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AP)时某些蛋白水解酶可导致内皮破坏和毛细血管渗漏,可能参与肠壁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本课题采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大鼠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mteinase-9,MMP-9)在肠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关系,以探讨肠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肠壁组织 大鼠模型 血管通透性 毛细血管渗漏
  • 简介:目的检测HOXA7mRNA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PANC1和SW1990细胞的HOXA7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sequencingPCR,BSP)和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combinedbisulfiterestrictionanalysis,COBRA)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应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各细胞株,检测处理前后细胞HOXA7mRNA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和SW1990细胞均表达HOXA7mRNA,而PANC1细胞不表达HOXA7mRNA.CFPAC1、BxPC3、PANC1和SW1990中HOXA7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93.16%、90.65%、90.09%、52.30%,SW1990细胞的HOXA7甲基化率较其他三株细胞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经5-aza-dC处理后,PANC1细胞的HOXA7mRNA重新表达,BxPC3的HOXA7mRNA表达增强;而CFPAC1和SW1990细胞的HOXA7mRNA在5-aza-dC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细胞的HOXA7mRNA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而CFPAC1和SW1990细胞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化 HOXA7基因 5-氮杂胞苷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临床常见,提高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是治疗该病很重要的措施之一。我院临床应用小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治疗 老年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模型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MP感染后是否通过影响哮喘发病相关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方法:6~8周的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成哮喘MP感染组(8只)、哮喘非MP感染组(8只)、正常对照组(8只),并建立相应的小鼠动物模型。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各组BLAF和外周血白介素(IL)-9、IL-17、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BLAF中IL-9水平在哮喘MP感染模型组高于非M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非MP感染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在哮喘MP感染模型组低于非MP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非MP感染组也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IL-17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在各组小鼠外周血中IL-9、IL-17、IFN-γ水平变化亦符合上述改变。结论:哮喘MP感染小鼠BLAF和外周血IL-9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则明显下降,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气管哮喘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侧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V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V区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侧III、IV区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侧II、III、IV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2004年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报告病例数303281例:死亡报告总数为477例。本月除脊髓灰质炎、白喉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均有报告。2004年5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麻疹,占发病总数的84.76%;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

  • 标签: 中国 2004年5月 传染病 结核病
  • 简介:目的:明确腺病毒E1A基因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肺泡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失衡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将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腺病毒E1A质粒组(E1A+组)和转染不含有腺病毒E1A的空白质粒组(EIA一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LPS刺激.刺激后12、24h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细胞MMP-9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MMP.9和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LPS刺激12h后E1A+组的MMP-9/TIMP-1mRNA比值高于其他2组(P=0.045):在刺激24h后3组之间的差别更加显著(P=0.032)。MMP-9/TIMP-1蛋白比值在LPS刺激12h后E1A+组高于其他2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9),在刺激24h后3组蛋白比值的差别比较显著(P=0.039)。结论:腺病毒EIA基因可导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在LPS刺激下大量释放MMP-9.使MMP-9/TIMP-1的失衡进一步加重。

  • 标签: 腺病毒E1A 脂多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A组)3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ACR、hs-CRP、IL-6、chemerin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NA组54例,MA组66例,CA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CRP、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hemerin、hs-CRP、IL-6水平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组、MA组与N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简单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R与chemerin、hs-CRP、IL-6、HbA1c、HOMA-IR、TG、Cr、收缩压(SBP)、病程呈正相关(r=0.62、0.58、0.59、0.47、0.45、0.52、0.54、0.53、0.56)(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hs-CRP、IL-6、chemerin以及病程是影响ACR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chemerin、CRP、IL-6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并与ACR密切相关。chemerin、hs-CRP、IL-6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生成、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内皮细胞损伤等机制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C反应蛋白 CHEMERIN 白介素6
  • 简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多基因遗传病,又称为复杂性疾病(complexdisease),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引起慢性高血糖构成其发病主要原因。T2DM受环境、遗传、饮食、种族、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06年Grant等首次发现了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variantoftranscrip-tionfactor7like2,TCF7L2)基因的微卫星DG10S478与T2DM显著相关,更多的相关研究陆续展开,并得出一致结论:TCF7L2是T2DM发生高度相关的易感基因。本文就TCF7L2基因SNPs与T2DM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基因遗传病 2型糖尿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INSULIN T2DM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在无症状人群中评估9p21位点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联。方法:纳入889例无卒中史高血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尿样本并提取全血DNA。采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选取位于9p21的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进行分型。结果:纳入人群中46.2%颅内、外动脉无狭窄,21.4%仅颅内狭窄,15.4%仅颅外狭窄,17.0%颅内、外共存狭窄。所选位点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与颅内、外共存狭窄显著相关(P=0.011和0.017);rs2383207-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与降低的狭窄程度相关(P=0.009),与较少的病变数目无关(P=0.063)。结论:9p21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与无症状颅内、外共存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狭窄 9p21 缺血性脑卒中 遗传 关联分析
  • 简介:患者,男,66岁,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一周于2003年3月17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乙肝”“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60/110mmHg,问断服用药物治疗,入院查体:T:36.4℃,P:84次/分,R:24次/分,BP:145/80mmHg,神志清晰、精

  • 标签: 静注 胺碘酮 窦性停搏 药物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
  • 简介:<正>检测多发性硬化患者(MS)20例,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12例,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MS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NIND患者,重型患者水平高于轻型患者,且IL-6水平与EDSS评分中度相关;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IL-6水平明显下降。示IL-6可能参与MS的发病过程,并与病情相关。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患者脑脊液 神经系统疾病 重型患者 EDSS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1,HMGB-1)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43例GIST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IL-6、HMGB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3者的相关性.结果IL-6、HMGB1和Survivin在GIST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5)ng/ml,(3.54±0.74)ng/ml,(0.15±0.04)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2±0.03)ng/ml,(1.81±0.06)ng/ml,(0.07±0.02)ng/ml),43例GIST患者中IL-6、HMGB1及Survivin在良性组、潜在恶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增高,IL-6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02)ng/ml,(0.59±0.02)ng/ml,(0.64±0.03)ng/ml,HMGB1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82±0.55)ng/ml,(3.46±0.16)ng/ml,(4.00±0.61)ng/ml,Survivin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0±0.01)ng/ml,(0.15±0.02)ng/ml,(0.18±0.03)ng/ml,GIST患者IL-6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5),IL-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4,P<0.05),HMGB1和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5,P<0.05).结论IL-6、HMGB1及Survivin的高表达能够协同促进GIST的恶变和侵袭转移,检测这几个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GIST的良恶性及预测肿瘤的预后.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白细胞介素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凋亡抑制基因
  • 简介:近来研究证明,胰腺微循环障碍和炎性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中药治疗胰腺炎成为研究热点。本实验观察柴芍承气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探讨柴芍承气汤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血小板活化因子 IL-8水平 柴芍承气汤 TNF-Α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链脲菌素(STZ)对C57BL/6J小鼠糖尿病诱导效应的影响,探讨其量效关系及最佳剂量范围。方法将C57BL/6J小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9个STZ剂量组(A~Ⅰ组,STZ分别为30、60、80、100、120、150、180、210、240mg/kg体重),每组15只,腹腔注射;1个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观察各组血糖、体重、血胰岛素和45d生存率的变化,分析其与STZ剂量的关系。同时取A、C、G及对照组小鼠胰腺、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行免疫组化观察胰腺胰岛素及。肾脏CD68的表达。结果C~G组较对照组血糖增高、体重及血胰岛素含量较对照组下降非常显著(P〈0.05),且STZ剂量与血糖呈正相关(r=0.984,P〈0.05),与血胰岛素含量呈负相关(r=-0.994,P〈0.05)。C~G组成模率达86.7%-100%,显著高于A、B组的0和40%(P〈0.05);45d生存率为46.7%-73.3%,显著高于H、I组的13.3%和0(P〈0.05)。A组胰腺、。肾脏组织未见明显破坏;C组及G组出现典型的胰岛萎缩变形,胰岛素分泌颗粒减少,肾小球系膜外基质沉着及球周巨噬细胞浸润。结论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STZ以80~180mg/kg体重的剂量制模率高、生存率高,且靶器官损伤典型;该剂量与血糖呈正相关,与血胰岛素含量呈负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实验性 链脲菌素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C57BL/6J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IL-6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生长及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MTr法检测不同浓度IL-6刺激后Capan-2细胞的增殖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磷酸化STAT3(P.STAT3)在Capan-2细胞内的定位及IL-6刺激前后表达量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blot检测IL-6刺激前后Capan-2细胞中P—STAT3、bcl—xl、CyclinD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00ng/ml的IL-6作用Capan.2细胞后,细胞的增殖从1增加到4.965-t-0.18(P〈0.05);细胞凋亡率从(3.21±0.23)%下降到(1.98±0.67)%(P〈0.05);P-STAT3、bcl-xl、CyclinD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bcl-xl的表达与P—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5,P=0.015);CyclinD1的表达与P-STAT3表达也呈正相关(r=0.914,P=0.036)。结论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介导了IL-6对Capan-2细胞的增殖促进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 简介: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阻断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观察其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4个靶向5-LOX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ence,siRNA)和1个阴性对照siRNA质粒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法转染SW1990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RNAi后SW1990细胞的5-LOXmRNA和蛋白表达,MTY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阴性对照和4个序列特异性的siRNA对SW1990细胞5-LOX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3.0±1.4)%、(18.8+1.5)%、(53.5±2.3)%、(56.1±2.0)%、(52.4±2.5)%;5-LOX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5±2.0)%、(18.1±2.5)%、(50.4±4.3)%、(48.9±4.4)%、(45.9±4.0)%。转染24h后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1.0)%、(5.5±1.3)%、(11.9±1.2)%、(13.4±1.1)%、(13.8±1.3)%。;48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1.3)%、(16.0±2.2)%、(25.7±2.5)%、(25.3±3.1)%、(27.2±3.2)%。转染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0.8)%、(5.3±1.0)%、(10.6±1.2)%、(12.4±1.0)%、(10.6±0.9)%;转染48h的凋亡率分别为(3.0±1.0)%、(7.1±1.1)%、(17.5±0.9)%、(21.5±1.1)%、(15.7±1.0)%。结论通过RNAi可以有效、特异地阻断SW1990细胞5-LOX的表达,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胰腺肿瘤 RNA干扰 5-脂氧合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为单纯糖尿病(DM)患者52例,平均年龄(66.3±7.9)岁,单纯糖尿病肾病(DN)患者45例,平均年龄(65.9±6.7)岁,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DN+HP)患者50例,平均年龄(65.9±6.8)岁.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扩增eNOS基因第7外显子的DNA片段(248bp),以限制性内切酶BanⅡ进行酶切消化,2%的琼脂糖电泳分离PCR产物.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比较用x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N组T等位基因和T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单纯DM组(x2=7.20,P<0.05;x2=9.17,P<0.05),DN合并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及TG基因型频率高于D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x2=044,P>0.05;x2=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突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DN的独立危险因素.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ENOS基因 糖尿病 肾病 高血压 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