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系统地总结了南钢300m^3高炉生产技术进步。近年来,炼铁厂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用料结构;实施技改技措,提高高炉装备水平;加强高炉操作,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优化高炉工艺,进行强化冶炼;加强基础管理,确保高炉生产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 标签: 高炉 生产 技术进步
  • 简介:本文介绍了超声波检测工艺,并通过实验确定了超声波检测低压汽轮机末叶片的工艺参数及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案对低压转子汽轮机末叶片进行检验,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汽轮机 末级叶片 表面波 检测
  •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960MPa调质钢及其制造方法,控制好此调质钢的碳、硅、锰、磷、硫、铬、钼、铌、钒、钛、铝及硼的质量百分含量和碳当量。经预处理的高炉脱硫铁水人转炉冶炼,

  • 标签: 制造方法 屈服强度 调质钢 百分含量 转炉冶炼 碳当量
  • 简介:对烧结厂科(车间)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调动了科(车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科(车间)级管理人员 绩效考核 科学合理 积极性
  • 简介:1转炉炼钢厂过程计算机系统说明二过程计算机系统是为了完成转炉和连铸过程控制、生产报表打印和化学成分采集。过程输入数据由基础自动化系统(SIEMENSS7)收集,并通过SINECHI网络接口传送给转炉和连铸过程计算机系统(AlphaServerDS20);过程计算机的过程设定值也是通过控制网络发送给基础自动化系统,由相应PLC进行控制和调节。

  • 标签: 转炉炼钢 连铸过程 钢厂 基础自动化系统 控制网络 计算机系统
  • 简介:经过充分地分析和论证两座300m~3高炉1997年一季度炉况顺行差、经济技术指标不好的原因,决定采用蒸汽加湿鼓风技术,并针对以前加湿操作的不足之处,做了改进和完善,运行实践证明:此项技术使炉况顺利明显改善,并获得增产,节焦和铁水质量提高的良好效果。

  • 标签: 加湿鼓风 300m~3高炉 应用
  • 简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短碳纤维表面制备C/SiC复合涂层,然后采用凝胶注法制备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和4%的Cf/Si3N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对该材料的物相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短碳纤维对Si3N4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Cf/Si3N4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弯强度降低,但断裂韧性明显提高。当纤维体积分数为4%时,材料的断裂韧性达到8.91MPa·m1/2,比氮化硅陶瓷提高1.6倍,材料主要由长柱状的β-Si3N4基体、C/SiC涂层及碳纤维组成,碳纤维表面的C/SiC双涂层可防止高温下碳纤维与氮化硅基体发生反应,使碳纤维与氮化硅基体界面结合良好,以提高材料韧性并保证有合适的强度,满足功能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 标签: 碳纤维 氮化硅 抗弯强度 断裂韧性
  • 简介:文章提出了采用多层次数值模型来考察粉末注射成形过程中复杂行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考察粉末特性(粒度、粒径分布、密度和形状等)对流动过程的影响。为了简化三维问题中的计算,还在基于修正颗粒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充模流动 计算机模拟 两相理论 颗粒模型
  • 简介:工业前仪表包括温度变送器、隔离器、配电器,以及在石油、化工、冶金行业中应用的安全栅等产品,以前在我厂用的很多,随着我厂不断的技术革新和近几年的大修改造,逐步淘汰了过去传统的前仪表,它的缺点是体积大、安装不便、维修复杂、准确度低、选型复杂等。通过调研我们选用了新型智能型前仪表,如美国优倍等产品,它具备了很多优点。我们通过对该产品的电路分析,并结合我厂实际应用中的情况,总结出该系列新型前仪表有以下各项优点(见表1):

  • 标签: 仪表 前级 自动控制 选型 竖炉 南钢
  • 简介:近日,大明武汉加工中心与某知名制酒企业达成协议,将为其提供一批用于储酒罐制造的不锈钢材料,帮助其进行产能扩张。该订单材料共计800余吨,合同金额超过了千万元。

  • 标签: 加工中心 订单 企业 制酒 武汉 不锈钢材料
  • 简介:为了满足碳钢薄板厂镀锌机组二系统内部以及与各外围系统的消息通讯处理,FES专家与JISCO的冷轧项目人员设计开发了一套通用的、具有很好扩展性的消息处理应用程序。本文对该应用程序的设计功能进行分析,并对该系统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二级计算机系统 消息处理 ORACLE ADVANCE QUEUE L2Engine
  • 简介:本文系统介绍了宽厚板生产线二自动化系统典型的软件和硬件配置,描述了二系统功能和特点,列举了典型的数学模型。

  • 标签: 二级自动化 硬件 功能 模型
  • 简介:采用抗坏血酸在40℃下还原硫酸铜制备微米铜粉,利用所制备的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制备出枝状的微米银粉,并对枝状银粉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通过SEM和XRD对制备的铜粉和银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新鲜铜粉为颗粒状,直径为3~10-m,具有明显的棱角;制备的银粉为树枝状,长度为5~25-m;而且当硝酸银浓度、硝酸银/铜粉摩尔比或反应温度较高时,更易生成枝状晶体,但当它们过高时,枝状晶体的二结构变窄,三结构逐渐消褪。枝状银粉的形成机理很可能是由于在铜粉表面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地方形成银核心,银粒子在此核心周围聚集,在非平衡态下,粒子扩散受动力学控制,自发聚集成高度有序的枝状结构。

  • 标签: 银粉 枝状晶 湿化学 铜粉 微米
  • 简介:本文针对HRB400NbNⅢ带肋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现象,从金属的微观组织方面入手,寻找其异常组织结构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并阐述了该异常组织的形成机理及相关因素,指出贝氏体的存在造成HRB400NbNⅢ带肋钢筋屈服强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及相应改进措施。

  • 标签: 屈服强度 带肋 异常情况探讨
  • 简介:选择不同粒径的6061A1粉末和SiC颗粒,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含35%SIC体积分数的SiCo/6061AI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级配比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粉末的粒径配比可影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当增强体颗粒粒径为15μm时,随基体6061粉末与SiC颗粒粒径比降低,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越来越均匀,抗拉强度提高:当基体6061A1粒径为10Bin时,随SiC颗粒粒径减小,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均匀性降低,但抗拉强度提高。并建立了理想的复合粉末颗粒分布模型,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Slipenyuk公式计算结果接近。

  • 标签: SiC/606 1复合材料 颗粒粒径 粒子分布模型 颗粒级配 抗拉强度
  • 简介:3月25日,由中国广核集团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系统研发”在成都举行课题验收会议,在本次会议中,该项目下属的三个课题通过结题验收。控制棒驱动系统是反应堆本体中惟一动作的部件,执行反应堆控制和保护功能,是反应堆本体的“心脏”。这是目前我国在运、在建的百万机组,该设备均使用法国或美国品牌技术,

  • 标签: 压水堆核电站 百万千瓦级 驱动系统 控制棒 研发 反应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