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生意人报》11月5日报道:14日在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举行了海军接收第一艘新型轻型20380型护卫的仪式。该由大名鼎鼎的“金刚石”中央设计局设计,历时6年完成,花费了70多亿卢布,比原来的18亿预计造价高出许多,排水量为2000吨,最大航速26节。

  • 标签: 轻型护卫舰 服役 圣彼得堡 造船厂 生意人 俄罗斯
  • 简介:在现代海战中,作战舰艇面临来自陆基、海基、空基反舰导弹的威胁越来越大,传统舰炮因射程和威力有限,已不足以有效应对这些威胁,于是装备了空导弹的防空越来越受到各国海军的青睐。防空最初因装备防空导弹数量较少,仅具备有限的点防空能力。随着舰艇及导弹技术进步,舰艇装载的防空导弹种类更加多样、数量也成倍增加,其所能防御的目标及范围也更多、更大,防空也逐渐开始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国外舰载防空导弹技术最早从二战结束后开始起步。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臻于成熟。相比之下,中国海军防空的发展虽然技术起点低,进展也颇为曲折,但通过数十年自主研发和一定程度的技术引进,如今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标签: 作战舰艇 防空导弹 解放军 反舰导弹 防空能力 技术进步
  • 简介:从2004年开始,美国开始实际部署海上“宙斯盾”反导系统(AegisBMD),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将“宙斯盾”系统作为新型防空舰队的标准配置。目前,伞球服役与在建、待建的“宙斯盾”有100多艘,其中美国84艘、日本8艘、韩国3艘、澳大利亚3艘、印度3艘,西班牙和挪威分别有6艘和5艘(部分在建)。最引人关注的是,我国周边众多国家在美国支持下,正在逐步建立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庞大的“宙斯盾”舰队,使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宙斯盾”聚居地。

  • 标签: “宙斯盾”舰 海上 “宙斯盾”系统 中国 威胁 反导系统
  • 简介:舰船是一种体现当代工业和科学水平的综合性产品,舰船建造是一种兼容制造和建造的复杂的生产过程。为了适应工业和科技的进步,提高生产率和政善作业环境,优化和创新舰船制造技术是世界造船业的永恒主题。

  • 标签: 水面舰船 建造 新技术 现代 模块 制造技术
  • 简介:两栖指挥是专门担负两栖作战的指挥任务,用来供两栖战指挥员和登陆部队指挥员指挥的两栖舰艇,舰上装备大量的电子观察通信设备和战术数据处理系统,以保证战斗指挥通信,联络的畅通,是未来两栖登陆作战舰队的“大脑”。

  • 标签: 指挥舰 招标书 数据处理系统 两栖登陆作战 两栖作战 两栖舰艇
  • 简介:海军是高技术兵种,其所编成舰艇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海军的强弱。排除政治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往往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战略决定了海军的规模,而舰艇建造能力则决定了海军的装备技术水平。

  • 标签: 海军 舰艇 综合国力 战略
  • 简介:从“无畏”号上返回会展中心锚地,已经错过了“风暴”号导弹艇的参观时间,只好改约下一轮,先前往德“布伦瑞克”号参观。前来迎接参观组的,也是一位女军官。她带着我们从飞行甲板开始,

  • 标签: 轻型护卫舰 德国海军 定位 会展中心 飞行甲板 导弹艇
  • 简介:我国海军的护卫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经过两代导弹护卫的研制和建造,我国已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舰船科研基础,积累了宝贵的设计和使用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为新一代护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国外媒体首次披露了我国新一代054型和054A型导弹护卫

  • 标签: 导弹护卫舰 国产 科研基础 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 装备建设
  • 简介: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法国海军就开始探索设计新型隐身战舰,后来着手建造了“拉斐特”级隐身护卫,1996年至2001年11月,5艘“拉斐特”级隐身护卫相继服役,使世界海军进入隐身时代。2006年10月,欧洲海军展上,法国展出了一款新型隐身护卫——“剑船”级,据称,首将在2020年服役。

  • 标签: 隐身护卫舰 法国海军 隐身战舰 世界海军 服役
  • 简介:方案确定当时波罗的海造船厂仍在努力设计新方案(编号分别为4、5、6、7)。尽管海军总参谋部仍然认为波罗的海造船厂的设计远不如库尼贝蒂和布洛姆·福斯的方案,但海军技术委员会、尤其是克雷洛夫比较欣赏其结构布置。实际上,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国产化选择。1908年11月9日海军技术委员会和海军总参谋部再次召开特别联席会议,

  • 标签: 设计建造 战列舰 技术委员会 冰海 苏联 波罗的海
  • 简介:中国海军在发展两栖战装备的过程中,除了发展大型登陆外,也十分注意中型登陆的研制和装备。073型登陆,就是中国船舶工业于20世纪6、70年代为海军研制的一种中型登陆

  • 标签: 中国海军 登陆舰 中型 中国船舶工业 两栖战 装备
  • 简介:苏联对半潜舰艇的早期探索在苏联人的眼中,半潜舰艇是一种以半潜方式接近目标,完成攻击后再以半潜方式撤离发射阵位的小型舰艇。此类舰艇虽然隐蔽性高,但作战半径较近。二战开战前的20世纪30年代,以近海防御为主要任务的苏联海军对半潜舰艇展开过研究。

  • 标签: 苏联海军 导弹舰 半潜式 小型舰艇 海豚 作战半径
  • 简介:中国护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首先是从缴获敌舰,收编起义船艇,打捞、修复旧,改装民船起家。接着是仿制苏联的“里加”级,再下来是自行研制65型和“江湖”系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满足我国“蓝水海军”的发展战略,又先后研制成功了“江卫”Ⅰ级和Ⅱ级新型导弹护卫。如今,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中国护卫已实现了导弹化和电子信息综合化。

  • 标签: 导弹护卫舰 技术发展 中国 发展经历 “江湖” 八十年代
  • 简介:在法国成功地将“西北风”级两栖攻击出口到俄罗斯之后,各国都掀起了两栖攻击设计热潮,并积极向外推销,希望以此舰种打开国际市场,激活本国的军工企业。德国作为欧洲的造船大国。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新型的舰艇市场。

  • 标签: MHD-200 两栖攻击舰 设计 动力系统 飞行甲板
  • 简介:如果要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中找寻一艘最具知名度的军舰,诞生于清末洋务运动中的巡洋舰“致远”号肯定会是呼声最高的候选者。甲午海战中,管带邓世昌指挥座“致远”勇撞日的历史,已使得“致远”和邓世昌一起成为了中国海军奋勇不屈精神的最好化身。今年正逢甲午战争爆发一百二十周年,对那场影响近代中国命运至深的战争,国内掀起了纪念甲午、反思历史、讨论中国海权的热潮。在各种纪念活动中,从甲午大东沟海战的旧址辽宁省东港市,传出了复制“致远”的新闻。此消息一经公布,即在各界引起广泛热议,成为甲午年有关甲午海战的焦点话题。作为复制“致远”工程的历史顾问和设计监督,从该工程策划之初我便参与其中。应《兵器》杂志之邀,谨就我所接触到的该工程的前期情况向读者诸君做一介绍。

  • 标签: 军舰 工程 复制 中国海军 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