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主要依靠能见度观测仪,该方法覆盖区域有限且成本较高,而我国高速公路图像采集设备应用广泛,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视频图像测量雾天能见度的方法。该方法将图像进行分窗格处理,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优兴趣窗格的亮度均方差特征矩阵,建立BP神经网络修正线性残差组合模型。结果表明:残差修正模型监测效果优于单一线性回归模型,残差修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7;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残差修正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0%以下,模型精度相对稳定;最后应用此方法监测高速公路雾天能见度,模型的正确率在80.48%以上。验证了用该方法测量雾天能见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公共安全 雾天能见度 线性回归 BP神经网络 组合模型
  • 简介: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即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和"三合结构"理论,综述了玉米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与湖南省实际,就我国与湖南省玉米栽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玉米 产量形成理论 高产栽培 研究进展
  • 简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山东省2000—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指标。研究发现:(1)2000—2016年,山东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41hm~2增加到5.0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5hm~2下降到0.62hm~2,生态赤字大于1hm~2,说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不可持续状态。(2)通过测算单位万元GDP生态足迹等相关指标,发现山东省自然资源效率逐渐提高,但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环境破环严重。并提出控制人口规模、提倡理性消费、合理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等提高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标签: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 简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同质泊松过程检验、核平滑估计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R软件作图的可视化优点,对云南省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泥石流分布不均匀,灾害空间点模式分布与同质泊松过程的假定不符。此外,泥石流强度的核平滑估计和基于泥石流空间位置的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具有显著的聚集特征。其中,泥石流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贡山-维西-福贡、泸水-玉龙-隆阳-腾冲、盈江-陇川、金平-元阳-绿春等地区;较高聚集区位于华坪-永胜-鹤庆、沧源-耿马-镇康、景东-双柏-楚雄、马关、东川-会泽-巧家、盐津-大关-彝良等地区。泥石流灾害强度分布大致以怒江州泸水县南端至文山州金平县一线对称,尤其是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研究结论对识别云南省泥石流灾害风险、优化灾害监测站的分布、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优化救灾物资储备、改善救灾策略、完善巨灾保险救灾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 标签: 泥石流空间分布 空间点模式 核平滑估计 聚类分析
  • 简介: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草甘膦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农药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从水生/两栖动物、土壤生物、哺乳动物以及人群等4个方面对除草剂草甘膦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草甘膦的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资料,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草甘膦 生物毒性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对秦皇岛海滨地区进行调查,初步统计其盐生牧草资源共计158种,隶属45科109属。在分析了滨海盐生牧草资源特点的同时,提出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引种驯化野生牧草资源、人工改良、提高天然草场的产量和质量等一系列合理利用的建议。

  • 标签: 秦皇岛滨海 盐生植物 野生牧草 开发利用
  • 简介:为探究民航从业人员发现安全问题后自愿报告意愿的影响因素,提高民航各单位主动报告平台运行效果,按照组织、个人、信息3个主要层面,选择系统设计、安全文化、公司政策、个体认知、利己考虑、利他考虑、信息严重程度、信息发生频率及信息价值共9个子层面,构建了包含29项指标的自愿报告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向多家航空公司不同岗位的一线员工发放问卷,并利用均方差决策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表明:1)员工心情是报告意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领导层重视程度;2)报告意愿与员工身心状态有关;3)组织因素与信息因素既直接影响报告意愿,又对个人因素产生间接影响。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自愿报告意愿 一线员工 民航安全信息 安全信息管理
  • 简介: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实际应用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风险源如何影响湿地,并为湿地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这就要求确定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指数以环境生态毒理学数据为依据,是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的最有力工具。大中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易选择的分类群,可用于湿地评估的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建立,土壤动物特别是线虫类群作为湿地土壤和水环境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具有广阔前景。通过线虫分子毒理学等研究方法,可优化出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建立扰动背景下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为湿地污染的监测、防控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 标签: 湿地 生态风险评价 生物完整性 动物
  • 简介:住房是人民安居、经济发展的载体和体现,而地震往往让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支持抗震救灾、推动灾民安置和引导恢复重建,住房评估成为震后阶段的重要工作。“5·12”地震和“9·21”地震是我国近年来震级最高的两次地震。本文以这两次地震的重灾区,即都江堰和南投为例,结合文献归纳和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来总结其在评估流程、框架和作用等方面的策略与特征。文章得出,两者在整体策略上基本一致,但在实际策略的组织部署和技术利用上有所差别。本研究总结了两者的经验和不足,为震后住房应急管理中的住房评估提出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地震 震后住房 安全风险 评估策略 应急管理
  • 简介:为有效降低水中硝酸盐氮和磷的污染,采用两级电解法对水中的硝酸盐氮和磷进行去除试验,考查不同电极体系、不同电压等因素对硝态氮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电解采用催化-钛极板体系效果最好,60min后对20mg/L的硝态氮去除率达到92.30%;二级电解改用不锈钢-钛极板,35min后对5mg/L的磷酸根去除效率达到90.25%。实验表明,该两级电解体系对水中硝态氮和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标签: 脱氮除磷 两级电解 催化极板 电压
  • 简介:对烟气脱硝技术在玻璃熔窑的应用现状及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SCR烟气脱硝技术具有脱硝效率高、技术成熟的优点,在玻璃熔窑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技术存在工程投资高、催化剂活性易受烟气影响等缺点。目前国内正在研发的玻璃熔窑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设备精简、工程投资少等优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以NaClO氧化法为代表的同时脱硫脱硝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成为玻璃熔窑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玻璃熔窑 脱硫 脱硝 NaClO氧化法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土壤生态筛选值的定义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相关土壤筛选值。由于地理生态、社会文化、行政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科学基础等差异使各国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筛选值的制定方法各有特色,导致各国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筛选值名称和筛选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诸如土壤生态筛选值、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文件。本文就目前国外一些权威机构推出的并得到广泛认可的相关标准、方法做简要介绍,就国际上不同国家的土壤生态筛选值的制定方法、理论体系、使用策略等进行详细描述,为我国制定相关筛选值的方法体系提供参考,旨在推动我国基于生态风险的污染土壤筛选值的建立和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 标签: 生态风险 土壤筛选值 制定方法 土地利用类型
  • 简介:为了研究空间故障树降维方法,参考因素空间中的信息增益法,构建了空间故障树中影响因素的降维方法。通过影响因素对目标因素的信息增益情况判断该因素被删除降维的可能性,分为可被忽略和可等同2种情况并给出了判断此2种情况的条件及降维方法的过程描述和涉及的定义。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故障状态数据,设使用时间、使用温度和使用湿度为影响因素,元件故障概率为目标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时间和使用湿度对故障概率的影响接近;使用温度对故障概率的影响最小,但3个因素都不能作为可降维的影响因素而被删除。

  • 标签: 安全工程 空间故障树 信息增益法 影响因素降维
  • 简介:通过选取2001—2015年湖北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及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指标,建立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经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以发现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负向均衡关系,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了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湖北必须严控污染物的排放,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 标签: 旅游经济 环境污染 GRANGER检验 协整检验
  • 简介:为百两金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百两金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两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10:00,次高峰出现在16:0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百两金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胞间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百两金叶片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降低,说明百两金弱光利用的能力较强.

  • 标签: 百两金 光合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日变化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organophosphateflameretardants,OPFRs)作为多溴联苯醚等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flameretardants,BFRs)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广受关注。目前针对OPFRs的生物毒性研究仍相对有限,需要更全面调查其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暴露状况、环境归趋、生物毒性效应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才能综合评价其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因此,综述了OPFRs对水生生物、哺乳动物和人类等多种生物体的急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神经毒性、脏器毒性、基因毒性与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性。OPFRs的多种生物毒性已得到证实,但相关致毒机制研究尚不完整深入。最后对OPFRs的进一步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促进开展OPFRs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 标签: 有机磷酸酯 阻燃剂 生物毒性
  • 简介:以青海省大通县2015年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野外勘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探讨大通县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大通县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补偿的时空配置。结果表明:大通县生态功能总价值约为133.32亿元,其中水域生态系统的贡献率达到65.56%,其次为林地,占14.81%。大通县生态补偿的最终价值为111.77亿元。初步完成了大通县"生态立县"的目标,推动了县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县域生态补偿 大通县
  • 简介:选取2015年3月6日济南市MODI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ENVI5.3为平台,利用改进的暗像元算法,进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结论:济南市平均AOD为0.454,南部山区处于低浓度梯度,西部地区处于高浓度梯度,东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济南市AOD与其地势(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负相关,与人类活动呈正相关。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分区分层治理、建立生态廊道、转移污染企业、提高植被覆盖的治理策略。

  • 标签: MODIS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暗像元法 影响机制 济南市
  • 简介:水源热泵由于其良好的节能性,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应用不当会造成水体的热污染,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以用于水源热泵的湖南地区滞流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防止热污染作为出发点,利用建立的水温模型研究了湖南地区的滞流水体水温变化规律,计算了湖南地区湖泊水体对水源热泵系统夏季冷凝热的热承载能力与冬季热泵系统从水体取热时水体的供热能力(冷承载能力),并且对冷热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度不足2m的滞流水体在冬季热承载能力有限,作为冬季热源要谨慎对待;对于湖南地区,夏季水体作为水源热泵的冷源在以5个城市为代表的5个分区中差别不明显,但在冬季使用水体作为水源热泵的热源时,越往南越适合,其中以衡阳为代表的湘东南地区优于其他地区。

  • 标签: 环境学 滞流水体 热污染 热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