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在评价小鼠心脏纤维化中的异同。方法10周龄BALB/c雄性小鼠给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共14天,诱导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取心脏标本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沉积。结果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都能清楚地显示出胶原纤维,且其定位是一致的。两种染色方法显示出的纤维化面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处理的切片能够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清楚地区分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而MASSON染色法却不能。结论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较MASSON染色法相比能够更好地评价心脏纤维化。

  • 标签: 心脏纤维化 胶原纤维 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 MASSON染色法
  • 简介:近年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成为了慢性病人群的主体,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密切关联。饮酒是老年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饮用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酒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不良饮酒习惯对老年人某些慢性疾病的成因和发展也有影响,恰当的饮酒量可改善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饮酒 老年人 慢性病
  • 简介:随着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研究发现在有抑郁症的人群中,心绞痛和心梗的危险性增加6倍,死忘率增加2倍以上;国内有报道冠心病伴抑郁症者高达78.6%。国外报道冠心病患者中,约有18%发生重度抑郁,而重度抑郁病人有16%~22%发生急性心梗。说明抑郁症对冠心痫的发生、发展、预后及病情的转归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如下。1抑郁症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Ford等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RR=2.12,95%可信区间(CI):1.24~3.63和

  • 标签: 冠心病影响 抑郁症冠心病
  • 简介:目的通过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低氧血症对心肌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低氧血症病例150例,同步进行血气和心肌酶谱五项(CK、CK-MB、AST、α-HDBH、LDH)检测,比较Pa(O2)和心肌酶谱五项的变化。结果低氧血症时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中、重度低氧血症显著(P<0.05-0.01)。结论低氧血症时,缺氧对心肌代谢有明显影响,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呈负相关。

  • 标签: 低氧血症 心肌代谢 心肌酶谱 诊断 心肌损害
  • 简介: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后成人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骨髓刺激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是促进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对动员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患者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Data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外2008年8月前已发表的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诊断试验,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49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组与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对照组左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值(WMD):1.33,95%可信区间(CI):0.53~3.36],右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95,95%CI:0.60~6.35),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I.04,95%CI:0.42~2.62)。结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心脏瓣膜的不良反应较小.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普拉克索 心脏瓣膜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比较慢性阻赛件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或)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其BODE指数及其分项、急性发作次数、运动耐力、H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将329例COPD患者(其中Ⅲ级211例、Ⅳ级118例)分成无创呼吸机+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再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高、中及低强度亚组,完成无创机械通气和(或)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共20周,观察其对BODE指数及其分项[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预计值(FEV1%)、6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体质址指数(BMI)]、急性发作次数、运动耐力[主观用力计分(RPE)]、ADL的疗效。结果:Ⅲ级COPD患者在康复干预20周后,不同强度组的BODE指数、急性发作次数、RPE、ADL自身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高强度组在FEV1%、MMRC、BODE、急性发作次数、RPE、ADL,中强度组在MMRC、BODE、急性发作次数、RPE、ADL,低强度组在BODE、RPE,无创通气亚组较非无创通气亚组明显好转(均P<0.05)。Ⅳ级COPD患者在康复干预20周后,不同强度组的急性发作次数、RPE、ADL自身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5)。高强度组在FEV1%、6MWD、MMRC、BODE、RPE、ADL,中强度组在RPE、ADL,低强度组在FEV1%、MMRC、BODE、RPE、ADL方面,无创通气亚组较非无创通气亚组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高强度有氧训练对COPD患者的BODE指数、运动耐力、ADL的疗效最佳。对于非无创机械通气的Ⅲ级COPD患者高强度训练疗效最佳;Ⅳ级则低强度训练最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机械通气 康复 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效果,以指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调整。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予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联合治疗7d后,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同时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mg抗血小板治疗7d,对比两组TEG参数(R值、K值、angle角、MA值)。结果急性脑梗死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4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5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仅1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3例对阿司匹林无反应,5例低下,6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5例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为6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20例;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4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38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双联抗血小板组比较两组患者R值、K值、α角、MA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TEG仪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双联抗血小板中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凝的影响较单用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别。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目的评价EUS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疗效。方法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21例)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20例)。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为1000mg/m^2,1次/周,静脉滴注,连用3周,休息1周;联合组在^125Ⅰ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评价临床受益疗效(CBR)。结果^125Ⅰ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57.1%,达到CBR的中位时间为1周,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周;单纯化疗组分别为25%、4周和15周,两组前2项相差非常显著(P〈0.05),而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US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CBR明显优于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窥镜超声检查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Ⅰ粒子 吉西他滨
  • 简介:目的探索Tei指数在评价小鼠高血压诱导的心脏纤维化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中的应用。方法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II(AngII)微渗透泵诱导高血压。在第14天动态监测小鼠清醒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图像及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图像,测量并计算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射血时间及Tei指数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AngII组小鼠在第14天收缩压显著增高(159±5.6mmHgvs108±2.1mmHg,P〈0.001),心脏间质出现明显胶原沉积。超声心动图提示AngII组小鼠Tei指数与Vehicle组相比显著增高(0.93±0.07vs0.57±0.04,P〈0.001)。此外,无论给予1%或3%异氟烷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深度和心率水平下AngII组小鼠的Tei指数均显著高于Vehicle组。结论Tei指数能够准确、灵敏且稳定地反映高血压状态下小鼠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且该参数几乎不受小鼠麻醉深度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TEI指数 舒张功能 高血压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院内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堵塞、心脏骤停、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转运 危重病
  • 简介:目的评价国内外关于应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诊断原发性醛固酮症(PA)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1962—2007.12)、PubMed(1970—2007.12)、VIP(1989—2007.12)、万方(1982~2007.12)、CBMdisc(1978—2007.12),纳入应用ARR诊断PA的所有诊断性研究文献,按QUADAS(QualityAsse—ssmentofDiagnosticAccuracyStudies)质量评价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如遇分歧,讨论解决。结果共纳入14篇相关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献与QUADAS质量评价标准符合率不高。其中9篇病例谱未包含各种病例及易混淆病例,8篇未清楚描述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3篇金标准不能准确区分有病无病状态,13篇均没有采用盲法比较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的结果。结论国内外关于应用ARR诊断PA的诊断性研究文献质量在病例选择、金标准选择、盲法比较、偏倚控制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症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 诊断性试验 QUADAS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每周不定期检查各病区晨间护理质量,了解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因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影响晨间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护理人员方面:对晨间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慎独精神、沟通能力不足、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掌握患者病情、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患者方面;(3)家属、陪护方面。结论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理管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是提高晨间护理质量的对策。

  • 标签: 晨间 护理质量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的糖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和糖刺激下增龄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月龄(青年组,n=15)、14月龄(中年组,n=15)和24月龄(老年组,n=15)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比较三组间基础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差异,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ΔI10/ΔG10),120min葡萄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葡萄糖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以分析各组间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随着月龄的增长,空腹血糖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OGTT后老年组大鼠表现为血糖达峰时间延长,血糖峰值增加,OGTT2h血糖及AUCg增加,即老年组大鼠出现糖耐量异常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59±0.14)、(1.60±0.15)、(2.37±0.04)μg/L(两两相比均P〈0.01);IRT中,老年组大鼠胰岛素达峰时间延迟,ΔI10/ΔG10降低,AUCi增加(P〈0.05)。使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β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中呈递增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HOMA-IR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为3.09±0.80、8.34±0.72、13.14±1.59(两两相比均P〈0.01)。结论正常老龄大鼠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但由于胰岛素分泌的早期时相受损,仍然出现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状态。

  • 标签: 大鼠 增龄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双腔起搏器最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器
  • 简介: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呼吸指标、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肺部感染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呼吸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MIP-lα、sTREM-1、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联素(A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罗培南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炎症反应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肺部感染 美罗培南 去甲万古霉素 呼吸指标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6例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采用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分析其与年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钙、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胎球蛋白A与年龄、血清hs—CRP、BUN及Scr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钙以及eGFR呈显著正相关;在校正年龄、hs—CRP、eGFR及血清钙后,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319,P=0.025;r:0.2525.P=0.016)。②PBG、eGFR和血清hs—CRP是血清胎球蛋白A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517、0.282和-0.371,以胎球蛋白A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血清胎球蛋白A(g/L)=0.243—0.002x血清hs—CRP+0.001×eGFR+O.011×PBG。③高胎球蛋白A组(≥0.45g/L)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胎球蛋白A组(〈0.45g/L)(52%比32%).且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P〈0.05)。结论:胎球蛋白A水平与老年男性的血清hs—CRP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eGFR的下降而下降;胎球蛋白A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高胎球蛋白A水平可能与老年男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 标签: 胎球蛋白A 老年男性 高敏C反应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组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

  • 标签: 非杓型高血压 心脏结构 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图 血压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