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颅咽瘤是一种源于颅咽鳞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重,肿瘤不全切除基本上都会复发,因此,颅咽瘤只有全切除才能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率。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内分泌替代治疗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肿瘤全切除率越来越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颅咽瘤的手术仍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颅咽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成人颅咽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采用传统翼点入路41例,额颢微骨孔入路23例,额下纵裂入路12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4例,经眉弓入路3例,经蝶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57例(67.7%),次全切除27例(32.3%);全切率较高的为传统翼点入路(78%)和额下纵裂入路(75%),而额颢微骨孔入路(56.5%)和眉弓入路(50%)全切率较低。结论手术仍然是成人颅咽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特别是锁孔手术入路对于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减少脑组织损伤非常重要。

  • 标签: 成人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锁孔入路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SDAVFs)属于椎管内血管畸形的一个亚类,其发病率约为5~10/100万[1],临床较为少见,也易被误诊.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0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

  • 标签: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患者男,29岁,农民。因“头痛、左侧肢体乏力1周伴肢体抽搐1次”入院。当地医院2次头颅CT分别提示右侧额叶出血(2008年9月3日)以及右侧额叶出血伴有右侧顶叶梗塞(2008年9月5日)(图1),头颅MRI(2008年9月8日)提示上矢状窦及右侧横窦血栓形成,伴右侧额叶脑出血,两侧顶叶脑梗塞(图2)。当地医院给与控制癫痫、营养神经等治疗,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出血 首发症状 额叶出血 横窦血栓形成 顶叶梗塞
  • 简介: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卒中急性期(发病2周内)DVT的发生率高达50%[1],多发生在瘫痪侧肢体,其危险度与肢体瘫痪程度、年龄呈正相关,此外,大约13%~25%的卒中患者早期死亡与合并PE有关,常常发生于卒中后第2~4周[1].……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意外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麻醉过程中脑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麻醉药物对脑组织细胞的影响均有广泛研究。本文对目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静脉麻醉药物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药 静脉 神经保护药 药物生理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09年收治的5例椎动脉动静脉瘘病人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表现搏动洼包块者另行手术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达到即刻全部栓塞,临床症状好转,没有发生并发症。5例病人中仅1例瘘口被闭塞而保持椎动脉通畅,其余4例均需要牺牲椎动脉才能闭塞异常血流。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动脉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球囊 弹簧圈
  • 简介:目的分析颅咽瘤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184例颅咽瘤患者,分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放射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三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治疗方案具有相应的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并发症以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3.59%;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3.26%;术后视力减弱或视野缺损加重的有11.41%,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瘤、癫痫等.平均随访4.36年,16例失访,总体死亡率13.04%.三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以一次性手术全切除最佳,手术不完全切除结合放疗次之,非手术组疗效最差.总体复发率23.91%,非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最高,达33.85%(22/65),手术切除组最低,为16.22%(12/7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以手术切除组效果最佳.颅咽瘤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室膜下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室膜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瘤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瘤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1例,1%~3%8例。结论室膜下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其大多发生在侧脑室内,发生在脑实质的少见。认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室管膜下瘤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并动态复查头颅CT,了解积液引流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1周内明显改善,头颅CT示皮下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无一例病人发生感染或复发,头皮贴合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皮下积液 顽固性 引流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巴曲酶、低分子肝素进行对比。方法将入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普通肝素组,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200例;记录在该患入院时,入院后第一周,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记录每个患者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分型;仅对于普通肝素及巴曲酶两组进行凝血象监测。结果(1)第一周及出院时评分差值比较:普通肝素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差值巴曲酶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按疗效等级):普通肝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常规治疗组4%,普通肝素组11.5%,巴曲酶组13.5%,低分子肝素组9%,几乎均为尿隐血及牙龈出血事件,其中常规治疗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组间AVIT值比较及Fbg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各梗死类型间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各梗死类型问疗效比较:腔隙性梗死(LACI)与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O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A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I与P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各梗死类型间出血倾向比较:TACI与PACI、POCI、L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I与LAC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男女间评分差值、疗效、出血倾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内使用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较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有助神�

  • 标签: 脑梗死 普通肝素 巴曲酶 低分子肝素
  • 简介: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复合手术 显微手术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例138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手术入路、术后水肿、病灶残留、手术次数、癫痫灶切除等13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术后水肿等5个因素是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应针对癫痫发生危险因素进行防治,以减少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癫痫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癫痫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早期脑梗塞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发病6h内脑梗塞患者93例,随机分为动脉组(32例)和静脉组(61例)。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组予以尿激酶25万U/d静脉滴注,连续7d。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将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按1万U/min注入尿激酶,每使用25万U即测凝血指标并行血管造影,血管开通后,再注入25万U以溶解迁徙性血栓。结果两组3个月后疗效显示,动脉组有效率为87.5%,优于静脉组的60.65%(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动脉组亦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 标签: 脑梗塞 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69例施行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分析他们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结果469例脑AVM共行1108次栓塞,每例栓塞1~8次,平均2.3次;共发生并发症11例(出血性并发症4例,缺血性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l例,轻度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7例.结论本组脑AVM行NBCA栓塞治疗有较低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对于栓塞高危病人,应采取特殊的栓塞策略.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NBCA 并发症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 脑AVM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脑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6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治疗后随访3—18个月,按Et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预后,恢复工作4例,生活自理2例,部分自理4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结论多学科合作并正确选择诊治方案可改善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妊娠 脑出血
  • 简介:Labbe's静脉是连接大脑中浅静脉和横窦之间的吻合静脉,又称下吻合静脉,在脑的静脉回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重型颅脑损伤合并Labbe's静脉损伤时常可导致严重后果,由于颅脑损伤的复杂性,如同时合并Labbe's静脉损伤使治疗更为困难。本文通过对榆林市北方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合并Labbe's静脉损伤病例分析,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Labbe's静脉 损伤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颅咽瘤超微结构的研究,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的复习,探讨颅咽瘤骨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的颅咽瘤标本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型颅咽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瘤13例。分析肿瘤标本的显微结构、组织类型、骨化的特征,透射电镜分析颅咽瘤骨化的超微结构基础,结合手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咽瘤骨化及其与钙化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瘤钙化情况:7例(-),11例(+),11例(T+),12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瘤钙化情况:13例(-)。镜下可见蛋壳样钙化及大块钙化的颅咽瘤存在骨化,而在鳞状细胞型颅咽瘤、无钙化及砂粒样钙化的成釉细胞型颅咽瘤标本中未见骨化的现象:骨化结构的分布与钙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颅咽瘤骨化的发生与钙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钙化是颅咽瘤骨化的基础,骨化的形成使原本没有生物学活性的钙化结构变成含有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的复合体,为术后残留的钙化组织导致肿瘤复发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颅咽管瘤 骨化 异位性 钙化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