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以龙牙百合鳞片叶切块为外植体,通过多种培养基比较试验,得出MS+2,4-D2mg/L+6-BA0.2mg/L是诱导愈伤最佳培养基,MS+6-BA1mg/L+NAA0.05mg/L是不定芽诱导及伸长适宜培养基.MS+NAA2mg/L是生根最佳培养基.本试验已建立了适用于龙牙百合遗传转化快速高频再生系统.用携带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工程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转化龙牙百合,经PCR和点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中.同时对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进行比较,发现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率为16.7%,基因枪法转化率为50%,因此可能基因枪转化法更适于龙牙百合遗传转化.

  • 标签: 龙牙百合 植株再生 遗传转化 外植体 培养基 基因枪法
  • 简介:水淹胁迫是植物遭受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全面解析植物耐涝机制,对选育耐涝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其数字化信息、高灵敏度、广泛检测范围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体多种功能研究。目前在水稻、玉米、油菜、黄瓜、大豆等多个物种中,已有从转录水平分析植物对水淹胁迫分子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报道,这对于深度解析植物耐涝分子响应机制和加快作物耐涝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有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水淹胁迫应用方面的综述。因此,本研究着重综述了植物水淹胁迫测序组织及时间点选择、各阶段基因表达水平、GO功能富集、小RNA功能特征几个方面,并展望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植物抗逆机理研究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水淹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富集
  • 简介:MADS-box基因是一类编码转录因子基因大家族,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叶籽银杏(Ginkgobilobavar.epiphyllaMak.)中克隆了MADS-box基因GbMADS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666bp,含有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蛋白质,具有典型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编码肽链包含了MADS区、I区、K区和C末端,但该基因不具有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AG基因N端区域。GbMADS5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与其它植物MADS-box蛋白序列有着较高一致性,裸子植物(Gymnospermae)AG基因相似性最高,其中苏铁(Cycasrevolute)同源性高达91.07%。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bMADS5基因属于AG亚家族基因。

  • 标签: 叶籽银杏 GbMADS5 MADS-BOX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条播条件下对国内外62份苜蓿种质55个4龄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苜蓿品种间种子产量差异比较大,生殖枝数/m^2、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小荚数,每小荚种子数品种间存在较大变异,遗传多样性比较复杂。通过对两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种子产量生殖枝花序数在两年中相关均极显著,可以作为高种子产量品种选育重要指标之一。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百分比在品种之间和茬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现两年中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几乎均小于4%,绝大部分在1%~2%之间。研究发现千粒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品种千粒重表现比较大变异,多数品种间千粒重差异较大,但国外品种间(除Jindera外)千粒重变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苜蓿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和SacⅠ从克隆载体pUCm-ACO上切下约1.2kb香蕉ACO基因,将其定向连接在经相同酶切质粒载体pBI-121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BI-aACO。在此基础上用EcoRⅠ和HindⅢ从在pBI-aACO上切下大小约2.3kb目的基因35Sp-aACO-NOSt,将其连接在质粒载体pCAMBI-A2301载体上,构建成香蕉ACO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B-aACO。采用直接转化法将pCB-aACO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采用该菌株转化普通烟草。在Kanamycin选择压力下获得烟草转化不定芽和完整植株,经过GUS组织化学法检测、以及PCR和RT-PCR方法鉴定,验证了该植物表达载体报告基因,选择基因和目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证明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项研究为下一阶段用该反义基因转化香蕉品种以改良香蕉果实耐贮运性打下基础。

  • 标签: 香蕉 ACO 植物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 简介:FT被认为是汇集各个开花途径关键因子,其超量表达可促进植物提早开花。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以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叶片为材料,成功地克隆到了2个FT基因cDNA序列,分别为534bp和537bp,各自编码177个和178个氨基酸,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荧光定量分析了2个CsFT基因在脐橙不同器官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二者在果皮、果肉、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CsFT1基因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CsFT2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这2个基因在不同花器官中均有表达,CsFT1基因在花瓣中表达最高,CsFT2基因雌蕊中表达最高,并都在开花后第7天花器官中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将2个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得到了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CsFT1和pCAMBIA1301-35S-CsFT2,并成功转化农杆菌,为下一步转化柑橘获得转基因植株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柑橘 F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 载体构建
  • 简介: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基因可作为标记性状,对提高杂交制种效率和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xws是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制种田中发现一株自然黄叶突变体,本研究比较了xws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育种利用。结果表明:xws比野生型始穗期推迟3d,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均比野生型有所增加,而千粒重比野生型略有减少。遗传分析表明xws黄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将其命名为XWS。以xwsR华占杂交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将XWS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分子标记WY152到WY24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和0.5cM。此外,通过xws开展相应育种利用研究,已选育出稳定带叶色标记性状两系不育系黄13S,其所配组合展示出极大应用潜力。

  • 标签: 水稻 黄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 简介:研究对219份茄子种植资源进行耐涝性鉴定,获得了219份材料耐涝表型数据。用196个SSR标记对219份茄子种质资源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219份茄子材料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并采用TASSEL软件一般线性模型(GLM)方法对标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最终得到了219份茄子材料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茄子耐涝性紧密关联27个分子标记,为茄子耐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茄子 耐涝性状 SSR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 简介:DREB类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中特有的,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调控因子。本研究以割手密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克隆获得2个DREB2类转录因子基因SsDREB2-1和SsDREB2-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64和KU963265)。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长度分别为814bp和709bp,分别编码262和22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8.66kD和24.95kD,等电点(PI)分别为5.42和6.47。氨基酸亲水/疏水性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因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两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7%。原核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区能正常表达出目的蛋白,说明得到这2个基因为功能基因而非假基因。

  • 标签: 割手密 DREB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 简介: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DREB),在植物应对干旱、盐碱和低温胁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已知甘蔗栽培种DREB2转录因子序列,设计引物,按照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2个割手密DREB2基因组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sDREB2-a和SsDREB2-f(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72和KU96327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sDREB2-a基因序列全长为1578bp,SsDREB2-f基因序列全长为1729bp,2个基因均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SsDREB2-a和SsDREB2-f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824bp和971bp,均编码26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个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6%,编码蛋白相似性为98.9%,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割手密DREB2转录因子高粱、牛鞭草、斑茅、玉米等植物DREB2转录因子同源关系最近。基因获得为下一步了解DREB2基因表达割手密抵御非生物胁迫能力之间关系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割手密 DREB2 基因克隆 比较分析
  • 简介: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显花植物中生殖隔离现象,可以抑制近亲繁殖而促成异交。由S-核酸酶介导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类型花柱S决定子基因编码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异花授粉下则会被花粉SCF复合体所标记泛素后被26S蛋白酶体分解,从而发生异交亲和;然而自花授粉过程中,自我花粉SCF复合体不会泛素标记花柱S基因编码S-RNase,从而拥有活力,分解花粉管中RNA导致花粉管生长发生障碍,进而蛋白质合成受阻,引起自交不亲和。Cullin1是SCF复合体中一个基因,在SCF复合体SKPl-Cullin1-Rbx1-F-box晶体结构当中充当重要角色,该综述将主要介绍并讨论基于S-核酸酶自交不亲和Cullin1基因研究进展。

  • 标签: 自交不亲和性 SCF复合体 Cullin1基因 泛素
  • 简介: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胚胎或胚及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插入印迹位点演化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基因组印迹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PCG蛋白 SIRNA
  • 简介: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限制了亚种间遗传交流和杂种优势利用.本研究通过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通过分析近等基因系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鉴定出了F1花粉不育基因S-d座位,利用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进行了定位;根据基因组序列资料和利用较大作图群体对S-b和S-d两个座位进行了物理作图;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一批复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育性基因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S-b座位初步定位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b座位紧密连锁,其中R830STS、PSM7、PSM8、PSM9、PSM59和PSM60位于S-b座位一端,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1.2cM、0.9cM、0.9cM、0.9cM和0.9cM,而PSM202、PSM206、PSM208、RM13、R2213SSTS和RM413位于S-b座位另一端,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2.1cM、3.8cM、4.1cM、4.4cM和5.3cM.2、根据S-b座位精细定位结果,从IRGSP下载了S-b座位所在区域克隆序列,将克隆序列进行了拼接,同时将与S-b座位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序列拼接图进行了电子整合.根据整合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和STS标记,利用500株作图群体,最终将S-b座位界定在PSM8PSM215之间182.2kb范围,其中PSM214、T17、T18和T19S-b座位完全连锁.3、通过对近等基因系E11-5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分析,在第1染色体代换片段上鉴定出一个新F1花粉不育基因座S-d.根据基因组序列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座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d座位紧密连锁,其中PSM27、PSM24、PSM26、PSM23、PSM31、PSM25、PSM37、PSM41、PSM42、PSM43、PSM44、PSM12和PSM13位于S-d座位一端,S-d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0.6cM、7.2cM、7.2cM、

  • 标签: 水稻 F1花粉不育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化 杂种优势利用
  • 简介:研究构建了含有耐草甘膦基因G2-epsps和R79-epsps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MG2R79-EPSPS,以优良玉米自交系78599和综31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草甘膦双价基因G2R79-epsps转入玉米幼胚细胞,以期获得耐草甘膦性更高转基因玉米植株。目前已获得转基因再生玉米植株32株,经特异PCR检测表明其中7株植株转入了目标基因,阳性率达到21.9%。对得到阳性植株T1、T2代进行了跟踪检测,经田间喷施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获得了可耐草甘膦6%0玉米材料,即生产上草甘膦田间使用浓度3倍水平材料,为抗除草剂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好基础材料。

  • 标签: 玉米幼胚 双价基因G2R79-epsps 遗传转化 草甘膦抗性 农杆菌介导
  • 简介:为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桃儿七ISSR-PCR反应体系。使用正交设计辅以单因素试验,对桃儿七ISSR-PCR反应体系中5种主要因素(模板DNA,Mg-(2+),TaqDNA酶,dNTPs及ISSR引物)进行筛选优化,选取甘肃碌曲县西仓神山山顶桃儿七居群样本验证该反应体系。正交试验各因素显著性为引物〉TaqDNA酶〉DNA浓度〉dNTPs〉Mg-(2+),桃儿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为(25μL):2.5mmol/LMg-(2+),0.2mol/LdNTP,0.4μmol/L引物,0.5UTaqDNA酶,40ngDNA,2.5μL10×Buffer。该体系具有高稳定性,多态性丰富特点,为野生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桃儿七 ISSR-PCR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 简介:研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7种油茶饼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多酚类物质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同时应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和FRAP法测定油茶饼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7种油茶饼中海南(炒)(6.10mg/g)总多酚含量显著高于江西(蒸)(2.66mg/g),且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6个多酚组分,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4-二羟基苯乙酸和山茶甙,其中海南(炒)油茶饼山茶甙含量为18.444mg/g,是广西(蒸)中山茶甙含量18倍,是广西(炒)15倍;此外,海南(炒)中槲皮素含量是江西(蒸)中槲皮素含量50倍,差异十分显著。7种油茶饼提取物均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因此,油茶饼有望作为一种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品及化妆品中,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油茶饼 福林-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果实心室数是影响果实大小形状和畸形果发生率重要因素。遗传特性是番茄果实心室数重要调控因素。研究表明,番茄中调控心室形成2个重要基因分别为位于第11条染色体fasciated位点和位于第2条染色体lc位点,两个位点对心室形成作用值分别为37%和12%,同时这两个位点相互之间具有上位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对fasciated和lc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发现fas基因(YABBY转录因子)和WUSCHEL基因下游2个SNP调控番茄心室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番茄心室形成相关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分子遗传水平方面的进展,为探究番茄心室形成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番茄 心室 fasciated位点 lc位点
  • 简介:以阿蒂擎天凤梨乙烯处理和不处理植株为材料建立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中,筛选到一个被乙烯诱导并与已知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同源cDNA片段,通过RACE技术得到该基因全长e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属于thioredoxin-1ikesuperfamily和GSTC_familysuperfamily两个超家族中成员。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该基因表达量在乙烯处理后先会在1h显著升高,然后随时间逐步降低,说明乙烯作为一种逆境胁迫相关激素,可在短时间内诱导凤梨中GST表达。推测其在受到外源乙烯信号诱导后,一方面可能参与了植物体内解毒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参与了花青素合成调控和运输。本实验中GST作为观赏凤梨中一个新发现GSTs家族成员,对于研究热带花卉中GSTs家族特点和提高其抗逆性和品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标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阿蒂擎天凤梨 乙烯 表达分析
  • 简介:研究以茄子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激素NAA、ZT、6-BA不同浓度组合对白撮茄子叶外植体分化影响,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分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白撮茄子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部分愈伤组织能分化形成不定芽,但出愈率、芽诱导率存在明显差别;诱导白撮茄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1mg/L+ZT3.0mg/L,出愈率为97%;诱导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1mg/L+ZT4.0mg/L+6-BA1.5mg/L+AgNO38.0mg/L,出芽率为82%,AgNO3对外植体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白撮茄在1/2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0%;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出愈率、芽分化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建立高效稳定茄子再生体系,为茄子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茄子 子叶 基因型 再生体系
  • 简介:近年来,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述了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发展历史以及除草剂作用机理,分别介绍了抗EPSPS抑制剂基因、抗ALS抑制剂基因、乙酰CoA转移酶基因、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原卟啉原氧化酶基因这6类抗除草剂基因来源,抗性机理以及目前它们在转基因水稻上应用。最后,对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转基因释放、飘移对生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转基因水稻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抗除草剂基因 研究进展 安全性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