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支气管扩张病人接受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激素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例病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吸入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治疗之后产生并发症几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支气管扩张病人,为其提供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激素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收获理想的康复效果,病人接受持续治疗之后,大部分病人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舒张剂 吸入激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护理经验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8.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损伤小等优势,在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临床护理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治疗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采用化疗同期胸部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时间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接受化疗同期胸部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观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0.00%(28/40),2年生存率为40.00%(16/40),3年生存率为12.50%(5/40);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采用化疗同期胸部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的疗效确切,原发肿瘤体积小的患者预后效果更佳。

  • 标签: 化疗 胸部三维放疗 脑转移瘤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对我院2001-03~2005-04女性感染性尿频18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7~70岁,病程3d~8a,均以尿频(24h排尿次数8次,每次平均排尿量<180ml)为主诉,部分患者伴尿急,实验室尿检(确保受检标本不被污染,如已用抗生素则送检前至少停药3d)未见白细胞和(或)脓细胞,尿普通培养阴性,并排除尿路结核菌、厌氧菌、真菌及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 标签: 尿频/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肺叶切除结合淋巴清扫为其标准术式,但目前对淋巴结清扫的治疗作用还存在异议。本文从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对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患儿的社会功能存在持续不良影响,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药物性治疗。本文总结了针对儿童ADHD不同种类的药物性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中医、饮食等,并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和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采取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2~2016.01)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垂体后叶素治疗,研究组行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行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采取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酚妥拉明 垂体后叶素 支气管扩张 大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的COPD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pred、、DLCO%pred、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作用探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沐舒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沐舒坦联合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治疗转归效果;咳痰、咳嗽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吸痰量、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用药安全特点。结果观察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痰、咳嗽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吸痰量、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吸痰量、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安全特点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减少痰液量,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 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80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产妇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给予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对比两组引产效果。结果两组总产程、24h阴道分娩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h出血量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可实现有效扩张宫颈的效果,并可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 足月妊娠引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来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LVEDD、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抗体、BNP为实验组较优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丙种球蛋白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推介使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 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替罗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BNP水平及心功能(LVEF、LVEDD、LVESD)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0d研究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替罗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镜检查麻醉与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4-10月接受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B组60例在无麻醉状态下直接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3%、1.7%、5.0%,低于B组的13.3%、11.7%、18.3%(P<0.05);A组检查成功率、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占比分别为96.7%、93.3%,高于B组的83.3%、70.0%(P<0.05)。结论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度及临床检查成功率。

  • 标签: 胃镜检查 麻醉 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小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月,基因检测组mPFS为5.0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型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这50例肿块型乳腺病变中,15例为良性病变(30%),35例为恶性病变(70%),BI—RADS分级中,4级有35例(70%),5级有12例(24%),3级有3例(6%)。结论乳腺肿块型病变主要通过微钙化以及含或者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表现,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为乳腺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着重介绍了药物治疗中运动干预疗法、饮食干预疗法、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心理调节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对药物治疗的机理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查看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个体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