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贝加尔边疆区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包括31区、5直辖区市。边疆区中心是赤塔市。领土面积43.15万平方公里,在俄罗斯各行政区中根据面积大小为第12位。边疆区有人口105.4万人。边疆区南北最大距离1400公里,东西1200公里。边疆区西部与布里亚特共和国相邻、西北部和伊尔库茨克州接界。东部、东北部与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阿穆尔州相邻。南部、东南部与中国和蒙古接壤有1500公里边界线。

  • 标签: 俄罗斯 边疆 布里亚特共和国 伊尔库茨克州 领土面积 东西伯利亚
  • 简介:和强、熊月玲贤伉俪在新疆秦腔界是两颗璀灿的明星,是两面高扬的大旗。和强先生13岁即参加玉门油矿文工团秦剧队学艺。师从秦腔表演艺术家王新民先生,攻文武小生和文武须生,尤其擅演长靠戏。1957年随石油大军进疆,加入乌鲁木齐市新中剧院,逐渐磨炼,斐然成材。和强先生不仅富有表演艺术的天赋条件,而且意志坚强,敢于拼搏。他从小对戏剧就有“悟性”,加之在文化素质上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博采众长,溶铸于心,久而久之,自成风格。

  • 标签: 表演艺术 文化素质 玉门油矿 “悟性” 意志坚强 美声唱法
  • 简介:【热点材料】2009年8月7日至8日.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新德里举行。这是继黑瞎子岛回归、中俄东段勘界结束后.中国在解决边界问题上一次较大的活动,边界是一个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界限.中国历代政府、中国人民在边界纷争中为保持领土的完整部曾不懈努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 标签: 中印边界问题 中国人民 边疆 变迁 新德里 中俄
  • 简介:在法国由古代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其边疆观念也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自然边疆”(naturalfrontiers)观逐步成为塑造法国历史与现实认同的主要理念。本文通过对中世纪以来法国内政和外交层面边疆观念变迁的分析,揭示了“自然边疆”观的形成、发展和近代转型过程,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法国国家认同与法兰西民族的形成与变迁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法国 自然边疆 观念 起源
  • 简介:我国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漫长。战略位置突出。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10万解放军官兵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50年来,兵团人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近百座,

  • 标签: 屯垦戍边 战略位置 执行 新中国 国家 中央
  • 简介:<正>2003年3月20日凌晨,遥远的古巴比伦城堡在睡梦中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此成为整个世界瞩目的中心。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四频道和香港凤凰卫视的资讯台、中文台的滚动新闻,让我从傍晚看到深夜,一觉醒来,又从凌晨看到天明。尤其是那一组在新闻的间隙一再重现的:头上缠满绷带的大眼睛男孩儿惊恐的哭喊,鼻子里插着吸管的小姑娘痛苦无助的沉默……一个月里看了千百遍,仍不愿舍弃。那

  • 标签: 香港凤凰卫视 古巴比伦 滚动新闻 帐篷小学 中国中央电视台 告诉我
  • 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和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和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和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边疆治理 气候适应
  • 简介:刘大为笔下的蒙藏牧民绘画,延续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边疆人物画传统。他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空间表达方式,将人物所生存的环境与人物的表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更好地表达人物与环境的一体性,从而获得了可信的生活真实感。他以中国水墨画所特有的流动与透明的特质,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命运与历史的永恒,很好地表现了画面的主体精神。刘大为作品的意义,就在于他的艺术追求超越少数民族形象之上的人性的重归。

  • 标签: 刘大为 边疆人物画 人物与环境 主体精神
  • 简介:1.《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该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译文。通过定期出版学术论文集,促进学术交流,培育史学新人,为国内外同行设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边疆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1917年留学归国后,陶行知一直关注着边疆教育。促使他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与其不满于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担忧着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以及致力于发动全国各族民众参与抗战有关。二十多年间,陶行知参与了许多发展边疆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思想。通过这些活动和思想,陶行知推动了教育界人士投身边疆教育,增进了各族教育家的交流,培养出一批关心边疆教育的优秀人才,为近代边疆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标签: 陶行知 边疆教育 边疆危机
  • 简介: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之后,设立了研究部。1956年,又创建历史系。著名蒙元史、民族史专家翁独健教授担任系主任,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傅乐焕、王锺翰等著名学者在系任教。20世纪50年代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写。尔后部分教师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相继参加整理中印、中苏、中越边界资料(包括南海诸岛资料),并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部分的编绘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大学的边疆史地学科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王锺翰教授主编《中国民族史》、费孝通、陈连开等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谭其骧主编,傅乐焕、张锡彤、王锺翰、徐宗元、胡德煌、贾敬颜、郭毅生、陈连开等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卷》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央民族大学边疆史地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支由多民族学者组成的精干学术队伍。

  • 标签: 中国边疆 出版说明 民族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民族史》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刚刚从边防学院全军首批边防干部培训班毕业的云南某边防连连长李新平,一回到连队,就组织官兵到训练场,运用在院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边防分队防卫战斗的训练。与李新平有同样经历的还有来自全军的74名边防干部学员。我国幅员辽阔,仅陆地边防线就有2.2万多公里。驻守在那里数以万计的边防干部,一直靠的是老一辈的经验和自己的忠诚。

  • 标签: 并不遥远 祖国边疆 边疆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