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在产科中应用的价值。意义 通过对孕妇阴道后穹窿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的检测,对检测阳性,有先兆早产症状,予以干预治疗,减少早产发生。及特殊病例中,如 RH阴性血型,对分娩时间及备血时间有指导意义,避免了血源浪费。

  • 标签: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早产 分娩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人利用牙膏、牙刷连接负压吸引器进行口腔冲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经口气管插管危重症病人作为护理对象。并将全部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牙膏、牙刷连接负压吸引器口腔冲洗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盐水棉球擦拭法。对比两组的口腔冲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口臭、牙菌斑及护理所用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刷连接负压式的口腔护理方法总体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擦拭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护理 口腔冲洗 负压式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代替气腹管在腹腔镜手术气腹时使用的优点。方法:对气腹管与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的经济、人力成本进行对比。结果: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在经济人力成本等很多方面比重复使用的气腹管多很多优势,深受医护人员的喜爱。结论: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代替气腹管,节约了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同时更符合预防院内感染的要求,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 代替气腹管 成本节约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紧密连接是细胞之间的黏附结构中重要的一种,紧密连接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诊断治疗指标。本文对紧密连接蛋白与妇科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妇科肿瘤 细胞黏附
  • 简介:间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跨膜蛋白通道结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是相邻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通讯方式。研究发现,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GJIC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物学功能,其与细胞增殖及膀胱肿瘤的关系,以及恢复GJIC在膀胱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 标签: 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迅 连接蛋白 膀胱肿瘤
  • 简介: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近期发现的Ser/Thr蛋白激酶。ILIK能够通过与整合素β1亚单位的结合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连接,以依赖于PI3K的方式激活,并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PKB/AKT、GSK3等使胞外信号得以向下游传递,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相关。

  • 标签: 整合素连接激酶 肾脏纤维化 上皮细胞转分化
  • 简介: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新发现的进化保守的黏附蛋白,属于一种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可以同整合素β1、β2、β3亚基胞浆区域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包括PINCH、Parvins等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在调节基质积聚、细胞黏附、凋亡、迁移、生长、肿瘤形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整合素连接激酶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整合素Β1 PINCH 黏附蛋白
  • 简介:摘要由于电源SPD接线长度设计、施工不规范,导致某级SPD不启动或由于在雷电主频λ/4及奇次倍谐波上谐振,阻抗无穷大,导致电源SPD不能正常工作,起不到防护作用。本文通过对电源SPD接线长度规定变化原因的分析,以引导设计、施工人员按现行规范执行电源SPD接线截面积要求,既保证设计、施工质量,又能节约成本。

  • 标签: 电源SPD 雷电感应 接线影响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O-1、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Occludin及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颌下腺 大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研究。通过对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概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功能连接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报告63例(70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治疗,4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侧行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成,5侧行Y—V成形术,11例行肾切除术。8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病人在A—H肾盂成形术基础上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11例患儿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结果51例随访6个月~5年,均治愈。结论A—H肾盂成形术为最佳术式:巨大肾积水A—H肾盂成形术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的恢复。改良后的双J管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内引流。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手术治疗 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 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 Y-V成形术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指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观察儿童失神性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 CAE)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及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 FCD)改变的模式及关系,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生理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的37例CAE患者(CAE患者组)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rs-fMRI扫描及临床资料。计算每个受试者ALFF、FCD及ALFF-FCD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各影像指标的改变模式,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差异脑区间两影像指标的关系;基于体素方式计算差异显著脑区的ALFF-FCD差值,并与疾病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CAE患者组表现为特异脑区ALFF和FCD两指标反向改变的模式:双侧丘脑ALFF值升高而FCD值降低,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脑区的ALFF值降低而FCD值增加[均经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 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在CAE患者中,丘脑的ALFF和FCD相关系数(r=0.374,P=0.022)较健康对照(r=0.448,P=0.001)有所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20);丘脑ALFF-FCD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73,P<0.001)。结论在不同的rs-fMRI指标下,丘脑和DMN脑区均表现显著的功能改变,反映出其是参与儿童失神性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结构脑区。

  • 标签: 儿童失神性癫痫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密度 失耦合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为主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术式,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下腔静脉通过人造血管与主肺动脉吻合。手术前后均行右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及肺ECT检查。共行心外管道TCPC术16例,其中非停跳下手术7例。结果表明,术后早期死亡2例(12.5%),4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乳糜胸并发症(发生率28.6%)。所有术后存活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腔静脉造影及肺ECT均显示右侧肺血分布占优势。结论;该手术方式保持了心外管道TCPC原有优点,可有效地避免随生长发育带来的人工管道相对狭窄及吻合口梗阻问题,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仍可获得右肺优势血流灌注。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心血管造影 ECT检查 右心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诊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方法。方法UPJ梗阻患者20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逆行肾盂造影和利尿性B超检查。外科治疗采用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结果B超和逆行肾盂造影对UPJ梗阻的确诊率分别为80.2%和100%。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更通畅,无狭窄或漏尿并发症。结论在UPJ梗阻的术前诊断中,逆行肾盂造影明显优于IVU,B超检查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离断式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疗效满意。

  • 标签: 尿路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肾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试验组(1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试验组使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结果试验组回血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士刺伤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无针连接

  • 标签: 静脉输液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 堵管针刺伤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国内外报道的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5岁(46~77岁)。4例患者术前确诊,9例术前存在误诊。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本组13例全部获得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0个月,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7.5%、16.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广泛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胃连接部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特别,应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作为飞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机电缆在飞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飞机电缆中的电连接器时常出现故障,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根据飞机批量维修中常见的故障,对飞机电连接器的缩针缩孔故障、附件松动故障、屏蔽层脱开故障、接触偶和导线脱离故障、接地线接触不良故障进行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

  • 标签: 飞机 电连接器 屏蔽层 接触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应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塞率、留置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应用留置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针堵塞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度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效果较好,值得在静脉输液操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 普通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MRCP诊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价值。方法对35例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T2加权成像,并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的三维重建方法。结果MRCP和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显示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共同管部充盈缺损(不均匀或略低信号缺失);②共同管部浅杯口征、肩征、不规则狭窄:⑨双管征(胆胰管扩张);④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⑤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及肝内胆管扩张(软藤征)。结论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对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具有诊断价值,优于US和CT,且可替代侵入性的ERCP/PTC检查。

  • 标签: MRCP 诊断 胆胰管癌 十二指肠癌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