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治疗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94例,根据患者入院7d内血压与基础差值分为两组,A组患者47例,B组患者47例,评价两组患者预后转归及损伤灶面积。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损伤灶面积低于B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降压处理,需适时控制血压,促使患者预后转归。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早期降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的7月~2017年的3月我科所诊治的69例脑外伤后昏迷病患,以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4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施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综合康复治疗,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的GCS评分及rCBF水平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的FAM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部血流及意识状态有积极意义,能促进患者恢复,保障其预后。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脑外伤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7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9)。所有患者均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后的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则于手术结束后2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间隔不同时间实施颅骨修补术的两组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结果观察组在恢复良好率、ADL评分、Fug-Meyer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手术,对于改善患者ADL、Fug-Meyer评分,促进其恢复良好率的提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外伤 临床价值 颅骨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皮瓣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骨外伤急诊120例患者(在2016年3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并发症发生率(1.67%)、抑郁评分(14.86±1.43)分、焦虑评分(13.45±1.2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外科急诊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外伤 急诊 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多层螺旋CT在腹部外伤影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腹部外伤患者分别采用B超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B超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检出率。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技术的总检出率为88.9%,B超技术的总检出率为86.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7.5%、81.3%和83.3%,均明显低于B超检查的95.0%、93.8%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多层螺旋CT的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和100.0%,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66.7%、33.3%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腹部外伤影响诊断中,多层螺旋CT和B超均具有较高的腹部脏器损伤检出率,但是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B超检查在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临床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B超 腹部外伤 影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输液护理,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反复穿刺、液体渗漏及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头皮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胸部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8例胸部外伤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放组,分别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且前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者,前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胸部外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外伤患儿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眼外伤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眼外伤患儿,围手术期辅以整体优质的护理配合能够帮助其将心态调整至最佳,进而可以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快速恢复视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均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眼外伤 患儿 手术 护理配合要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伤患者诊断中CT、MRI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脊柱外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对。结果MRI诊断阳性率是98.2%,与CT的87.5%比对明显较高,CT检出的碎骨块明显较MRI多,MRI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检出率明确较CT高,(P<0.05);其他部分损伤两种方法比对未见突出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诊断中,CT、MRI各有优势,临床上需实情灵活选择,必要情况下可联合应用,以促进脊柱外伤确诊率的提升。

  • 标签: 脊柱外伤 诊断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急救措施对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外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小儿面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由于面部外伤入我院进行整形修复治疗的108例患儿选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彻底清创后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小儿面部外伤进行修复,并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108例面部外伤患儿在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后,伤口愈合状态良好,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不良反应。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患儿的外伤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均未发现伤口疤痕增生问题,手术缝合处无明显的萎缩凹凸现象,家属对于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对患儿面部外伤进行临床治疗,可采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配合清创技术,应用此种手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面部损伤情况,一定程度上恢复患儿的面部组织,值得在临床医学领域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整形美容技术 小儿面部外伤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急诊护理后,护理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偏瘫患者肢体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颅脑外伤 抢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临床使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患者80例(91眼),经颅脑CT排除重度颅脑损伤,证实视神经损伤存在,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地塞米松组(40例),甲泼尼龙组1000mg静滴,3天后减量;地塞米松组30mg静滴,3天后减量,两组均使用甘露醇静滴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部分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分别为54.55%和3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甲泼尼龙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受伤后只要无禁忌症,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非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将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组(n=46例)与参照组(n=46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优质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优质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强化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等不良病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外伤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50例手外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08月至2018年03月,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于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及功能指导,各25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观察组25例手外伤患者的优良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数据72.00%(18/25),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术后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其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27例,对以上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对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在研究中发现,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因素、激素药物使用、通气治疗以及导管治疗等方面有关,同时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主要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要积极的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并且对于已经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其结果以及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治疗,尽快的控制患者的疾病,降低死亡率。

  • 标签: ICU脑外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诊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颅脑外伤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收集2016年1月份-2018年1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监护治疗时间,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28.57%,VS观察组8.11%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GCS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重症治疗时间(6.19±1.87)d,低血糖有8.57%发生率;VS观察组重症治疗时间(4.56±1.05)d,低血糖有2.70%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外伤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缩短重症监护治疗时间,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胰岛素 治疗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89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0例)及观察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施行常规治疗方法+高压氧方案治疗,持续治疗28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2.82±2.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1±2.41)分,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差异显著(<0.05);观察组ADL评分(68.33±12.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96±11.83)分,差异显著(<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立即开展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表现,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脑外科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两组GCS评分均所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提高程度在对照组之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4(97.14%)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27(77.14%)例,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