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额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不对称性双额挫裂伤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单侧额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救治不对称性双额挫裂伤38例患者的临床经验。结果25例患者恢复至简单的生活能自理;10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神志淡漠、定向力障碍等不同程度神经体征;2例患者呈睁眼昏迷状态;1例高龄患者因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而放弃治疗。结论单侧额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裂伤具有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加快了手术进程,保留了较多生理解剖结构,同时避免或减少了镰下疝的发生的优点。

  • 标签: 镰下疝 大脑镰切开 脑挫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丘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经皮质侧脑室入路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4例,经顶间沟入路3例。观察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短期内病人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14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2例。出院时KPS评分:90~100分9例,60~80分6例,30~50分3例,10~20分2例。结论对于丘脑肿瘤显微手术治疗,个性化选择入路、掌握手术要点及方法是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肿瘤 丘脑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为提高脑深部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0年3月~2011年10月年共有222例患者进行了DBS手术,其中帕金森病207例,特发性震颤5例,肌张力障碍10例。刺激靶点355个,其中丘脑底核325个,腹中间核14个,苍白球内侧部16个。穿刺点锐性切开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理应用微电极记录、术中应用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延伸导线与刺激电极接头埋置和固定在枕骨骨槽内、脉冲发生器在锁骨上固定是本组手术技术的要点。结果本组术后1年、3年、5年UPDRS评分,关期改善率55.8%,53.4%,45.2%;开期改善率22.5%、23.2%、20.4%。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皮层出血、电极过深、皮肤破溃感染等。结论严谨和细致的外科操作,掌握手术技术要点,可提高DBS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手术技术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92年我国引进第l台瑞典生产的LeksellG型伽玛刀,1995年由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OUR旋转式伽玛刀应用于临床。近15年来,全国使用各种类型的伽玛刀近80台,每年所治疗罹患各种颅内疾病患者数万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一些经验教训。为了促进伽玛刀手术技术更快、更稳妥的发展,我就伽玛刀手术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神经外科同道们进行商讨。

  • 标签: 伽玛刀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旋转式伽玛刀 手术技术 手术中
  • 简介:海马胶质瘤位置深,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既往曾被视为手术的难题,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该部位肿瘤手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科近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海马胶质瘤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胶质瘤 海马 手术 治疗
  • 简介:胸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压迫症临床较易误诊及发生定位错误,术中操作易损伤脊髓和神经,造成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即时加重;术后症状即使略有加重也提示神经组织进一步损害,使其病变消除及功能恢复受到影响.笔者拟就退行性胸椎脊髓病变减压术的术前诊断、定位和术中安全操作及如何避免胸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倡议废弃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和类固醇类药物的常规,以针对病变神经组织的微创技术(而非微创入路)替代上述术后常规用药.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胸椎脊髓病变减压术 脱水药 类固醇类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手术清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清除血肿 生存质量
  • 简介:急性颅脑创伤(TBI)病死率和病残率极高,且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及时施行手术减压并清除血肿是针对大多数颅脑创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患者转归也至关重要。一、颅脑创伤概述按照创伤发生时间,颅脑创伤可分为原发性创伤和继发性创伤。原发性颅脑创伤发生于创伤即刻,是对颅骨和脑组织的机械撞击,以及加速、减速挤压引起的颅骨骨折和颅内损伤。继发性颅脑创伤则指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损伤性病变,主要包括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后者依据血肿来源和部位又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颅脑创伤后的典型表现为颅内血肿形成、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ICP)升高和脑血流量(CBF)降低。创伤局部脑血流量降低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细胞毒性脑水肿;

  • 标签: 麻醉 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4种类型:鞍内型、鞍上脑室外型、脑室型和复杂型。手术采用额下入路36例,前纵裂入路12例,翼点入路115例,经胼胝体-脑室入路20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6例(83.9%),次全切除14例(7.5%),部分切除16例(8.6%)。术后出现尿崩症89例,其中暂时性尿崩症62例;视力恶化30例;手术死亡4例(2.1%)。术后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18例;GOS预后评分:5分150例,4分23例,3分5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和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开颅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2007年12月到2011年8月开颅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患者3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32个月,次全切除9例中,7例复发,予以伽玛刀治疗。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术野暴露、熟悉鞍区的微血管分布、术中重视对重要结构的保护、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是减少术中损伤,提高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颅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我院自1988年至2006年收治垂体腺瘤476例,其中符合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直径〉4cm)49例。我们应用显微手术技术,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型 经蝶手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翼点小骨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116例,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研究脊柱手术硬脊膜撕裂修补术后的患者使用小剂量PCEA的最佳途径.方法本研究选择ASAⅠ-Ⅲ级,行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分为A组:20例脊柱手术;B组:20例脊柱手术硬脊膜撕裂修补术的病人,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镇痛剂进行术后PCEA.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小剂使用PCEA硬脊膜修补术后镇痛,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脊柱手术 硬脊膜修补术 用药剂量 术后 镇痛剂 吗啡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在颅内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立体定向手术,其中脑出血引流8例,脑深部病灶活检5例,脑室穿刺3例,囊性病变抽吸4例.结果20例立体定向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活检均证实为胶质瘤,另12例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其余3例继续专科治疗.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微创手术 脑部病变
  • 简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一、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一)Smith-Robinson术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的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的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的1/2或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术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的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的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术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原则及神经导航系统、CUSA(cavitronultrasonicsurgicalaspirator,超声外科吸引器)在侧脑室脑膜瘤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2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症状改善21例、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9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7年,无复发病例。随访病例中,1例术后出现视物变形者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前偏瘫(肌力Ⅰ级)患者2年后肌力明显增加(肌力Ⅲ级),7例无明显不适,正常生活工作。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术前周密计划,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加上神经导航系统及CUSA等手术辅助技术设备、工具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侧脑室 手术 神经导航 CUSA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窦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蝶窦分次手术治疗直径大于4cm的巨大垂体腺瘤46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瘤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例。结果本组患者1次手术31例,2次手术12例,3次手术3例。分次手术间隔为6~8W。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0例。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肢体偏瘫1例。无死亡病例。l例在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结论经蝶窦手术能有效治疗巨大垂体腺瘤。分次经蝶窦手术能有效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 经蝶窦手术
  • 简介:目的:加强手术病人交接中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职责,进一步保障病人的安全。方法:设计并应用手术病人交接卡,对交接中容易疏忽和遗漏的护理细节进行提示及相互监督检查。结果:应用手术病人交接卡之后,术前准备不到位、术后静脉堵塞、病人物品遗落等现象明显减少。结论:手术病人交接卡的应用保证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提高了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

  • 标签: 手术病人 交接卡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大型听神经瘤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侧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62例(89.0%),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8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3%(168/182),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9.8%(127/182)。术后死亡4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48例中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9.5%(43/48),较同期未监测患者面神经保留率(70.0%,14/20)明显提高(P〈0.05)。14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面神经功能保留121例(82.9%)。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手效果确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