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社区护理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当前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的社区护理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规范的社区护理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大社区护理宣传力度,开展中医社区护理服务;提高护士待遇,完善激励机制等。旨在为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护理的发展提高可借鉴的意见。

  • 标签: 分级诊疗 社区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分级诊疗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分级诊疗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分级诊疗 模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养老院里的养老对象的级别照护与照护服务需求的一致,探讨准确客观的老年人照护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160例等级照护的照护对象按医嘱照护分级、标准照护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自理(一般照护)、介助(半照护)、介护(全照护)三个级别,对不同分级法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医嘱照护分级与标准照护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标准照护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有差异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与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改进措施(增加医护人员、改善客观条件)的同时,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替代医嘱分级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老年人的养护需求。

  • 标签: 养老院 养老对象 分级护理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儿化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确诊为化脓脑膜炎的足月儿,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两组,分别记录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分析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1例足月儿纳入此次研究,其中有并发症组35例,无并发症组2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入院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儿在肌张力异常和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反应差、抽搐、拒奶、黄疸及前囟饱满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血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糖浓度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肌张力异常为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脑膜炎诊断困难,有较多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影响足月儿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肌张力异常及脑脊液蛋白水平,其中肌张力异常是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足月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高危患者应用压疮护理对于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起入住我院的168名术后高危压疮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压疮护理小组的预防及实用。结果通过压疮评估表判断患者压疮的恢复情况证明,压疮护理小组对术后高危险压疮患者具有预防压疮的发生率。结论专业的压疮护理对于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的预防和恢复有良好的效果,通过改善护理的方式,针对不同患者的类型来区别护理有助于患者取得更加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压疮 压疮护理小组 高危压疮患者 预防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各50例,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对其实施一套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大剂量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DL评估在康复科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分级组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康复护理,分级组患者根据ADL评估结果实施分级护理。结果护理后,分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护理满意度97.14%,较常规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ADL量表应用到康复科患者的护理中,以ADL评分为标准,实施分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 标签: ADL评估 康复科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级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行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操作、宣教、病房评分以及护理记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68.7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操作质量,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护理模式 肝胆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孕妇在妊娠中幼稚粒细胞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以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不良影响,切实预防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及母体的需要。方法对2016年3月1日—2016年11月5日我院妇产科病人和其它科室病人进行的血常规检测,并对幼稚粒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产科的幼稚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明显高于其它科室。结论妇产科的幼稚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明显高于其它科室,经过综合分析,与孕妇的新陈代谢旺盛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孕妇 妊娠 幼稚粒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急诊标准化分诊,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对急诊分诊标准的认知,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实实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依据我院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东北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讨论建立根据病情进行分诊的,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使用标准化的分诊1年余,并根据工作后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该标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分诊制度,实现了急诊分诊工作的优质化、标准化。结论建立了急诊的文字化的、标准化分诊制度,使得分诊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在这个标准下,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亦使一般患者的就诊得到合理安排,保障了各种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了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超声异常改变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7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均进行B超检查,然后检查两组的TT3、FT3、TT4、FT4以及TSH,分析各组患者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TT3和FT3明显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临床意义;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3.7%;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大于正常人群,并且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结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功能异常比较常见,应该注意筛查。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超声检查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设备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疗仪器设备情况,进行ABC分级管理。结果将新生儿科常用医疗设备分级管理,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在较高水平,能保证临床的各种需求使用。结论在具有多种多类医疗设备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出院患者100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之前的患者500例,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之后的患者500例,对比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滥用行为,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大。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使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68例血脂生化检验标本,分别进行分级检验和传统拉网式检验,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分级检验和传统拉网式检验检测的TG、TC、HDL-C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测LDL-C、ApoA、Apo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拉网式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可提高阳性检测率,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分级检验 拉网式检验 血脂
  • 简介:摘要职业危险因素不仅直接因响到血站人员卫生与安全,还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通过总结,找出职业危险因素,提高安全意识,采取防护措施,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血站人员 职业危险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男性性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并寻求高效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我院检查并被确诊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113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所有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结果113例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性欲低下、勃起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且通过回顾分析表明,男性性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年龄,夫妻情感不和谐,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结论男性年龄,夫妻情感不和谐,抽烟、酗酒等不良情况,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持夫妻生活和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注重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的防治,进一步恢复患者的性功能状况,保障生活质量。

  • 标签: 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 危险因素分享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冠心病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心脏病,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对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近5年以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指导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普外科的80例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心理分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心理分级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促进患者转归。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肝胆 心理分级护理 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级管理,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新模式。方法选取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72例,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根据护士的评估分值,将患者康复分为4个级别。结果完全针对每一个患者的个性化自我管理支持常难以实现,若将患者人群中状况相似者划分在一起,给予不同特征患者群相适应的自我管理支持,则对患者而言,支持是个性化的,而对医护人员而言,支持的提供则是同类型标准化的。因而既能合理控制成本,又能使支持更加有效。结论分级管理是责任护士通过对同级别依赖和衰退的患者相对集中管理,根据个体差异分级管理,实现康复目标,减少疾病对患者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使得患者逐步从生活自理到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康复目标分级管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应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方法本次所选8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7月份—2018年07月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将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应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中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有机磷 中毒 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