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张家山汉简中有涉及巴蜀地区县道的资料,就此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对整理小组的释文和注释有所修正.而这些资料所透露的区域经济文化信息,也值得研究者重视.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巴蜀地区
  • 简介:睡虎地秦简《魏户》与《魏奔命》是研究战国后期法律、军事与政治史的重要文献。但是一直以来,这两条法令的文字训释与条文解释总难以令人满意:既有文字上的训诂失误,也存在着法律主体和法律后果不相对应的法律逻辑问题。在遵循训诂学原则与法律逻辑的前提下,对文进行整体的重释,可知《魏户》的适用对象仅为“弃邑居壄”的“赘婿后父”。该条法律禁止的是贫宗男子离开宗族而至邑外郊野入赘女家的行为。《魏户》与《魏奔命》一方面反映了战国后期宗法制度及宗族结构全面坏毁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统治者以法护礼的意图。

  • 标签: 战国 《魏户律》 叚门逆吕 赘婿后父 宗法
  • 简介:我在北京曾多次拜访过音乐家郑成的遗孀、外交家丁雪松同志,她拿出一张郑成在朝鲜前线某地战壕里的照片,引起我情感的波澜。“请你写下这段历史,作为对郑成的纪念吧!”丁雪松同志深情地嘱咐我。1950年11月,郑成随志愿军创作组的刘白羽、魏巍、林韦、华山、李庄、凌子风等文艺、新闻工作者到达汉江前线战地采访。当时虽说部队靠近战夜战,靠英勇顽强,不断取得胜利,但我们当时还没有制空权,而敌人仗着“空中优势”狂轰滥炸,运输线被炸断,部队供给相当困难,且伤亡很大。1951年3月间,我们奉命撤回到汉江北岸组织防御作战,由师政治部发到连队的油印歌曲《歌唱白云山》、《汉江小唱》等,作词分别是刘白羽和凌子风,作曲

  • 标签: 白云山 音乐家 汉江 志愿军 赞歌 刘白羽
  • 简介:唐代求法僧义净是着名的佛经翻译家,自南海归国後,先後主持四个佛教译场,他的佛经翻译工作被概括为“遍翻三藏,偏功部”。义净所汉译的典有些未经过最後的审定,所留存的文本出现文字讹误等问题;有些文本也佚散了。但这些典汉译本并不存在流传未广的现象,它们或被摘抄,或因其中含有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而以别生经的形式流行。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初,义净的译本也在敦煌和新疆等地传抄,最远流传到了北高加索地区.义净译经的特色及其所译典的重要价值有待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律 汉译本 出土写卷 流传
  • 简介:缪天瑞是当今仅在世的几位年纪已超过90岁的音乐先驱之一,他既是当代中国新音乐发展的见证人,又是其中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耕耘者。其艺德双馨,为众人所崇敬。1998年10月,欣逢天津音乐学院40周年校庆,同时举行了《全国第三届学学术讨论会》和《缪天瑞先...

  • 标签: 现代律学 音乐教育家 十二平均律 音乐教材 对位法 艺术良知
  • 简介: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诗人、书法家刘东父先生创作诗词颇多,哲嗣锋晋学长为之编辑成.四川师大教授王文才师作称赞东父先生:"家学渊源,恪守躬行."论曰:"翁之诗本乎性情,无矫饰适俗之作.于国于民,情思流溢;亲朋离合,悲欢成咏.名园胜地则流连吟赏,对酒看花乃兴寄于物,莫不以真诚出之,如其为人.""法度俨然,而新声寓焉."东父先生的诗词以美好的艺术形式反映时代特色,表达对国家,对人民,对亲友,对社会,对环境,对生物,对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观察、体验和感想,富珍如海,蕴玉似山,可供后人"每次作一意求之",作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以为今天增进优良道德文章修养的借鉴.

  • 标签: 刘东父 诗歌 律联 艺术特色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黔苗竹枝词 民族史料 典雅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