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2457例,其中男性1034例,女性1423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47例,男性235例,女性412例,并按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χ^2检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比男性患者高,在髋部、脊柱、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χ^2检验,P〈0.01)。结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而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宜区别对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 性别
  • 简介: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3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构建劳动供给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参与及劳动供给时间特征的关键变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家庭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现显著正相关;养老金水平、户口迁移变量与老人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与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参保养老保险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正向促进效用;养老金待遇水平变量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削弱效应;医疗保险参保变量对老年劳动总供给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对农业劳动供给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变量对老人劳动总供给时间、农业供给时间有显著削弱作用,对非农就业劳动时间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户口迁移政策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村 老年人 劳动参与 劳动供给
  • 简介:宁波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于2003年城市社区率先启动,至今已开展了四年,深得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居家养老服务已逐渐从城市向农村拓展和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讲,居家养老服务在农村更需要、更迫切,更应得到我们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

  • 标签: 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人协会 农村 城市社区 服务工作 城乡统筹
  • 简介:中国老龄化与城镇化相互叠加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老年群体,超过5000万的农村留守老年正面临严峻困境,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实践中,农村留守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政策体系、地方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社会力量、社群观念、居家照料等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农村留守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手段必须从简单化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必须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种机制,动员和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公众等多方主体和资源,从农村留守老年问题发生的宏观背景、政策体系、主体行为等多个维度化解困境。

  • 标签: 农村留守老年人 关爱服务体系 城镇化 老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农村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的农村老年患者65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患病具体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女性患病率为70.2%,明显比男性的29.8%高,70岁以上患病率即明显增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增长、钙摄入量不足、不健康生活方式、治疗状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结论农村老年出现骨质疏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降低农村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服务,为老年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农村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达和社会转型,农村青年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人口进一步空心化,农村留守老年的照料成为一大难题,传统家庭照护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不停增长的需要。社区照护是中国农村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它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完善农村老年长期照护体系,满足老年的养老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区照顾的理论出发,论述建设农村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

  • 标签: 长期照护 农村老人 由社区照顾 在社区照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高质量的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期待,农村地区的养老质量低于城市地区,而养教结合模式是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主要以农村老年养教结合模式的实践路径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农村地区的养老主管机构和服务机构要在居家、机构、社区养老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教育活动,充分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新型养老目标。

  • 标签: 农村地区 养教结合 实施路径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与和平的环境,的寿命逐渐延长。WHO的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人的平均寿命50年代为46岁,在90年代已上升为72岁,预计2020年将达到78岁。而发达国家目前人的寿命男性已达76岁,女性80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占人口比例10~12,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 标签: 老年人 用药问题 WHO 医药卫生 男性 家人
  • 简介:老年春季养生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315000常敏毅"与天地相应"的观点已为现代科学所承认,季节性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老年春季养生则是四季养生法则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春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春季有立春、雨水、惊蛰、春...

  • 标签: 老年人 春季养生 气候变化 中西医结合 临床研究 甲状腺机能亢进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国人寿命迅速增长,因此老人需行手术者亦增加。动物试验及临床资料均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功能及对麻醉的耐受性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危险性均增高。因此进一步熟悉老年生理、病理及药理学改变,掌握有关麻醉处理问题.已成为麻醉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之一。

  • 标签: 老年人麻醉危险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年》是与我相伴了十多年的老朋友。退休后,我偶尔也玩玩麻将、象棋、围棋、扑克、字牌,但都不够上心,趣味淡薄。最使我沉迷不舍坚持不懈的还是读书与写作。我断断续续订阅过《词刊》、《中华诗词》、《对联》、《歌曲》等刊物,但订阅时间最长、十多年从未间断的却是《老年》杂志。或许是那些刊物内容太过单一,时间长了感觉有些沉闷,

  • 标签: 订阅时间 刊物内容 词刊 字牌 讲课内容 《诗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