理以及迟滞因子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冲动行为干预对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社会能力,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冲动行为干预 护理 躁狂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未婚流动女性生殖道感染求医行为。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接诊的1240名流动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未婚流动女性患生殖道感染有682例(55%),能坚持就诊规范治疗的185例(27.1%);己婚流动女性患生殖道感染有434例(35%),能坚持就诊规范治疗的270例(6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流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己婚流动女性,而未婚流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就诊率低于己婚流动女性。

  • 标签: 未婚流动女性 生殖道感染 求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行为干预对患者选择输液工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输液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询问,患者自愿选择输液工具进行输液,研究组护理行为干预后再行常规询问,对比两组患者对输液工具的选择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原因基本分为价格昂贵、不安全、不知晓等原因,且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选择留置针概率73.33%高于对照组14.29%,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能有效影响患者对输液工具的选择。

  • 标签: 护理行为 输液工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96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的健康宣教。结果患儿家长哮喘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组掌握率为93.75%,对照组掌握率为70.83%(P<0.05);出院后哮喘患儿的遵医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两组患儿哮喘发作率,观察组48例中发作4例,对照组48例中发作13例,(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和家长对哮喘知识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在治疗基础上并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哮喘发作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小儿哮喘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远市区性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清远市区商业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324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性病宣教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对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安全套使用知识水平以及安全性行为认知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性病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性病高危人群展开合理的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的性病知识知晓率,从而可有效降低性病发病率。

  • 标签: 性病 高危人群 行为干预 效果 宣传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了在我院某年度被确诊为冠心病的病患者,一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采用了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了行为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病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比较上,总满意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很明显。结论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行为护理 冠心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数据。结果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女姓;监测发现BMI肥胖与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我市男性居民吸烟、饮酒率偏高,体育锻炼偏低,需提倡居民戒烟限酒,并进行体育锻炼。

  • 标签: 行为 危险因素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对血压的影响效果,为降低高血压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拟生活行为方式调查表掌握100例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情况,计算身体质量,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吸烟、饮酒、BMI>24kg/m2、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h、每天体育运动时间少于30min、不合理饮食(高脂、高盐等)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100例患者上述各项所占人数均较高(P<0.05)。结论相关医护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告知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发病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便引起高血压发病高危人群重视,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 标签: 生活行为方式 血压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及时康复,结合我院情况,本文介绍了两级质量控制管理的构建,组织实施、及其效果。初步探讨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护士行为影响的程度。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护士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来我院胃镜室首次检查的患者120例,实施心理护理为观察组,未实施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及对医疗的依从性的对比。结果通过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胃镜检查的认知及遵医行为,同时强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通过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缩短了检镜时间,插管率明显提高,减少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

  • 标签: 胃镜检查 护理对策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往往不健康,存在着焦虑、消极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年头和行为。医护人员应当注重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减少抑郁症病人的自杀率。我们对一些抑郁症病人进行了护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心理护理对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减少病人自杀行为十分有帮助。

  • 标签: 抑郁症 病人 心理护理 自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治疗前填表,治疗后由经治医师对患儿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以体征为依据的六级分类法。结果309例患者有牙科畏惧症者250例,发生率为80.91%,其中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85.29%,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72.38%。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与其口腔卫生状况、看牙经历、精神状态及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低密切相关,采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牙科畏惧症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牙科畏惧症 儿童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强心理行为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并总结心得体会,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有专门的人员给予心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星期后病情缓解率和一年内心绞痛再发的几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一个星期后,实验组心绞痛缓解26例,缓解率86.67%,对照组缓解19例,缓解率63.33%;随访一年内,实验组心绞痛复发共计4人次,复发率13.33%,对照组复发共计11人次,复发率36.67%,以上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长期心理健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内科 心绞痛 心理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病检测机构的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市20个性病监测的机构的调查情况资料,统计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各机构对于梅毒血浆反应素进行实验的筛查量,进而分析机构对于梅毒筛查人次和阳性率的变化情况,和同期因为卖淫和嫖娼被公安部门收容人群梅毒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在这3年里,累计筛查2万人次,并且发现RPR为阳性的有2千人次,计算阳性率10%。其中针对卖淫和嫖娼人群进行RPR的筛查共3000人次,发现梅毒患者500人次,感染率为2.5%。对RPR的筛查量在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5000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6000人次,又上升到2012年的9000人次。年均增长率24.5%。而阳性率由2010年的12%下降到8%。通过行为干预高危人群对于性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83.2%.对于安全套的使用率由2010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75%。结论我市性病医院对市民的梅毒筛查量在逐年的增加,对高危人群的梅毒的筛查和干预量也在逐年的增加,通过筛查和行为干预对梅毒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筛查 行为干预 梅毒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将烟草依赖作为慢性成瘾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成人可通过医院戒烟门诊借助药物减轻戒断反应、平稳度过戒断期,而孕产妇、青少年等人群不适用药物,类似吸毒的成瘾性行为本身和戒断反应均对青少年心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扬州市爱卫办与市疾控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展开调研,发现本市初中生吸烟率约为5%,吸烟初中生中烟草依赖达25%。及时介入控烟心理行为干预是青少年心身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 标签: 健康教育 控烟 青少年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溧水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了让小学生饮食更健康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更好的引导学生合理膳食。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溧水城区两所小学三~六年级79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79.9%)小学生每天都有进食早餐,早餐的类型主要以米制品、面制品为主(70.20%),其次占主要部分的是奶制品和豆制品(20.00%),但是有(65.73%)小学生膳食营养不均衡,早餐进食新鲜水果的小学生仅有(23.00%),营养成分未达标,易导致营养不良。午餐就餐地点多在学校,就餐时间在≤16min的学生占47.87%,16~21minde学生在(27.34%)。在小学生的零食结构多以果蔬以及其制品为主,饮品则以奶制品(牛奶、酸奶以及其制品)为主,果汁(20.00%)和碳酸饮品(13.47%)。结论溧水区小学生营养不均衡,饮食行为欠佳,早餐质量较差,应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多关注。

  • 标签: 小学生 早餐质量 饮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5月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规范的高血压内科护理,研究组加用心理行为干预。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和护理后血压及焦虑评分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血压及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血压及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改善不良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 行为 难治性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为做好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院196名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度高,但实际手卫生执行较差,主要影响因素有洗手设施不健全、工作忙、应用手套及担心手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等。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情况与行为不符,建议采取知信行模式,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认知度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