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系统开发完成时间:2020.1.13,首次发表时间:2020.1.15

  • 标签: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相关疾病是新近认识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型、诊断标准及治疗预后等均有了更新,对上述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有助于疾病的精准化和规范化诊治。

  • 标签: 重新认识 MOG-IgG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我国呈高发态势,最新的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疾病负担之首。然而,我国慢阻肺的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严重滞后,医生和患者对该病认知不足,肺功能测定尚未普及,治疗并不规范,疾病管理有待加强。本文阐述我国慢阻肺诊疗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思考"破解之道"。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伴随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兽医需要全面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加强动物疾控防治意识,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存在的误区。这样才能及时找出合理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在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以便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基于浅析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与对策展开论述。

  • 标签: 兽医 动物疾病防治 误区与对策
  • 简介:摘要在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新性提出脊(柱)·(脊)髓共赢理念(简称脊·髓共赢),着力促进多学科合作,构建全面、系统和规范化治疗体系,切合国际神经外科发展潮流,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脊柱脊髓防治品质,充分展现神经外科学会大力推动脊柱脊髓学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学科与国际神经外科发展现状、与国内骨科的脊柱脊髓业务量和影响力比较均有较大差距,我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的同仁们,要向兄弟科室学习,以国际先进的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为追赶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强化科研创新,彰显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神经保护和微创精准理念,普及颈椎病和腰背痛的健康知识,努力推动学科发展。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脊柱脊髓学科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神经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原发肿瘤为胶质母细胞瘤,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相关。本例患者颅内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出现腹痛、呕血,腹部CT检查显示横结肠及升结肠管壁不规则增厚,不均匀中度强化,肠镜及病理检查提示多源性结肠癌及结直肠多发腺瘤。若脑肿瘤患者合并肠道症状,应及时行肠道肿瘤筛查,对神经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结肠肿瘤 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系统基因调节网络失调的结果,而非编码RNA在其发育、生理和疾病病理生理的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非编码RNA表达具有细胞和器官特异度,在多种人体组织、体液,特别是血液、尿液或脑脊液中,存在与疾病相关的非编码RNA,稳定性高,易获取和检测,对某些疾病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潜力成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前FDA已经批准lncRNA前列腺癌抗原3应用于临床常规诊断前列腺癌。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以miR-21和miR-34等为靶向的多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患者结局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因此,非编码RNA在应用于阐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成为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方面值得期待。

  • 标签: 非编码RNA 生物学标记 RNA-based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者头颅和脊髓磁共振(MRI)病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49例MOG-IgG阳性患者头颅和脊髓MRI结果,并与同期58例水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头颅MRI检查出现异常病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比65.5%,P=0.177),而AQP4-IgG组出现脊髓病灶的比例显著高于MOG-IgG组(84.5%比36.7%,P=0.001);MOG-IgG组出现皮质下白质病灶和大面积病灶的比例显著高于AQP4-IgG阳性组(48.9%比13.8%,P=0.003;46.9%比12.1%,P=0.000);AQP4-IgG组出现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病灶比例显著高于MOG-IgG组(70.7%比24.5%,P=0.002)。儿童组患者中,MOG-IgG头颅出现大面积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AQP4-IgG组(76.9%比20.0%,P=0.047)。结论MOGAD患者头及脊髓MRI病灶广泛,与AQP4-IgG阳性患者有差异。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水通道蛋白4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情境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对象为 100例神经外科的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段为 2017年 7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将其中接受常规教学模式的 50例实习护士设为对照组,将另外 50例接受情境教学模式的实习护士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神经外科实习护士教学后的有效率与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带教有效率为 94%、实习护士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的带教有效率为 70%、实习护士的满意度为 66%,两组神经外科实习护士的带教有效率和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实习护士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提升,促进护理人员团队意识的增强,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情境教学模式 神经外科护理带教 理论知识 实际操作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吸入麻醉药会增加PND发生的风险,但是不同吸入药物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地氟烷较其他常用吸入麻醉药引起体外或体内神经细胞损伤更少,有更短的苏醒时间、更高的苏醒质量和更快的认知功能恢复。在对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地氟烷优于其他吸入麻醉药,但似乎不劣于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然而现有的数据还不足以下任何定论,亟需更多设计完善、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认知障碍 地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龄小鼠片段化睡眠(SF)模型模拟临床术后患者的睡眠模式,探讨术后片段化睡眠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和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老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C组)、手术组(S组)、片段化睡眠组(F组)和手术+片段化睡眠组(D组)。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片段化睡眠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实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新物体识别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辨别指数(RI)分别为0.69±0.07、0.48±0.07、0.54±0.10、0.50±0.12,S组、F组和D组小鼠RI均显著低于C组(t=4.885、3.521、4.433,均P<0.01),S组和D组小鼠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 1,P>0.05)。场景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21.34±6.48)、(13.83±4.26)、(11.50±6.25)、(6.17±4.77)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2.722、3.566、5.496,P<0.05或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74,P<0.05)。线索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74.36±17.09)、(43.91±9.71)、(46.34±13.43)、(24.90±14.21)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4.393、4.043、7.136,均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43,P<0.05)。S组、F组和D组小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均显著高于C组,D组小鼠海马TNF-α、IL-6显著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片段化睡眠加剧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增加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障碍 手术后期间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神经外科急诊由于其危重性和紧急性等特殊情况,既要求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传播,又要高效救治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本文就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针对神经外科急诊分区收治管理策略进行说明,以供广大同行分享讨论。

  • 标签: 神经外科,急诊诊疗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一例以CT发现左侧孤立肾肾盂实性占位为主诉的患者,疑诊为肾盂癌可能,但结合既往腮腺、颈部淋巴结及右肾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均提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及血液IgG4明显升高,最后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左肾盂占位活检病理确诊IgG4相关性疾病。该病例提示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对恶性肿瘤及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多加考虑,既要防止不必要的手术,又要防止漏诊恶性肿瘤。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全身多处肿物切除术后 左肾盂肿物
  • 作者: 贾建平 龚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中国痴呆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痴呆专科医师及记忆门诊缺乏,痴呆现状严峻,有必要提出合适的诊疗模式。记忆门诊、病房和实验室组成的"认知单元"诊疗模式是适合于中国痴呆现状的医院诊疗模式。记忆门诊是基础,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是认知中心质量的核心。该模式对提高认知疾病的诊治水平十分重要,可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痴呆诊疗体系。

  • 标签: 痴呆 流行病学 诊疗模式 记忆门诊 病房 实验室,转化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50名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依照 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不确定感进行赋分评价。结果 患者家属不确定感的五个维度赋分都小于常模的( 1.78±0.520)分;影响不确定感影响因素为家属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和职业。讨论 冠心病患者家属对疾病不确定感较强,年龄段 41-55、学历和月收入越高、机关事业单位患者家属对疾病认知更强,照护能力高。

  • 标签: 冠心病 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存在不同的炎症表型。慢阻肺的气道炎症是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近年研究发现某些慢阻肺患者存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炎症,且具有某些明显特征,是慢阻肺的EOS炎症表型,也称为EOS型慢阻肺。本文就EOS与慢阻肺的关系进行综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EOS型慢阻肺,为慢阻肺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嗜酸性粒细胞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