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晶状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一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蛋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47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伴下方黑幕遮挡4天入院。原双眼有高度近视-14.00DS,入院时全身体检(-)。视力:右眼无光感,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左眼0.05(矫正)。左眼前节(-),眼底见9:30~4:00视网膜脱离,隆起度较高,累及黄斑区,颞上方约1:00时钟见一2PD大小马蹄孔。入院后第二天局部麻醉下行左眼冷凝加外加压加环扎术,外加压块、环扎带均位于赤道区,无放液并发症,手术顺利。术后第一天查眼底见脱离的

  • 标签: 玻璃体手术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性,并评价这种手术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患者22例22眼作为研究对象,施行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3~27mo,记录患者的人口学数据、手术时长、义管长度、随访时间、义管的通畅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是否满意,分析数据结果,评价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意义。结果: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5%(21/22),患者总体满意度为68%(15/22)。术后并发症包括鼻腔肉芽组织包裹义管下口2例(9%),中鼻甲黏膜堵塞义管下口3例(14%),鼻黏膜覆盖义管下口1例(5%),义管管腔被分泌物堵塞5例(23%),异物不适感10例(45%),干眼2例(9%),鼻腔分泌物逆流入结膜囊8例(36%)。结论: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遗留面部皮肤瘢痕。

  • 标签: 结膜囊鼻腔吻合术 微创 上下泪小管阻塞 Medpor泪道义管
  • 简介: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下的晶状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晶状半脱位患者26例(28眼)。做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撕前囊,水分离后,将张力环植入晶状囊袋内,使囊袋稳定居中,以行晶状乳化抽吸,然后囊袋内置人人工晶状。结果26例(28眼)全部成功行超声乳化手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O.05),23只眼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3只眼人工晶状轻度倾斜但无明显偏中心,2只眼人工晶状轻度偏中心。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内张力环植入可稳定晶状囊袋,保证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囊袋内植入的顺利进行,并可维持人工晶状的长期稳定性,该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 囊袋内张力环
  • 简介:目的:探讨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段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后囊膜撕开 前段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 简介: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老视矫正 三焦点 连续视程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觉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miR-181在白内障晶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晶状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q-PCR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前囊膜和人晶状上皮细胞凋亡模型中miR-181的表达情况;利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miR-181mimic和inhibitor调节人晶状上皮细胞中miR-181的表达,利用Realtimeq-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前囊膜组和人晶状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组,miR-181的表达显著升高;miR-181mimic转染组,miR-181的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miR-181inhibitor转染组,miR-181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18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81能够促进人晶状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miR-181可能成为白内障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新途径,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微小RNA miR-181 细胞凋亡 白内障
  • 简介: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眼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眼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人工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
  • 简介:<正>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眼科中心自1993年12月到1997年3月期间共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058例,术中发生晶体核脱位于玻璃体内二例,发生率为0.065%,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女,70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核心性)伴高度近视眼,术前矫正视力0.05。于1993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晶体核掉入玻璃体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体核 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脱位
  • 简介: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其在遗传和表型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其中常染色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dominantretintispigmentosa,ADRP)占RP的20%~25%,目前发现至少有19个致病基因,其中11个已被克隆.本文将就ADRP的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DRP 致病基因 相关基因 研究概况
  • 简介:我科行耳内镜下吸切器经口腺样切除术4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腺样肥大患儿4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4~10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32例,伴张口呼吸17例,听力下降、耳呜9例,鼻塞、鼻溢18例,嗅觉减退10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吸切器 耳内镜 腺样体肥大 2009年 睡眠打鼾
  • 简介:目的观察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9例(48只眼),分为羊膜组(22只眼)和丝裂霉素组(26只眼)。羊膜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丝裂霉素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浓度为0.25mg/ml,时间2分钟,术后随访3-9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羊膜组副反应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组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 生物羊膜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颈前痛及吞咽困难2d于2013年7月16日来我院急诊。患者2d前曾进食猪蹄,之后出现颈前根部梗阻感,伴咽部不适,喜进流质,易流口水。因患者自幼确诊为“21三综合征”,平日言语表达不清,故家人未能带其及时就医。2d后上述症状加重,于我院行食管造影,结果显示:食管上段可见局部钡棉絮存留征象,双侧中下肺野支气管内钡剂存在(图1)。暂给予禁食、禁水、留院观察等处理。

  • 标签: 21三体综合征 食管造影 患者 钡剂 误吸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评估首选玻璃手术治疗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32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PVR低于C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并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黄斑裂孔者17例,27例无PVD,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7.5%(28/32),有2例2或3次手术成功,余下2例失败。结论对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选玻璃手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晶状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晶状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植入术。结果38眼术后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月≥0.5者31眼(80.77%),0.3~0.4者3眼(7.69%),0.1~0.2者2眼(5.77%),〈0.1者2眼(5.77%)。结论晶状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则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并发性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 简介:腺样切除术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但术后出血仍是腺样切除术最主要的并发症。出血不但有损于患儿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年来,我科应用改制双极电凝在腺样切除术中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术中止血 双极电凝 应用 改制 术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玻璃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特点、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眼玻璃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其中对有硅油充填的23眼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24(平均10)mo。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7眼(95%)提高,2眼(5%)无改变,无视力下降者。1眼硅油取出后2wk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术后1mo玻璃出血,均行玻璃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而治愈。无脉络膜出血、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玻璃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眼内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术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人手术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31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手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围手术期周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配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