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太谷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62年-2021年降水观测资料,统计降雨量(日数)、暴雨降雨量(日数)等数据,建立一元线性趋势方程,分析月暴雨量(日数)、年暴雨量(日数)及年代暴雨量(日数)的变化特征,得出:太谷近60年暴雨量呈增加趋势,21世纪10年代增加最为明显;一年之中暴雨集中在6-9月,7月、8月出现最多。随着暴雨天气增多,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对暴雨的监测,加强部门合作和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 标签: 暴雨 防御措施
  • 简介:侵蚀沟的演变是东北水土流失过程的重要方面。利用1968和2009年亚米级遥感影像,获取典型黑土村级尺度的侵蚀沟分布、耕地垄向和土地利用数据,基于1∶1万地形图获取等高线、坡度、坡长和垄向坡度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典型黑土41a村级尺度侵蚀沟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1a间,典型黑土侵蚀沟密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基于分辨率为亚米级遥感影像解译的侵蚀沟密度较以往研究结果大幅增加;2)自然坡度0.25°~1.5°范围内为该区域侵蚀沟密度变化最大的区域,8°以上区域由于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侵蚀沟密度降低;3)300~500m坡长区域侵蚀沟密度出现极值;4)由于实施改垄措施,41a后垄向坡度在0~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大于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均减少。

  • 标签: 侵蚀沟密度 演变 黑土区
  • 简介:摘要:近代以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影响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为城市水资源规划管理带来难题。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64~2015年气温的趋势性、跳跃性、周期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这52年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突变点为1993年,且27年为主变化周期。

  • 标签: 气温变化 水文特征分析 滇池流域
  • 简介:本文利用福建省长汀、上杭、永定和平和县1981-2010年30a的气象资料,对闽西红皮红肉蜜柚种植的长汀、上杭、永定县与蜜柚原产地平和县的蜜柚生长发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永定、上杭和长汀县历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平和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上杭和永定县蜜柚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而长汀县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闽西3个县的水分和光照条件均能满足红肉蜜柚生长发育需求,总体上看,闽西3个县的光温水条件适宜红肉蜜柚种植,且越靠南部种植会越有利于红肉蜜柚的优质高产;但北部的长汀县必须注意蜜柚冬季冻害。

  • 标签: 种植 红肉蜜柚 气候比较 分析
  • 简介:摘要:藜麦原产自南美洲,是人类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粮食资源之一,是唯一的植物界全蛋白谷物。由于其高昂的市场价格和对土壤、气候、水肥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藜麦被誉为“超级谷物”和“印加黄金”。藜麦适宜所有人群食用,特别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对孕产妇、婴幼儿、运动员、素食者、减肥塑身、病后康复者非常适宜;对于健康人群,藜麦也是难得的营养美食。 平鲁气候、土壤、海拔等条件十分适宜藜麦种植所需,且开发空间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平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拓宽视野,创新思路,在积极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特色农作物的同时,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吸引过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藜麦种植 气候背景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马尾隶属于福建省福州,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马尾作为国家重点红色老区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广泛调动县内人民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热情,汇聚起脱贫攻坚合力,努力建设美好马尾而奋斗。马尾主要的扶贫方式是通过旅游业和茶产业的收益,这两个产业是马尾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根本和途径。通过这两个产业所带来的扶贫收益,带领人们生态环境。

  • 标签: 脱贫攻坚 红色旅游 茶农风采
  • 简介:文章重点介绍赤峰市局第三次农牧业气候划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供正在开展或尚未进行第三次"区划"的盟市及旗县参考.

  • 标签: 图层 技术问题 赤峰市 农牧业气候区划
  • 简介:本文用陕西省近526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越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了未来50年陕西省不同区域旱涝趋势的预测结果。

  • 标签: 旱涝气候 预测
  • 简介:1气候概况今年春季天气回暖早,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出现近几年少见的多雨天气,春末东部局部地区出现旱情.终霜日提前,光照充足.

  • 标签: 2002年 春季 气候影响评价 内蒙古 气温 降水
  • 简介:采用全国苹果气候生态因子评分标准,用近30a气候资料对陕北苹果生长气候适宜性综合评判,修订了陕北苹果适宜栽培北界,并对新增的优质、适宜区县苹果生长气候优劣条件进行评述,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 标签: 陕北 苹果 优质区 北扩
  • 简介:1气候概况今年秋季全区气温偏高,降水中西部地区偏多,东部偏少;初霜冻中西部地区偏晚,东部大部地区偏早,全区未出现严重霜冻灾害,日照充足,秋末局部地区出现降雪、降温天气,大风偏少.

  • 标签: 2001年 秋季 气候影响评价 气温 降水 农业
  • 简介:利用我国南方稻214站1961—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可种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暖使南方稻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10℃)明显增加,49年增加了324.4℃.d。同时水稻生长季长度也明显延长,49年延长了17.9d。双季稻可种植北界明显北移,三季稻可种植北界略有北移,20世纪60—80年代,双季稻可种植仅限于长江以南地区,但21世纪初以来的10年双季稻可种植北界移到长江以北,即向北推移近300km,从而使新增双季稻可种植扩展到四川东北部、贵州东部、重庆、湖北大部、安徽中部以及江苏南部。

  • 标签: 气候变暖 水稻 可种植区 中国南方
  • 简介:2009年的11月17日,我刚下飞机就赶到了哥本哈根音乐厅,这里正在举行一场世界辩论。应主持人StephenSackur的邀请,我也参加了这场辩论。我被安排在音乐厅第一排的正中央,台上有9个国家的首脑和总理在辩论。

  • 标签: 应对气候变化 大中华区总裁 组织 中国 2009年 哥本哈根
  • 简介:基于江苏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1961—2008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48a来苏北项目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在此背景下界限温度的积温、无霜期长短、四季时间和参考蒸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8a来苏北≥0℃、≥10℃积温量和积温日数显著增加,无霜期延长了15—30d;春季时间延长最明显,夏季次之,冬季时间缩短最明显,秋季次之;春、夏季的参考蒸散稍有减小,秋、冬季略有增大。

  • 标签: GEF 气候变化 农业效应
  • 简介:贵南县藏青稞基地开发是"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设想项目之一。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开发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对青稞种植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领导和生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藏区 青稞 种植 条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