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老年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后6个月,按GOS标准来评定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3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老年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基础疾病、脑疝、脑血管损伤程度等密切相关。稳定基础疾病、迅速解除脑疝、积极治疗原发伤、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早期多次释放脑脊液,对防治外伤性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偏头痛发病率为13%,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60%~80%具有家族遗传性,其发作多在20~64岁之间。由于偏头痛多发生在生产力最旺盛的年龄,因此,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无论有无先兆,偏头痛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偏头痛性脑梗死 卵圆孔未闭 家族遗传性 缺血性卒中 发达国家 精神负担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LMWH治疗组6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旁皮下注射,2次/d,连续10d为1疗程;复方丹参对照组50例,复方丹参250ml静滴,qd,连用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1);并可降低血液粘度(P<0.01);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LMWH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脑梗死 疗效 LMWH
  • 简介:偏身舞蹈症是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症状出现较为突然,多数急性起病,少数亦可在数周内逐渐出现,其病因多样化,见于脑血管病、风湿热、颅脑肿瘤、外伤、变性疾病、丘脑手术后等。此病需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症、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相鉴别。

  • 标签: 偏身舞蹈症 脑梗死 肝豆状核变性 变性疾病 舞蹈样动作 单侧肢体
  • 简介: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的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仍然备受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近30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使脑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巨大进展,加深了对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探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然而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其治疗十分复杂和困难,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虽已有很多治疗方案及措施,特别是众多的药物,并且不断有新的疗法问世,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对各种治疗的效果也是褒贬不一.……

  • 标签: 脑循环 脑梗死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 标签: 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172例中,44例并发脑梗死,128例无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有脑疝、弥漫性脑肿胀、失血性休克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注意防止脑梗死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2例。2组均应用O.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疏血通注射液6mL静点.1次/d。治疗组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次,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治疗前后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46例,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7例,总有效率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关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通过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栓溶解达到有效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 标签: 脑梗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治疗
  • 简介:目的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别对6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灶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FBG、FINS、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轻型组与脑梗死重型组之间FINS和ISI也存在显著差异.ISI与梗死灶面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 简介:目的用常规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bid,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显效率60.00%,其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无变化4例,恶化0例,死亡数为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显效率38.09%,其中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7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死亡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肌肝增高,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方便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常有益.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起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3)和对照组(n=25)。实验组给予尤瑞克林0.15PANU,1次/d,对照组给予丹红20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两组同时针对性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在用药前和用药7d、14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和ADL评分,监测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用药第7、14天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用药前均显著改善,(实验组7d:P〈0.05,14d:P〈0.01;对照组14d:P〈0.05;ADL),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全部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多发与单发脑梗死的病因差异.方法选择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28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9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1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43例单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5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多发组与单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急性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后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亚低温治疗可以控制急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但传统的体外诱导和维持低温技术仍有较多缺点。通过血管内技术诱导和维持亚低温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逐渐开展。本文主要就亚低温技术要点、疗效及优缺点作文献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亚低温
  • 简介: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尤瑞克林 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不同于一般脑梗死(GC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同期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与其他类型脑梗死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分水岭梗死组56例患者中,行MRA检查47例(83.93%),颅内血管异常31例(65.96%),血管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脑梗死(28.29%)。CWI不同类型之间的NIHSS评分及颅内血管异常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急性期病死率上,CWI组略高于GCI组,在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上,CWI组显著高于GCI组(x2=16.86,P〈0.001)。在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上,CWI组总体上高于GCI组,但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CWI亚组中,皮层下型和混合型显著高于GCI组(xz=4.24,P〈0.05)。结论CWI的发生与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血液动力学障碍是CWI发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CWI不同于一般的小灶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应重视CWI,尤其是皮质下型CWI。

  • 标签: 脑分水岭梗死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巴曲酶、低分子肝素进行对比。方法将入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普通肝素组,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200例;记录在该患入院时,入院后第一周,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记录每个患者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分型;仅对于普通肝素及巴曲酶两组进行凝血象监测。结果(1)第一周及出院时评分差值比较:普通肝素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差值巴曲酶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按疗效等级):普通肝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常规治疗组4%,普通肝素组11.5%,巴曲酶组13.5%,低分子肝素组9%,几乎均为尿隐血及牙龈出血事件,其中常规治疗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组间AVIT值比较及Fbg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各梗死类型间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各梗死类型问疗效比较:腔隙性梗死(LACI)与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O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A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I与P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各梗死类型间出血倾向比较:TACI与PACI、POCI、L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I与LAC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男女间评分差值、疗效、出血倾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内使用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较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有助神�

  • 标签: 脑梗死 普通肝素 巴曲酶 低分子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70例和绝经后正常对照组妇女30例的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E2均低于对照组(P分别小于0.001和0.01),T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之间E2、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2、T对脑梗死的贡献率分别为67.1%和32.9%.E2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正相关(r=0.22,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负相关(r=-0.32,P<0.01).结论雌激素低落、雄激素水平升高是绝经后女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雌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低雌激素的致病作用部分通过对血脂的不利作用实现.

  • 标签: 脑梗死 绝经女性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分析评估急性脑梗死代谢物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梗死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与对侧相应正常脑区代谢产物比值(rNAA、rCr、rCho)及同侧乳酸/胆碱值(Lac/Cho),比较不同部位各代谢产物

  • 标签: 初步研究 急性期脑梗死 成像初步
  • 简介:中脑被盖中央部梗死罕见,临床表现特异。现将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脑梗死 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