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进行训练数据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发展障碍导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共39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共31例,采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运用肠功能训练技术的价值高,显著改善肠功能,减少便秘和腹胀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 便秘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穴位贴敷与中医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4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2例。基础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试验组则联合应用穴位贴敷与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评分复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肢体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穴位贴敷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丘脑板内核(ILN)是丘脑内的非特异性核团,其内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以及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和杏仁核的亚区等其他重要脑区,并同时接受来自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入信息的调节。ILN与这些脑区的神经通路连接,使其在意识觉醒、认知过程、感觉运动及疼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源自ILN的主要神经通路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丘脑板内核 意识 觉醒 认知 感觉运动 疼痛 神经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NBD(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N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便秘症状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NBD中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脑卒中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分子Netrin-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有序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Netrin-1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取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即假手术组、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组及Netrin-1治疗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游离后不进行处理;PNI组及Netrin-1治疗组坐骨神经挤压后分别行神经内注射PBS及Netrin-1。术后7、14及28 d进行步态分析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检测。术后28 d处死各组大鼠取右侧坐骨神经,采用HE及Masson染色评估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轴突排列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SCs增殖及轴突再生情况。结果Netrin-1治疗组SCs划痕愈合率及细胞迁移数均高于空白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Netrin-1治疗组轴突排列较PNI组紧密且有序,损伤所致轴突崩解和空泡化现象较少;Netrin-1治疗组NF200及S100β荧光强度高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及28 d,Netrin-1治疗组SFI高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trin-1可通过定向SCs迁移介导有序轴突再生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周围神经 动物实验 有序轴突再生 雪旺细胞迁移 Netrin-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小儿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S)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2月-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96例HI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儿推拿治疗。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估患儿的神经行为,采用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评估患儿智能发育及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采用脑电图仪检测患儿脑电图棘波波幅,采用电解式组织血流计检测患儿局部脑血流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VEGF,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为81.3%(39/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5)。观察组出生后28 d NBNA评分(t=-2.55,P=0.012)及出生后3个月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3.43、-2.65,P值均<0.01)。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棘波波幅[(35.02±4.16)mV比(46.92±5.81)mV,t=11.54]低于对照组(P<0.01);脑血流量[(179.36±22.25)ml/(100 g·min)比(158.30±14.92)ml/(100 g·min),t=-5.45]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BP、NS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9、4.07、8.17,P值均<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改善HIS患儿神经行为及智能指标,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电图棘波波幅及MBP、NSE及VEGF水平,提高疗效。

  • 标签: 婴儿,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 小儿推拿疗法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灸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护理干预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0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21)和研究组(n=21),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在神经内镜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时间、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显著,相较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优化各项手术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持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对比组,接受不同的护理,即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一组观察组(早期持续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认知功能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

  • 标签: 早期持续康复护理 脑卒中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病人使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筛选的方法,针对某时间段内进入我院进行脑卒中疾病治疗的60例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首先从良渚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常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84.44%,研究者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7.78%,从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护理前的差距较小,护理之后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从运动功能质量评分分析,则表现为研究者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结论:嗯,为脑卒中病人开展临床护理操作时,使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改善病人存在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卒中病人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超早期康复护理的3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的3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更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超早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6年03月-2022年03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20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10例的两个组别,研究组为患者在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研究组在患者进行骨瓣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五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选出58例脑梗塞患者,依据奇偶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神经功能 脑梗塞 氯吡格雷 凝血功能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联合细节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采用平衡法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A组,即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B组,即实验组,采用“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联合细节管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经过护理后,AB两组各项数据对比性差异明显化,实验组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护理模式 细节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联合细节管理,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入组样本均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患者,共计8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联合护理组无论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还是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好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中实施“一病一优”护理模式联合细节管理,有效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一病一优 细节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办公室颈型颈椎病人群颈椎功能障碍、疼痛与肌力之间的相关性,为防治颈椎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办公室颈型颈椎病患者234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评分与肌力三者间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比较等长收缩最大肌力的差异。结果NDI评分与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和右侧屈方向肌力均存在负相关(rs=-0.164、-0.169、-0.222、-0.176,P=0. 012、0.010、0.001、0.007)。与重度功能障碍患者比较,轻中度功能障碍患者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肌力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办公室人群颈部功能障碍与颈部肌力呈负相关,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可作为提高颈椎功能的防治手段。

  • 标签: 颈痛 肌肉骨骼系统 功能障碍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人群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上海现场基线及两次随访调查,对其中参加全部3轮调查、排除自报脑卒中或抑郁症患者后共计3 600人进行分析,评估基线时不同水平的握力状况对认知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认知功能通过评估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及数字跨度测试结果,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得到认知功能总分。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基线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1 668人(46.3%),女性1 932人(53.7%),基线年龄为(61.2±8.1)岁、握力为(28.19±12.18)kg、认知功能得分为58.93±14.56。研究对象认知功能得分在随访中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者,其认知功能得分随时间下降幅度不同。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慢性病共患情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蔬菜水果摄入和BMI等后,未发现基线握力水平与基线及第一次随访认知功能相关,但与基线握力较低者相比,握力水平较高的调查对象,其第二次随访认知功能较好,且其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较慢(男性:β=1.938,95%CI:0.644~3.231,P=0.003;女性:β=2.192,95%CI:0.975~3.409,P<0.001;50~64岁:β=1.652,95%CI:0.646~2.659,P=0.001)。结论较高的握力水平,能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可作为中老年人认知状况的预测因素。

  • 标签: 握力 认知 中老年人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伏灸结合八段锦对社区人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7例社区健康居民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三伏灸结合八段锦干预)和对照观察组(仅健康宣教),连续干预2月。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结果:治疗干预后,对照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基本无变化(P>0.05),而试验组的FEV1、FVC、FEV1/FVC%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伏灸结合八段锦练习能改善社区人群的肺功能,表明该中医疗法对于社区人群有积极预防作用和价值,疫情期间对减轻医疗压力有意义。

  • 标签: 三伏灸 八段锦功法 社区人群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