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根蘖型苜蓿组织培养的研究郭景文(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730070)根蘖型苜蓿是一种具有大量匍匐根,并在良好的条件下通过其根蘖特性从母株产生一级、二级至多级的大量分株,从而使单株的复盖面积比普通紫花苜蓿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苜蓿类型。它具有垂直而粗壮的主...

  • 标签: 根蘖型苜蓿 组织培养 培养基 花药培养 下胚轴培养 愈伤组织
  • 简介:基于实测光谱反射率、FPAR数据,建立了反射率、一阶导数与FPAR的波段相关性,同时,将各波段反射率与导数光谱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FPAR与可见光反射率相关性好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其中374、539、639nm波段处相关性最好;FPAR与一阶导数的2个波段拟合效果较好,在376、920nm拟合效果较好,R2可达0.847、0.915,FPAR与对FPAR估算模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其结果较单波段的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估算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植被光合作用吸收的是可见光部分,但如果综合的考虑近红外波段光谱的信息,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提高FPAR估算精度,特别是水分吸收较强的光谱波段.

  • 标签: 典型草原 FPAR 反射率 导数
  • 简介:为寻求一种饵料引诱剂,增加毒饵的适口性,以提高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自制了五种引诱剂,采用笼养试喂的方法,进行引诱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y1、y2两种引诱剂对高原鼠兔的引诱效果较好

  • 标签: 高原鼠兔 引诱剂 适口性 笼养试喂
  • 简介: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约占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地的50%.深入研究该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和建设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对青藏高原本身、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植物吸收不同形态氮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 标签: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土壤氮素 吸收策略
  • 简介:对牧区种养暖棚的设计与建设方案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通过一年来试验研究,探讨出新一代种养两用暖棚建造模式,以便在广大牧区推广中使用.

  • 标签: 种养暖棚 设计
  • 简介:在海北州西海镇和牧试站人工草地试验基地,门源县浩门镇、刚察县沙柳河镇等四个点上开展了1~4秋眠级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供试品种在不同试点上生长发育状况差异较大,种植当年发育程度、生长高度、覆盖度和产量差异明显;越冬成活状况受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共同影响,其中刚察沙柳河镇的试验种植不成功;若种植当年能够越冬成活,则从第二年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每年可收获1茬,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越冬不再成为障碍,但果实不能成熟。通过适应性和高原气候特点的分析,初步界定了海北地区紫花苜蓿适宜推广种植区域。

  • 标签: 紫花苜蓿 地理播种 生长发育状况 海北地区
  • 简介:为推进包头市优质饲草料种植与发展,解决当前包头市天然草地全面禁牧,现有人工草地牧草良种少、产量低的状况和青贮玉米品种杂乱、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弱等问题,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包头市草原工作站于2016年实施了《包头市优质饲草引种试验研究项目》。经项目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包头种植且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其中金岭17青贮玉米山南灌溉地区种植产量较高,金岭377和357适宜山北灌溉区域种植;灵翔甜高粱适宜包头整个区域种植,且1号产量要显著优于2号(p〈0.01);光明星高丹草、牧乐思燕麦在灌溉条件下产量非常显著,适宜包头市大部分地区种植(p〈0.01)。

  • 标签: 优质高产 人工草地 试验推广
  • 简介: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封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提高了35%,可食杂类草和不可食杂类草的盖度分别提高了25%和7.3%,优良牧草产量增加35.0%,毒杂草产量同时也增加25.5%。

  • 标签: 封育 退化草地 恢复
  • 简介:黄伞是目前最具有开发潜力的食药用真菌,本文综述了黄伞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以期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伞 生物学特性 经济价值 应用前景
  • 简介:在碳源含量为1%、氮源含量为0.2%的培养基上,采用PDA平板固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黄伞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黄伞菌丝营养对双糖、多糖的利用比单糖差,黄伞菌丝营养对有机氮的利用比无机氮强。

  • 标签: 黄伞 PDA平板培养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 简介:在碳源为2%,氮源含量为0.2%,生长因子含量为0.01%条件下,采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研究了金针菇Fq-19菌株对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的利用。试验表明,金针菇Fq-19对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的利用都很广泛,对红糖利用最好,白糖、葡萄糖、蔗糖也是理想的碳源。菌丝的营养生长利用最好的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黄豆粉、硫酸铵是理想的有机氮源。添加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丝的生长。

  • 标签: 金针菇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生长因子
  • 简介:共和盆地干草原营造柠条饲料林,开辟了干草原地区牲畜饲料的新来源。同时对防止草场沙化,阻止流动沙地面积的扩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柠条饲料林在半固定沙地状态下,生长、成林最快。饲料林的建立增加了该地区草地的生物量和产草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缓解了草畜矛盾。

  • 标签: 共和盆地 干草原 柠条 饲料林
  • 简介:青贮品质评级的规范与发展有助于准确反映青贮饲料的好坏,是饲草料品质提高和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对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等五种评价方式研究比较,筛选出适用于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评级标准的方法为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和我国农业部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试行)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 标签: 天然牧草 青贮 评价体系
  • 简介:选择多雨年份突击造林,对造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柽柳是(Tamarixchinensis)荒漠化治理中的先锋植物之一,既耐生理干旱,也耐大气干旱,具有极强的抗干旱能力,在沙地栽植后立即平茬复壮,可提高成活率,沙丘背风坡和丘间地是柽柳生长最好的地段,在降水250mm的共和盆地半干旱沙地均可栽植柽柳,几年后可形成柽柳群丛,恢复植被,达到控制流沙,固定沙丘的作用。

  • 标签: 共和盆地 固沙造林 柽柳
  • 简介: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乌拉盖草原9个不同群落类型的,闫晓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物种数随取样面积增加呈对数增加,且与对数模型s—alnA+b能够很好拟合(R2≥0.9715)。(2)不同群落类型的α多样性测度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表现出山地草甸类“羊草+线叶菊+杂类草”类型、温性草甸草原类“羊草+杂类草”类型、山地草甸类“羊草+杂类草”类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而低地草甸类“羊草群落”类型拥有较低多样性指数。(3)群落的多样性更多的受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 标签: 群落类型 种一面积关系 Α多样性
  • 简介:为了解当归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采用大田种植方式分析了当归全株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当归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未形成污染;当归全株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u〉Zn〉Cr〉Pb〉Mo〉Hg〉As〉Se;Cu含量高于其它金属,其中叶吸收量为2777.09μg·kg-1,根含量为1138.89μg·kg-1;在地上部分枯黄前收获时全株生物量达到6284.23kg/hm2,吸收的Cu为14.18g/hm2。当归对Cu、Zn、Mo、Hg和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其中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56.43和2.44,远高于其它重金属。当归全株对重金属Cu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 标签: 植物修复 重金属 当归 全株
  • 简介:为探讨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白花扁豆和紫色象草对山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gash羊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不同种类饲草,分别对饲草营养价值、采食量、生长情况及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日增重112.33g。与其他三组比分别高出了11.48%、41.44%和6.33%。料肉比为17.98:1,饲料转化效率明显,每千克增重纯收益为25.34元,是饲喂山羊的优良牧草。

  • 标签: 象苹 白花扁豆 山羊 增重 经济效益
  • 简介:燕麦草是阿鲁科尔沁旗苜蓿倒茬轮作的首选品种。为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产草量高、质量好的燕麦(AvenasativaL.)品种,于2014年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对7个夏播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播燕麦7个品种均不能完成其生育期,其中进入抽穗期时间差异很大,品种间最多差29d,白燕2号播种40d后即开始抽穗。综合粗蛋白产量、饲草产量、株高、叶量、籽粒产量5个生产性状,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南部沙地夏播燕麦品种首选加拿大的VNS品种,其次为淮燕1号(品系)。坝莜二号叶量丰富,生育期长,可选作春播品种应用。

  • 标签: 科尔沁沙地 燕麦草 生产性能 生物量分配
  • 简介:通过对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Cav.)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做方差、相关和回归分析,找出呼和浩特地区紫花地丁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中的限制性因子是每株结荚数和每荚种子数;预测栽培紫花地丁单株实际种子产量的模型为:Y=-0.746+0.047X3+0.025X5。利用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计算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

  • 标签: 紫花地丁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种子产量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4个品种经过萎蔫、分梯度复水等过程,测定和比较土壤绝干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草坪草恢复景观和维持景观的时间在100%FC和其它复水梯度下的异同,以期摸清草地早熟禾草坪草生理需水阈值,为半干旱地区城市草坪制定高效合理的精准节水灌溉制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4个品种生理有效水的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的80%,下限介于田间持水量的16.5%和20.6%之间。

  • 标签: 草地早熟禾 草坪 生理有效水阈值 萎蔫 水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