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霉是广谱抗生素,普遍用于临床,其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中有明确规定,但其操作繁琐、费时,且在配制过程中由于主观、客观原因易造成剂量不准确,同时量少,难以满足临床门诊的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一套新的青霉皮试液配制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准确、量多等特点,而且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青霉素皮试液 配制 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霉酰化酶的催化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底物专一性,但是作为胞内酶,需要破壁后释放后才能发挥作用。本研究采用超声破壁技术处理青霉酰化酶粗酶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酶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细胞破壁率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酶液比对破壁效果影响最大,超声时间次之,超声功率的影响最小;超声最佳的处理参数为:酶液比为1:200,超声时间为10 min,超声功率为500W,得到超声处理的最大破壁率为78.2%。本研究为青霉酰化酶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技术参数和理论指导,具有工业化价值。

  • 标签: 青霉素酰化酶 提取 破壁 超声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患者接受青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1.1-2022.6接收的50例梅毒患者开展分组,(研究组)400万单位静脉注射一日两次;(对照组)16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日三次。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青霉在梅毒患者治疗中具有极大作用,静脉注射可以使疗效更加明显,推荐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梅毒 青霉素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再皮试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我实习医院50例院外青霉阳性的患者进行再次皮试,同时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探讨青霉再皮试的意义。结果98%的患者再皮试为阴性,经应用青霉治疗无一例产生过敏反应。结论对青霉皮试“阳性”患者进行再皮试和对照试验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青霉素 再皮试
  • 简介:青霉过敏与晕针在门诊经常发生。也是护士在注射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种急症。正确的判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这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全。现结合本人多年临床工作,与护理部护士护理工作的实践。谈谈50例青霉过敏与晕针的鉴别、急救和预防的临床体会。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反应 晕针 鉴别 护理 预防
  • 简介:青霉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至今仍是控制各种感染疾病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青霉类药物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青霉素 不良反应 临床
  • 简介:青霉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抗菌素之一,主要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但因青霉是一种人工半合成的半抗原,对人体可产生过敏反应,特别是速发反应,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所以在使用上要加倍谨慎,使用前一定要做青霉皮内试验,准确的判断皮试阳性或阴性尤为重要。它是患者能否使用青霉而得到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青霉素皮试 皮试假阳性 原因 休克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苄星青霉深部肌肉注射改良方法,以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和针头堵塞。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216例肌注苄星青霉患者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用传统注射方法,改良组用改良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针头堵塞、疼痛程度。结果传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68.5%,改良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100%,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无疼痛感40例,其百分比为18.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3.7%,两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苄星青霉肌注方法改良后,不仅提高了一次性肌注成功率,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酸胀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针头堵塞 疼痛 一次性注射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青霉类药物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根据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各种青霉过敏在正常人群中占0.7%~10%,青霉严重过敏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为0.002%。皮肤过敏试验(皮试)主要是检测机体是否对某种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其基本原理为过敏原与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后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而出现红晕、风团等,是一种便捷、有效预测过敏反应的方法,近年来,为了用药安全,护理界同行对青霉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将其综述如下。

  • 标签: 皮肤试验 青霉素类
  • 简介:1市场失宠青霉类和先锋类是抗生素家族的主要成员,其中,前者中的青霉及阿莫西林,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城市医院中广泛使用,但青霉因为过敏反应多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可替代性比较强,随着疗效确切的头孢类抗生素价格的不断下调,青霉在低价方面的优势也正在失去,市场被进一步挤占,低端青霉注射剂在城市医疗机构中的用量下降,而在第三终端市场,青霉同样面临衰退的危机。

  • 标签: 青霉素类 下游产品 头孢类抗生素 终端市场 中国城市 阿莫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