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于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48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LI)及自理能力(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QLI评分、FIM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快术后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在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的变化规律,分析两者在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用快速血糖测定法检测外周血糖水平.结果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脑出血组大鼠在出血后12h、1d、2d、3d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在脑出血急性期均增高.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外周血糖水平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血糖 脑组织含水量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的15%~20%,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2]。为了减轻ICH后二次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其形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瓣回纳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56例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骨瓣减压组和骨瓣回纳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颅内压监护的数值,中线移位恢复程度,脱水剂的使用量,术后6月的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GCS评分、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和颅内压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护值,中线移位程度,脱水剂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骨瓣回纳组ADL评分优于去骨瓣减压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行骨瓣回纳既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又减少了二期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骨瓣回纳
  • 简介: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 简介: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bolood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detlsity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①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 标签: 脑出血 脑缺血 CT灌注成像 血液动力学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及时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3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及时的气管切开术,观察术后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没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3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2例死亡,死亡率为8.70%。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7.5±6.1)分和(21.9±5.2)分。结论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救治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气管切开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或次晨测量FIB,并全面搜集可能与其相关的其他临床指标;FIB水平的分界值根据FIB水平正常参考值高限确定,FIB〉4.00g/L定义为高FIB水平,将可能影响FIB的20个因素为自变量,FIB水平为应变量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因素。结果:FIB〉4.00g/L者54例(36.5%);FIB≤4.00g/L者94例(63.5%)。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这3个因素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916,95%CI1.612~9.516;NIHSS评分:OR=2.622,95%CI1.560~4.408;PLT:OR=1.007,95%CI1.001~1.012)。结论: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不同水平的变化.方法用簿层层析法(TLC)测定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中PAF水平的不同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中PAF水平分别是急性期为(1.521±0.288)nmol/ml,恢复期为(1.045±0.221)nmol/ml,高于非脑血管病组的急性期(0.670±0.179)nmol/ml和恢复期(0.661±0.172)nmol/ml及健康对照组的急性期(0.714±0.212)nmol/ml和恢复期(0.702±0.201)nmol/m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患者血液中PAF水平分别是急性期为(1.180±0.292)nmol/ml,恢复期为(1.108±0.295)nmol/ml,也均高于非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PAF在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合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和甭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预后等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合清开灵注射液在急性脑出急性脑出血早期应用能使血肿吸收更完全,并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血肿吸收 脑出血
  • 简介:心房纤颤并且正在服用华法令预防血栓形成的病人要注意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法令的临床应用广泛起来.其引起的脑出血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

  • 标签: 华法令 脑出血 病例 用药 监测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的应用时机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01月-2015年0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甘露醇组(41例)和晚期应用甘露醇组(39例)。其中早期应用甘露醇组在脑出血发病24h内使用甘露醇,晚期应用甘露醇组在脑出血发病24h后使用甘露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水肿体积及血浆MMP9变化。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及血浆MMP9的表达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第6d、12d后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血清MMP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甘露醇组在治疗后第6d、12d脑水肿体积与晚期应用甘露醇组比较均扩大(P<0.05);早期应用甘露醇组在治疗后第6d、12d血浆MMP9表达与晚期应用甘露醇组比较均增强(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可能与MMP9的激活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甘露醇 脑出血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并设对照组68例进行分析,应用西医治疗。结果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4%(P<0.05)。结论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三七皂甙注射液 西医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2例48小时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进行测定,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CT所示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MMP-9的含量与CT所示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MMP-9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抑制因子-1 脑水肿
  • 简介:在用普通立体定向仪进行微创脑出血手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入颅点和引流管前端侧孔长度,一直是个难点.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4月实施立体定向血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成功治疗脑出血137例.通过这些手术,总结出确定颅外空间点、靶点的双点置管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脑出血 置管 血肿腔 内引流 微侵袭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在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的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好、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的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6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3.6±12.3)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2±10.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根据CT扫描显示血肿的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以低速电钻驱动适合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将积血抽出,生理盐水冲洗后,以尿激酶2万-4万U注入血肿腔,留置4h后行闭式引流。手术时机:分超早期、早期及延期手术,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判定疗效,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微创穿刺治疗 临床问题 高血压
  • 简介: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管造影术 预后
  • 简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但是目前ICP监测较少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早期行ICP监测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准确可靠的连续监测能够提供ICP变化的客观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

  • 标签: 颅内压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