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在自然界中采集、室内筛选和Co60诱变,筛进出三株高效产生不同降解木酶的白腐菌(witerotbamiomycetefungus)菌株和一株不产纤维酶的降解聚木糖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菌株,并研究了它们的最适产酶和最适作用的条件。通过这些研究,为纸浆的生物漂白和废永生物处理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解聚 木糖 菌种选育 高效 降解 室内筛选
  • 简介:研究了以硫酸盐木为原料告成生物可降解型聚氨酯材料的方法,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各种木的结构特征以及对氨基甲酸酯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TGA和DS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木原料所合成的聚氨酯的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木具有典型的聚多元醇结构,用木开绿灯作原料合成的聚氨酯与典型的PEG型聚氨酯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虽然木的添加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a)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添加木可以使得聚氨酯在400℃以下的分解百分率明显下降.说明以木为原料的聚氨酯高分子具有较好的耐热件能。

  • 标签: 聚氨酯材料 合成 原料 硫酸盐 多元醇 木素
  • 简介:对热置换麦草乙醇法制浆黑液中的溶出木进行了分级分离提纯,并采用FT-IR、^13C-NMR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出木中由于温度变化析出的部分占有很大比例,当温度降至50℃时,黑液中可溶解的木达到了总量的29.7%。一部分β-O-4结构的木随着木大分子的溶出转移到乙醇溶液中,而不是在发生断裂后再溶于蒸煮液中。在溶出木中,低分子质量部分中包含了更多的羟基和羰基结构,其中包括大量的共轭羰基结构。伴随着α-O-4键的断裂,部分Cα上发生了与芳香环的缩合反应。

  • 标签: 溶出木素 分级 结构 乙醇法制浆 热置换
  • 简介:从氧化甲基吗啉(NMMO)纤维膜的成膜工艺、改性与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利用NMMO制备纤维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NMMO纤维膜未得到工业化应用的原因,并对NMMO纤维膜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纤维素膜 氧化甲基吗啉 应用进展
  • 简介:对我国北方阔叶木速生材:三倍体毛白杨进行深度脱木的改良硫酸盐法蒸煮(EMCC),得到EMCC纸浆。采用酶-弱酸解两段法从原料和EMCC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和纸浆残余木;采用酸析法从EMCC蒸煮黑液中分离出黑液溶出木样品,再经弱酸水解得到纯的黑液溶出木。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对所得木样品分别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的检测,分析了EMCC蒸煮过程中木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通过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得出木结构谱图,对原料木、纸浆残余木和黑液溶出木结构中各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研究木结构在EMCC蒸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标签: 三倍体毛白杨 EMCC ^31p-NMR 木素结构变化 木素相对分子质量
  • 简介: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本色废纸浆氧脱木前高锰酸钾预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纸浆的作用。结果显示,pH值和高锰酸钾用量是预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高锰酸钾具有脱木和活化木结构的双重作用,可以提高氧脱木的选择性,预处理后残留在纸浆中的Mn^2+对氧脱木影响很小。

  • 标签: 本色废纸浆 高锰酸钾 预处理 氧脱木素
  • 简介:应用实验室选育出的降解木和降解木聚糖菌株产生的酶液对桉木(Eucalyptus)硫酸盐浆进行生物漂白。酶处理的结果显示,酶降低纸浆的卡伯值,提高白度,而对粘度降低较少。GC和FTIR分析表明,经酶处理后,纸浆中的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减少,阿拉伯糖和木糖含量降低,桉木KP浆本碳水化合物复合物(LCC)的木-阿拉伯糖基及木-木糖基结合键断裂,并活化木分子的芳香环结构,促进木的溶出,提高了纸浆的白度和可漂性。

  • 标签: 生物漂白 机理
  • 简介:以麦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烧碱-蒽醌法蒸煮。采用酶解-弱酸解两段法分别从原料和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和纸浆残余木;采用酸析法从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试样,经弱酸解得到提纯的木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有的木试样分别进行分子质量检测,得出各种木的分子质量分布及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蒸煮的进行,麦草纸浆残余木的平均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升温后期和保温初期是造成木平均分子质量降低的主要阶段;黑液中溶出木的平均分子质量则逐渐增大。

  • 标签: 麦草 烧碱-蒽醌法制浆 木素分子质量
  • 简介:研究了HNO3/NaNO3预处理对桉木常规KP浆氧脱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在氧脱木前,用HNO3/NaNO3对浆料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后续氧脱木段的脱木效率,提高氧脱木的选择性.但HNO3/NaNO3用量有一最佳值,且宜采用短时间高温预处理的方式进行.若将HNO3/NaNO3预处理与H2O2强化氧脱木相结合,可取得进一步降低氧脱木浆卡伯值、提高纸浆白度和保持较高纸浆粘度的良好效果.

  • 标签: 桉木 KP浆 RDH浆 氧脱木素 HNO3/NaNO3预处理 纸浆
  • 简介:中国纸业网2017-10-11报道(摘要):近日,港兴纸业决定,将公司现有老厂区的1号机承包出去,限期五年。承包商接手后,立即对该纸机进行改造后改产纱管纸。1号机于2002年投产,纸机幅宽2800mm,车速300m/min。自开机以来一直生产箱板纸,年产量约6.5万吨。此次承包商主要对纸机成

  • 标签: 兴纸业 技改纱管 机技改
  • 简介:硫酸法制备纤维纳米晶体(CNC)的水解残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一些未充分水解的纤维片段以及以单体和寡聚形式存在的糖,直接丢弃不仅会污染环境,更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通过向水解残液中加入硫酸(质量分数80%)的方法,调节水解残液中的硫酸浓度,并通过水浴加热使残液中未充分水解的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然后用阴离子交换膜将水解残液中的硫酸和葡萄糖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液体用旋转蒸发仪浓缩,以提高硫酸和葡萄糖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水解残液中硫酸质量分数为56%,在45℃水浴中反应3h,水解残液中葡萄糖含量达到最大值13.73g/L;处理后的水解残液通过2次阴离子交换膜过滤,硫酸的回收率达到90.31%,浓缩可得到10.06mol/L的浓硫酸和36g/L的葡萄糖溶液。回收得到的硫酸和副产品葡萄糖溶液可分别用于CNC的制备和用作生物发酵的碳源。

  • 标签: 纤维素纳米晶体 水解残液 阴离子交换膜 葡萄糖 硫酸
  • 简介:为提高葡糖醋杆菌生产细菌纤维的产量,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Box-BenhnkenDesign相结合,对红薯酶解液、起始pH值、装液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产细菌纤维的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产细菌纤维的最佳工艺为:红薯酶解液质量浓度50g/L、起始pH值6.0、装液量50mL/(250mL)。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细菌纤维绝干质量(折算成质量浓度)达到4.80g/L,比优化前产量2.20g/L提高了118%。

  • 标签: 响应面法 细菌纤维素 发酵工艺 葡糖醋杆菌
  • 简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温度160℃、保温时间60min、乙醇浓度50%、固液比1∶8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半纤维的提取和纯化。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过程脱除了玉米秸秆中66.6%的Klason木和61.3%的苯-醇抽出物,还降解了部分半纤维和少量纤维。在乙醇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中的葡聚糖最易降解,聚阿拉伯糖次之,聚木糖最稳定,糖醛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液相色谱等分析发现,乙醇预处理后半纤维中含有较多的甲基、亚甲基单元,说明乙醇预处理造成玉米秸秆半纤维降解,使半纤维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系数变大。

  • 标签: 半纤维素 玉米秸秆 乙醇预处理
  • 简介:研究了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的形貌学特征、化学组成和木的分布。AFM研究结果表明,未洗涤乙醇浆纤维表面被无定形的木完全覆盖,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随洗涤逐渐减少减小;洗涤四段的乙醇麦草浆纤维微细纤维清晰可见,但仍然可见木颗粒。研究还表明,乙醇浆纤维表面木为球状颗粒,这是木分子内聚力作用的结果。木在纤维表面沉积所产生的木颗粒的大小、分布和形貌学特征与木素性质和浓度有关。XPS分析结果表明,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O/C比远离纤维O/C比的理论值而接近木O/C比的理论值,证明乙醇浆纤维表面存在木。同时对乙醇浆卡伯值的变化进行了测定,表明快速冷却洗涤法乙醇浆卡伯值高的原因主要是在蒸煮和洗涤过程中溶解木在纤维表面二次吸附和沉积造成的。

  • 标签: 乙醇制浆 木素沉淀 AFM XPS 麦草
  • 简介:介绍了31P-核磁共振新技术用于木分析原理及其应用。利用2-氧膦杂戊环(I)作为磷化试剂来标记木中具有不稳定氢的基团,然后测定31P-NMR光谱.由于木中的羧基、酚羟基和醇羟基磷衍生物的31P-NMR核磁共振信号的化学位移在明显不司的区域,因此可以准确测定这些宫能团的含量:从不同结构的酚羟基(包括愈刨木酚、紫丁香型和对羟基苯基型的酚羟基)的测定可以了解制浆过程中木的溶出情况。从不同的醇羟基(伯羟基与苏式和赤式的a-羟基)可以了解木的聚合度和β-O-4键的断裂情况。

  • 标签: 木素结构 酚羟基 制浆过程 香型 核磁共振光谱 羧基
  • 简介:利用UV,IR,1H-NMR和13C-NMR技术,研究了构树皮碱术过氧乙酸处理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碱本过氧乙酸处理后,酚羟基、甲氧基含量减少,羧基、羰基含量增加。在过氧乙酸作用下,碱术结构发生了β-O-4,Ar-Cα,Cα-Cβ,Cβ-Cγ,的氧化断裂以及C4、C6的开环反应,降解成富含亲水基因的低分子木

  • 标签: 构树皮 碱术素 过氧乙酸
  • 简介:分别对桉木浆纤维和棉浆纤维进行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氧化,并采用原位复合法,将TEMPO氧化后的桉木浆纤维和棉浆纤维与前躯体溶液CdCl2和Na2S进行反应,制备了TEMPO氧化纤维/CdS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EMPO氧化后的桉木浆纤维和棉浆纤维复合的Cd2+含量均较高,复合的CdS颗粒为立方晶型;TEMPO氧化桉木浆纤维上复合的CdS颗粒粒径为50~100nm,TEMPO氧化棉浆纤维上复合的CdS颗粒粒径为50nm左右。与TEMPO氧化桉木浆纤维相比,TEMPO氧化棉浆纤维上复合的CdS晶粒尺寸更小、分布更均一。

  • 标签: TEMPO 氧化纤维素 CDS 纳米复合材料
  • 简介:以硫酸盐马尾松浆纤维为原料制备黏胶纤维,利用热溶胶转相法和反相悬浮技术制得球形纤维珠体,然后对其进行接枝和微波催化改性制备球形纤维螯合吸附剂SCCA,并应用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SCCA进行理化性能表征。研究表明,SCCA含咪唑基和羧基等特征官能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单体与珠体质量比为5∶1,引发剂硝酸铈铵与硝酸的浓度分别为9.12mmol/L和0.1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0min;微波功率600W,辐射时间60s,二乙烯三胺浓度4.85mol/L,催化剂浓度0.39mol/L。制备的SCCA对Cr3+的吸附容量为38.53mg/g。

  • 标签: 球形纤维素 螯合吸附剂 接枝 微波催化 咪唑基
  • 简介:本研究应用现代有机分析技术。对胡麻秆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化学结构性质的研究发现,这两部分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性质差异很大。其木质部木索结构不同于阔叶木和其它草本植物而独具特点.

  • 标签: 木质部 胡麻 草本植物 韧皮部 特性 研究应用
  • 简介:对NS-AQ法杨木高得率化学浆(粗浆得率63.70%,细浆得率59.23%)的氧脱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宜的氧脱木条件是:浆浓11%,氧气压力0.6MPa,温度85℃,时间80min,用碱量5%,硫酸镁用量0.3%.适宜条件下的氧脱木结果是:卡伯值约下降3/4(由37.3降至9.1),粘度约下降1/3(由1340mL/g降至873mL/g),白度提高14.9(由50%ISO提高至64.9%ISO)个百分点,返黄值大幅度(由4.53降至0.90)下降,浆的损失率为6.7%(得率为93.3%),总得率为55.26%.

  • 标签: 杨木 NS-AQ法 高得率化学浆 氧脱木素 造纸 制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