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破裂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表现原因,对比临床参考文献和其他观点信息,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搜集整理有关于创伤破裂切除术、血小板增多变化的参考文献,对符合对比研究的病案展开分析,确定术后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以及治疗技术的根本性影响。结果符合研究标准共6篇参考文献,201例病例,均采用不同种类抗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抗凝治疗,行切除术后1周、2周血小板上升,3周、4周后血小板逐渐呈下降变化,总治疗有效率为95.34%。结论腹腔镜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服务优势体现在高效、安全上,围绕术后血小板增多的Meta分析研究结果对创伤破裂医疗工作有前瞻性理论指导作用。

  • 标签: 创伤性脾破裂 脾切除术 血小板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引发面瘫的根本原因即颞骨骨折,伤口位于患者头部,因而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就目前而言,医学领域对治疗面瘫的手术探查方式、最佳治疗方案以及颞骨骨折分型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治疗外伤周围面瘫疾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最佳手术方案以及导致面瘫的根本原因等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外伤性周围性面瘫 诊断护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精神症状患者的相关家庭护理干预,提高家属对患者过激行为的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将6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DSS评分与BP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与BPRS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28例(90.32%),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19例(6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84,P=0.0177)。结论对外伤精神症状患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外伤性精神症状 家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外伤癫痫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围绕年龄、性别、颅脑损伤类型及其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展开分析。结果外伤癫痫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18岁、硬膜破裂、凹陷颅骨骨折、皮层挫裂伤、颅脑严重损伤、颅内血肿等,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颅脑损伤患者符合“低龄、颅脑损伤严重、皮层挫裂伤、硬膜破裂、颅内血肿及凹陷颅骨骨折”中的任何一项,均有可能产生外伤癫痫症,因而针对此类患者,应拟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外伤癫痫症发生。

  • 标签: 颅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伤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外伤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3±2.7)d,并且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均表示满意并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外伤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合理、系统的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性 肋骨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66例外伤前房积血的治疗过程及其效果。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前房积血66例在2~16d吸收。前房积血吸收后矫正视力<0.1者5例.0.1~0.3者10例.0.4~0.9者13例.≥1.0者38例。结论外伤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有关。

  • 标签: 眼外伤 前房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白内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了在我院治疗的外伤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视力的恢复情况,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好于药物治疗患者,且伤后4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伤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少于伤后1周进行手术的患者。结论伤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外伤白内障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视力恢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8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破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均在输血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施行手术切除脾脏。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术后随访均伤口愈合良好,身体状况恢复优良。结论对于迟发性破裂患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 标签: 迟发性脾破裂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146例外伤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则根据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措施,并以此开展护理管理,观察患者的完成麻醉所需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完成麻醉所需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脑疝患者采取相应的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措施,并以此开展护理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及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外伤性脑疝 急诊手术 护理流程 管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外科3年间收治的72例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的采取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7例患者,痊愈58例,痊愈率为86.57%;死亡9例,死亡率为13.43%。结论硬膜外血肿常规手术方法是行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传统术式,能根据需要而行彻底减压,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提高临床救治率。

  • 标签: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颅脑血肿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急性外伤颅脑血肿患者52例,均进行CT扫描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血肿位置及其病情情况采用相应的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后,治愈的患者有50例(96.15%),其中1例发生并发症(1.92%),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死亡的患者有2例(3.85%)。结论对急性外伤颅脑血肿患者的治疗,需根据其CT确诊结果及其实际病情情况采取相应的开颅手术治疗,并遵循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从而减少患者的死亡发生率。

  • 标签: 急性 外伤性颅脑血肿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3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死亡3例,重残4例,中残5例,良好3例。结论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患者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梗死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的109例外伤昏迷患者从入我院急诊抢救室至外伤昏迷患者各项生命体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09例外伤昏迷患者均我院急诊抢救室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后,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98例外伤昏迷患者转送至相关科室,11例外伤昏迷患者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10.01%。结论对外伤昏迷患者进行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完善和细致的急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外伤昏迷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外伤性昏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结构,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来判断病情变化;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颅内压。根据此原则来选择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器或引流袋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结合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诉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是术后伤口疼痛还是低颅压或高颅压头痛。此外应结合患者是否有恶心、恶吐、意识变化进行判断。

  • 标签: 血肿 急性 外伤性 早期引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颅内对冲部位迟发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诊断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所有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清除血肿26例,合并内外减压术7例。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共计19例,轻残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死亡率10%。结论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通常在原发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72h内发生,发病高峰期在原发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24h内,因此对于发生颅内损伤的患者应当对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躁动不安,进行性意识障碍,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呕吐等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在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时的CT检查,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对冲部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骨折原因、损伤节段等。结果老年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一般分布于61-68岁,占64.00%(P<0.05);骨折原因主要为跌倒摔伤及高处坠落,分别占52.00%及33.00%(P<0.05);损伤节段主要为胸腰段T11-L2,占54.00%(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外伤脊柱患者来讲,其发生骨折的年龄、骨折原因、损伤节段等均有明显不同,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 标签: 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 跌倒摔伤 高处坠落 损伤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在外伤视神经损伤中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外伤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检查和MRI检查,由专业医师阅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视神经损伤检出率,分析MRI影像学特征,并观察其它损伤情况。结果MRI检出16例(88.9%),CT检出15例(83.3%),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视神经局部变粗、密度增高,向两侧弯曲变形,边界模糊,眼眶骨质骨折压迫视神经等。18例患者中视神经管周围骨折13例(72.2%)、眼眶骨折11例(61.1%),眼眶积气8例(44.4%),颅内积气5例(27.8%),筛窦积血4例(22.2%),蝶窦积血7例(38.9%)。结论MRI诊断外伤视神经损伤效果确切,不仅检出率高,还能够呈现软组织损伤和特征,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MRI 诊断效果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