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慢性肾脏病为进行性进展疾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不可逆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及毒物蓄积,引起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其病理特点为肾脏硬化,因此,如何有效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成为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关键。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于血瘀证范畴,以气虚为主,血瘀为标,

  • 标签: 水蛭素 肾脏病进展 医药治疗 终末期肾脏病 血瘀证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而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者,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之一。过去认为ED的病因极大多数是心理性,现已证实78%的ED是器质性或器质性因素与心理性因素并存。大量资料证明:ED并非因为阴茎“失责”,而是男人躯体疾病,包括内分泌性、神经性和血管性三方面,许多药物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影响ED的发生。目前治疗ED的有效方法较多。

  • 标签: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心理性 病因 器质性
  • 简介: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影响男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预计在2014年,PCa将占到男性新发病例的首位(27%,233000例)及死亡率的第二位(10%,29480例)[1]。目前,PCa发生、发展的病因学以及其向雄激素非依赖阶段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实体肿瘤研究系统显示出的证据表明恶性肿瘤中存在一类特殊的亚群,即类干细胞样癌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CSCs假说认为一个单一的类干细胞样癌细胞能够产生出肿瘤中所有表型的癌细胞,因此它可能是肿瘤发生、进展、远处转移和治疗抵抗的根源并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可以用两种模型来解释,即克隆演变(随机)模型和CSCs(分层)模型,这两种模型可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克隆演变随机模型假说认为,在一些癌细胞中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赋予占主导地位的克隆以生存优势,并且所有肿瘤细胞中的克隆具有相似的肿瘤起始能力[2-4]。与克隆演变随机模型不同,CSCs理论提出许多人类肿瘤的癌细胞在组织学上是分层的,只有极少数的细胞处于“干性层次树”的顶部并启动肿瘤的发生、驱动肿瘤的发展,为肿瘤起始细胞。这些肿瘤起始细胞拥有与正常干细胞相同的细胞表型和相关的功能特性,故被称为CSCs。尽管PCa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目前仍有几个主要的临床疑问困惑着我们,如无法精准地从活跃的PCa细胞中分离出惰性细胞;对于激素难治性PCa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PCa定向骨转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更好地研究PCa进展过程中潜在的分子机制将带来新的诊断工具和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PCa干细胞在PCa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靶�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前列腺癌 雄激素非依赖 恶性肿瘤 随机模型 治疗抵抗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对DN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肾小球病变,而对糖尿病状态下占据整个肾脏体积几乎达90%的肾脏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研究却极为有限。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间质 DN 并发症 肾衰竭
  • 简介: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其中以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约占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心血管并发症更重,更易进展为恶性高血压,预后更差肾实质性高血压叉可加速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进展。近年来,关于肾性高血墟的研究甚多,但是其发生机制井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肾实质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疾病 肾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PHD)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稳定)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治疗分两阶段进行,第1月行普通透析(CHD)为A组,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第2月行可调钠透析(PHD)为B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由148mmol/L,线性下降到135mmol/L,透析时间均4.5h,患者自身交叉对照,两者血流速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HD组与PHI)组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与PHD组相比,PHD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HD组明显降低(p〈0.01)。与CHD相比,PHD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PHD组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可调钠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最终结局,属于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的非透析疗法,如口服胃肠透析液、结肠透析疗法及中药灌肠等方法,因较繁琐,患者往往不能耐受[1],另外使用较广泛的肠道吸附剂,常有引起便秘的副作用,毒素清除不够理想,还可引起腹胀、纳差等胃部不适,影响疗效,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服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口服胃肠透析液 肠道吸附剂 大黄炭 非透析疗法 临床综合征
  • 简介: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一,多发、难治和术后复发率高是膀胱癌的特点,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膀胱癌的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对于晚期肿瘤、表浅膀胱癌以及有耐药性的原位膀胱癌。鉴于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膀胱癌基因治疗是目前关注最多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重组腺病毒介导 原位膀胱癌 病毒治疗 术后复发率 泌尿系统肿瘤 治疗方法
  • 简介:2013年美国肾脏病学会临床杂志(CJASN)发布了一份关于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发病率的荟萃分析,对312项大规模队列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中国有8项研究入选),发现成人AKI的总体发病率为23.2%,全因死亡率为23%,AKI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现患率 肾脏病学 总体发病率 横断面调查 肾前性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诊断学技术,尤其是介入治疗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造影剂(CM)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CIN在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病因占11%,成为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素[1],死亡率高达35%,目前造影剂肾病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介入治疗 急性肾衰竭 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学 心脏病学家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广泛的肾脏纤维化是CKD的显著特点之一。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而肌纤维母细胞直接决定了纤维化的程度,并可能与肾功能的丧失有重要关系。迄今为止,肌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仍不十分清楚。一个主要的观点认为,上皮细胞可转化为问质细胞并穿透肾小管基底膜,成为间质肌纤维母细胞。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周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 肾小管基底膜 上皮细胞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肾脏的损害有多种,如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包括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狼疮性肾炎等[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ssociatednephropathy,HIVAN)是HIV感染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快速进展性肾衰竭为临床特点,病理表现为萎陷型肾小球硬化(collapsingglomerularsclerosing)和变异的小管间质性肾炎(variable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的一种独立的肾脏疾病[4].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肾病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发病机理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发病。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先报告该病以来,经过近40年的研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很清楚,因此至今为止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如何控制IgAN的进展、提高疗效,一直是临床肾脏病学工作者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由于IgAN主要是异常的IgA在肾小球系膜沉积,导致系膜增殖、硬化、炎细胞浸润,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清IgA增高和补体Q下降,临床上使用免疫调节剂取得一定的疗效,提示IgAN的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数十年来,人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IgAN的临床试验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IGA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AN 循证 慢性肾衰竭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九位。膀胱癌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人膀胱癌疾病,是研究人类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进展及筛选药物、评价治疗效果等的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想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应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人膀胱癌 原位模型 恶性肿瘤 动物模型 原位膀胱癌 泌尿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临床发现的输尿管SF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SFT具有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不易与输尿管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CD34、bcl-2为主要阳性标志物,S-100、CK、NSE、Actin阴性有助于与神经纤维、平滑肌及间皮源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SF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较独特的病理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生物学行为不肯定,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 免疫组化
  • 简介: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也不太理想.近年研究认为:肾小管间质损伤在CRF的进行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RF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损害关系并不密切[1,2].1998年~2003年,我们采用由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泄浊解毒中药组成的肾康胶囊对32例CRF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并观察了肾功能及肾小管标志蛋白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CRF 肾康胶囊 慢性肾衰竭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功能损害
  • 简介:认知功能由主要由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能力、结构能力、执行能力等认知领域构成,如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障碍。国内报道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8%-59.18%。认知功能障碍对于需要通过自己操作来完成治疗的PD患者来说影响很大。

  • 标签: 腹膜透析 PD CKD 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2)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 标签: 沙培林 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