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dermatitidis)、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和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immitis)、马尔尼菲青霉菌(Penecilliummarneffei)、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i)均属于双相型真菌,在温度诱导下其菌丝相、酵母相可相互转化,致病相为酵母相,主要通过吸入途径或皮肤黏膜破损感染人类[1],在免疫受损和免疫正常者均可引起真菌病。其形态转换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被认为致病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双相真菌 形态转换 致病性
  • 简介:生长素应答因子(ARF,auxinresponsefactors)是类可以结合在生长素应答基因启动子部位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谷子为材料,共鉴定出24个ARF基因,命名为SiARFs。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谷子SiARFs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基因倍增模式、系统进化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ARF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除2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有该家族基因,基因扩增模式为分散复制片段复制。SiARFs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结构,即包含1个保守B3DNA结构域、ARF结构域和Aux/IAA结构域,ARF蛋白3D结构含有3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谷子ARF蛋白和物种相近高粱、玉米聚在起。大多数ARF基因在谷子根、茎、叶和穗中都有表达,且不同基因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 标签: 谷子 ARF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结构
  • 简介:利用SSR标记技术对40份苜蓿材料(6个雄性不育株系和34个苜蓿品种)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利用其中6个不育株系14个苜蓿品种测交,进步对遗传距离(GD)、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6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9.23%;40份苜蓿材料遗传距离为0.1818~0.9091,平均0.4544;各亲本般配合力及遗传距离均与杂种优势效应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亲本般配合力杂种优势相关性高于遗传距离。因此,仅以SSR遗传距离还不足以准确地组配强优势组合,需结合各性状配合力分析,以充分发挥杂种优势效应。

  • 标签: 苜蓿雄性不育系 SSR标记 牧草产量配合力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 简介:为创制结球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利用二倍体大白菜(AA,2n=20)为母本四倍体结球甘蓝(CCCC,2n=36)杂交,通过胚挽救获得了异源倍体杂交种(ACC,2n=28);利用SSR对杂交种进行鉴定,6株F1均能扩增出父本特征带,表明这6株是真杂交种。异源倍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未加封阻时,大白菜结球甘蓝染色体均有较强杂交信号;当加入适当比例封阻时,来自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杂交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别;封阻过度时,大白菜结球甘蓝染色体杂交信号都十分微弱。说明大白菜结球甘蓝基因组具有较高同源性。

  • 标签: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异源三倍体杂交种 SSR 基因组原位杂交
  • 简介: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影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论述了野生稻保护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主要进展;提出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
  • 简介:目的构建用于白念珠菌MXR1基因敲除载体质粒,并通过Ura-Blaster策略敲除MXR1两条等位基因。方法分别扩增白念珠菌MXR1基因ORF两侧上下游片段,通过酶切连接反应,将上下游片段分别插入到p5921质粒hisG-URA3-hisG盒两端,从而形成MXR1敲除载体质粒pUC-MXR1-URA3。通过Ura-Blaster策略将载体质粒转染到白念珠菌RM1000内,并采用PCR和Southern-blot杂交方法鉴定各步转染、筛所得阳性克隆。结果成功获得MXR1基因缺失菌株。结论MXR1基因缺失菌株构建,有助于深入研究白念珠菌耐药机制。

  • 标签: 白念珠菌 MXR1基因 基因敲除
  • 简介:采用前期建立快速无损伤测定SPAD值分析相对叶绿素含量模型,于低氮正常供氮大田试验处理下,对我国玉米育种生产上重要189份玉米自交系开展了低氮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氮正常供氮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基因型环境差异,基因型差异是氮敏感性差异重要原因之。散粉期和散粉后10d玉米主要功能叶穗叶(穗位上第1叶、穗位叶、穗位下第1叶)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大喇叭口期玉米全展叶叶绿素含量各时期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中度相关。将正常供氮条件下性状值低氮胁迫下性状值差值占正常供氮条件下性状值百分比定义为氮敏感性。189份玉米自交系氮平均氮敏感指数变幅为23.86%~36.00%,表现高度耐低氮材料有344和昌7-2等40份自交系,高度敏感材料有CML206和CA375等40份自交系。本研究提供了种快速高效种质资源氮敏感性鉴定评价方法,并为玉米耐低氮氮高效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分析结果与基础数据。

  • 标签: 玉米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氮敏感指数 基因型
  • 简介:矮脆突变体dwf1(dwarfandfragile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个碱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Oryza SATIVA L.) dwf1突变体 矮秆 脆秆
  • 简介:为了解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和育种骨干亲本遗传差异特点,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428个SSR标记对4个大面积种植品种和4个骨干亲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460~1.126,平均0.876,其中骨干亲本间平均遗传距离(0.955)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0.718)。骨干亲本中检测到等位变异数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高16.4%,前者平均等位变异(2.90)也略高于后者(2.43)。从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来看,骨干亲本在A、B和D基因组上及19对染色体(除了2D和6D)平均等位变异均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以上分析表明骨干亲本遗传异质性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进步比较二者分子差异,发现骨干亲本中有518个特有等位变异(在大面积品种中没有出现),其中Xwmc513和Xbarc59为骨干亲本共有位点,大面积品种中也检测到315个特有等位变异,其中Xp3029、Xwmc235、Xgwm518、Xgdm43、Xbarc146和Xcfd80为共有位点。前人研究表明骨干亲本些染色体区段传递给了大面积种植品种,在它们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特异位点可能是遗传研究中除了骨干亲本重要位点之外些需要重点关注基因组区域,进步研究有助于解析个品种是被大面积推广利用或成为骨干亲本形成原因。

  • 标签: 小麦 大面积种植品种 骨干亲本 遗传差异 SSR
  • 简介:以包含甘薯近缘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29份种质为供试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用MEGA软件结合DPS软件绘制甘薯及其近缘种进化树。结果表明:(1)基于SRAP标记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8,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822,野生种栽培种之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35。(2)当遗传距离为0.31时,可以把近缘野生种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124份栽培种可以在遗传距离为0.21处划分为8个类别。(3)在基于SRAP标记绘制进化树上,129份甘薯及其近缘种种质按演化顺序分为3部分,分别为处于进化树最底端由5个近缘野生种组成第Ⅰ部分、处于进化树中部由6个育成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组成第Ⅱ部分.以及进化树上部由117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第Ⅲ部分。(4)从进化时间来看,近缘野生种平均进化时间最长,地方品种次之.育成品种最短.理论预期致,同时菲律宾引入品种与我国福建地方品种进化时间致,验证了甘薯经由菲律宾引入我国福建地区这一传播途径。SRAP标记可以有效运用于甘薯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演化分析。

  • 标签: SRAP 甘薯 遗传多样性 起源 演化
  • 简介:为了进步了解甜高梁茎秆糖分代谢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等3个甜高粱品种成熟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蔗糖无明显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趋势。3个品种成熟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提高均呈现降低趋势。节间蔗糖含量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关键调控酶。

  • 标签: 甜高粱 蔗糖累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 简介: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大手术术后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我科腹部大手术术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患者临床和真菌学资料。结果48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6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1%,是最主要致病菌株。患者基础疾病和术后长期、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深部真菌感染重要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腹部大手术术后重要并发症,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病原菌。对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应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白念珠菌 腹部手术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CIPK蛋白激酶家族(CBL-interactingproteinkinase)是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蛋白共同形成CBL-CIPK网络,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烟草中该家族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林烟草(Nicotianasylvestris)中获得个CIPK家族基因,该基因拟南芥和杨树中CIPK3同源性分别为68.4%和87.5%,将其命名为NsylCIPK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sylCIPK3具有CIPK蛋白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典型激活环结构域和NAF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NsylCIPK3属于CIPK蛋白亚家族Ⅱ。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林烟草叶和腋芽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主根中表达量次之,在侧根、茎、花瓣和萼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并且在烟草成熟期叶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在高盐、紫外光和低钾胁迫下该基因表达发生不同程度上调。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NsylCIPK3可NsylCBL9互作。推测NsylCIPK3可能通过NsylCBL9互作形成信号通路,激活下游靶蛋白,参与烟草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林烟草 CIPK3 非生物逆境 信号转导 蛋白互作
  • 简介: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胚败育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果肉,呈现较高水平Z/GA3和Z/IAA及低水平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 标签: 雄性不育 种质 胚败育 激素
  • 简介:本文通过天然彩色棉种质资源、纤维颜色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棉研究趋势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棉发展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飞跃发展.

  • 标签: 天然彩色棉 种质资源 纤维颜色 遗传控制
  • 简介:在真菌感染时,宿主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β-葡聚糖等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引发抗真菌天然免疫。NLR家族中NLRP3ASC和caspase-1共同组成NLRP3炎症小体,参与或调控真菌感染。该文就近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真菌感染中作用作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NLRP3炎症小体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 简介:念珠菌血症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甚或呈现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就目前有关念珠菌血小板相互作用文献作综述。发生念珠菌血症时,血小板可通过纤连蛋白等黏附于念珠菌,激活后释放α颗粒中多种抗真菌物质,引起细胞膜破坏和崩解,封闭和或延迟真菌芽管产生和菌丝延长,有效地抑制真菌早期阶段生长。念珠菌依靠自身结构成份和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念珠菌扩散。因此,血小板抗念珠菌免疫损耗是念珠菌血症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内在机制,早期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2a和PAC1,将有助于念珠菌血症早期诊疗。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