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自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本研究对106篇1998至2015年间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分数均值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在4%至16%之间;1998年到2015年这18年来,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4至0.5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强迫、抑郁和精神病3个因子均值变化尤为明显。这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缓慢提升。(2)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8年来提高更明显。(3)虽然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各因子历年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抑郁和精神病两方面改善略快。此外,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贫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横断历史研究
  • 简介: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指标的调查,并为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动思维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效能量表、简版自尊量表、特质愤怒问卷、压力知觉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某高校3509名大一新生进行宗教信仰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在不同人口学因素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健康
  • 简介:本文是对拜森(Belzen)的开创性著作《宗教的文化心理学:理论、方法及运用》所做的拓展思考。我们将仔细探究文化、心理学与宗教三个术语各自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本文提出,在确立这些概念的定义时,我们是否无意识地以西方文化为基对之加以构建,并向非西方文化输出这些西方化的概念。"文化"一词之概念本身即可能带有西方化的偏倚。如果仅仅将文化的内涵视为抽象的概念、认为文化仅存在于可自我觉知的现代性之中、以文化之名强调"他者化"并用之服务于殖民,那么将其输出则可能有害无益。本文提出,我们应听取非西方学者对"文化"的见解,而不是假定"文化"之含义四海皆同。其次,本文简要考察了我们对宗教的理解是如何在世俗化的推定、宗教的意义、基督教对宗教定义的影响、西方殖民过程中宗教的运用以及抽象化定义宗教的程度等方面反映出西方文化的偏倚。再次,我们认为宗教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所利用的心理学研究是西方式的,其反映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个人主义和多元文化等内容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是要刻意规避的。此外,纵观世界各地的文化,我们认为相较科学观察,心理学知识更多地源自当地本土宗教/文化传统。最后,我们考察了文化心理学如何与宗教彼此交互影响。本文提出了一套理论模型,即特定的宗教文化环境孕育出反映其特定核心价值的态度、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

  • 标签: 宗教文化心理学 西方宗教 本土心理学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30名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的羞怯状况进行干预,以羞怯量表为工具,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的差异比较,证明干预效果.

  • 标签: 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学 小学生 羞怯
  • 简介: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旨在探索团队学习气氛及其三个维度指标(安全气氛、参与决策、开放交流)对团队心理资本的影响。对全国多地的122个团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团队学习气氛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心理资本;此外,团队学习气氛的三个指标,即安全气氛、参与决策和开放交流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心理资本。

  • 标签: 团队心理资本 团队学习气氛 安全气氛 参与决策 开放交流
  • 简介:为探讨中职女生社交自卑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社交自卑感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来自河南省内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066名一年级中职女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89.21%的中职女生有社交自卑感体验,中职女生的社交自卑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显著,农村生源中职女生的社交自卑感显著高于城市生源中职女生;(2)家庭适应性可以边缘预测随后的社交自卑感,心理健康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社交自卑感;(3)社交自卑感、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式在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中职女生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4)来自再婚/离异家庭中职女生的心理健康对随后的社交自卑感的预测作用高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中职女生。本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存在比较明显的社交自卑感,社交自卑感与家庭功能、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动态联系。

  • 标签: 社交自卑感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心理健康 中职生
  • 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贝叶斯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贝叶斯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贝叶斯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贝叶斯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贝叶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贝叶斯因子 假设检验 P值 推论统计
  • 简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通过找出“例外”的经验,并引导来访者去看例外在何时、何处及如何发生,以协助来访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采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念和模式,对12位青年教师进行为期5次、每次1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以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将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表明SFBT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 标签: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倦怠感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禄劝彝族基督徒苦难应对方式的质性分析,扎根社群文化,构建彝族基督教社群抗逆力提升的动态过程。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个案的苦难叙事,探讨如何调动内外在资源的微观机制,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之中提取苦难应对方式。

  • 标签: 彝族 基督徒 抗逆力 应对方式 社会工作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应深入学〉-j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努力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标签: 习近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