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传统现场会议形式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术交流会议被迫按下暂停键。由此,自2020年7月始,作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医学学术团体之一的北京医学会开始了新模式的尝试与创新,尝试把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由现场会议转变为线上会议、现场线上相结合会议等形式,保证了北京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的开展,为北京乃至全国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新模式的学术交流平台。该文从交流形式转变带来的利与弊方面分析了疫情影响下医学学术交流的新模式。

  • 标签: 医学会 医学交流 线上会议 利与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在MIS-TLIF减少辐射暴露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需要进行MIS-TLIF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的定位法透视,观察组患者选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检查和手术中的透视时间、X射线曝光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检查过程中的透视时间为(10.25±2.44)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76±0.97)s,曝光次数为(5.7±1.78)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7.95±1.56)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1.87±0.55)s,曝光次数(4.69±2.04)次;术中的透视时间为(10.89±2.75)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12±0.77)s,曝光次数为(5.1±1.34)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28.13±4.3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4.78±1.24)s,曝光次数(9.76±2.18)次;观察组患者的总的透视时间为(20.54±5.89)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4.98±1.15)s,曝光次数为(10.7±2.54)次和手术总时间(1.5±0.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33.54±7.9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6.98±2.43)s,曝光次数(14.77±3.56)次和手术总时间(1.8±0.8)h。结论精确定位法通过术前的精确定位能显著降低术中的辐射时间,节约手术总时间,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在辐射中的暴露时间要显著低于传统定位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确定位法透视 辐射暴露
  • 简介: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5个部分,手术时必须准确定位所需手术节段。尽管外科医生术前、术中详细判断脊柱节段,但节段定位错误仍然时有发生,我国暂未对手术节段定位错误发生率作出统计。国外有文献[1]报道,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几乎有一半的脊柱外科医生曾有错误定位的经历。

  • 标签: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定位方法 术前 进展
  • 简介:<正>我院于1996年引进德国Brain-LAB头部X-刀治疗计划系统,并与CT室GE9800GuickCT影像数据记录载体相互配合,至今已实施X-刀治疗患者300余例。CT在定位扫描行X-刀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扫描技术的应用除可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范围外并通过增强薄扫,达到定位定性的目的,更重要的作用是确定颅内病变区域三维空间的位置,为X-刀治疗的进行提供靶区信息,使X-刀能够准确无误地将X线聚焦于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因此,X-刀

  • 标签: X-刀治疗 颅内病变 CT定位 扫描技术 X一刀治疗 扫描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体外震波碎石(ESWL)中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对18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经B超定位,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结果泌尿系结石1896例,定位准确率100%、结石一次粉碎率90.6%、二次粉碎率98.2%。结石总排尽率96.6%。结论采用B超定位进行体外震波碎石,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B 超定位 泌尿系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电图技术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分析导管尖端位置到位率。方法统计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将280例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EKG(腔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引导导管尖端定位,对照组应用体表定位方法定位,两组患者均在置管后行胸部X线检查,比较两组导管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到位率为91.42%,对照组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腔内心电图引导下行PICC置管尖端定位法能提高导管尖端到位率。

  • 标签: PICC导管 尖端定位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超声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90例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单胎孕妇,对其行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检查,记录脊髓圆锥位置,检验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检查识别脊髓圆锥位置的一致性,比较不同孕周间脊髓圆锥位置的差异性,分析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的相关关系。结果90例胎儿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定位脊髓圆锥位置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1.0);孕23-周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布与其他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2-27周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布与孕28-35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显示,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存在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104X+5.892(R=0.745,P=0.000)。结论 超声定位能够显示中晚孕期胎儿的脊髓圆锥形态及位置,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中晚孕期 胎儿 脊髓圆锥 超声定位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针对在可见光中人脸检测受光照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Adaboost的近红外光人脸检测与人眼定位算法。首先使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得到人脸区域,通过统计大量的人眼相对人脸位置的分布确定人眼待测区域。为了减少亮瞳与非亮瞳以及左右眼的差异影响,使用亮瞳、非亮瞳、左眼、右眼检测器,然后再用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在人眼待测区域进行人眼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高,速度快,达到实时性的要求。

  • 标签: ADABOOST算法 HAAR特征 人脸检测 人眼定位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铁质雷管意外爆炸,造成四肢、胸腹部广泛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异物嵌顿。伤后2d转入笔者单位。查体:见患者双乳房下各有1条已缝合的15cm长横行裂口;上腹部可见20cm×15cm皮肤软组织缺损区,达深筋膜;面部、胸腹部、四肢均可见多处皮肤小裂口,

  • 标签: 爆炸伤 取出方法 异物定位 皮肤软组织损伤 皮肤软组织缺损 残留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或多名老年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不能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许多老年人会出来放松和娱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会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在离开家后不知道如何回家,这导致了许多老年人的走失案件。而且人们不认识老人时因此也就无法及时通知亲属认领,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人们更关心的是患者的走失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定位报警医用腕带在防止患者走失中的应用问题。

  • 标签: 定位报警 医用腕带 防止走失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或多名老年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不能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许多老年人会出来放松和娱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会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在离开家后不知道如何回家,这导致了许多老年人的走失案件。而且人们不认识老人时因此也就无法及时通知亲属认领,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人们更关心的是患者的走失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定位报警医用腕带在防止患者走失中的应用问题。

  • 标签: 定位报警 医用腕带 防止走失
  • 简介:摘要:临床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结合,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用药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药品浪费等。但当前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存在不够重视、服务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完善。基于此,文章对新形势下临床药学服务的定位及模式展开探讨,供同行参考。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定位 模式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直径〈1cm的微小癌,其10年总生存率为90%~99%。而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33.3%~38.7%[1],因此,对乳腺微小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术前精确定位、术中精准切除在提升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小癌 三维定位 微小病灶 定位点 钼靶摄影 定位准确率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办,贵州省人民医院承办的“2014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F102014)”定于2014年9月19—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主要就骨科各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特别是创伤骨科诊疗规范的推广,这将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议题。会议主要的学术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演讲、论文展板、优秀论文评比、手术录像展示、病例讨论等,届时将邀请国内骨科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现场授课。

  • 标签: 创伤骨科 焦点问题 学术 论坛 中国 贵州省人民医院
  • 简介:摘要:以《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针灸药结合条文为依据,探析张仲景的针药结合学术思想。在通读和理解经典原文的基础上,将涉及针灸药的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学术思想。认为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针药结合学术思想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针药结合,以脉为先;针药结合,同病异治;灸药结合,重在阳气;针药结合,防治未病。

  • 标签: 《金匮要略》 针药结合 灸药结合
  • 简介:为了及时传播和推广血液净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探讨该领域疑难与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我国血液净化水平的提高,中华医学会《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社定于2006年4月19日-22日在北京举办“北京血液净化学术论坛”。著名医学家黎磊石院士、王海燕教授、谌贻璞教授任论坛名誉主席,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杂志社社长王辰教授任组委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常务副院长、杂志总编辑李学旺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席,由著名专家做主题讲座并主持讨论。

  • 标签: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净化 学术论坛 专家委员会 会议 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