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甲型流感阳性患者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 563例流感样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甲型流感阳性患者的占比情况,并分析甲型流感阳性患者的人口学、基础疾病信息、临床特点、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及甲型流感阳性患者发热与年龄分布的关系。结果5 563例流感样患者中甲型流感阳性患者占比1 081例,阳性率为19.43%。1 081例甲型流感阳性患者中0~4岁和≥65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8.50%、51.34%,为主要患病群体;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占比分别为31.45%、26.36%、24.51%,为主要基础疾病类型;体温为38.1~39.0℃的患者占比最多,为55.55%;发热、咳嗽、咳痰的患者占比分别为83.26%、79.09%、74.10%,为主要临床症状;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占比最多,为85.11%。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甲型流感阳性患者更易无发热症状(P<0.05)。结论流感样症候群患者中甲型流感抗原阳性率高,其中幼儿和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常见,且临床治疗多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流感 甲型 阳性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完成"观点-视角转换"任务时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观点采择功能受损与执行功能间的关联。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依据DSM-5诊断标准纳入6~16岁的ADHD儿童32例(ADHD组),以及年龄、智能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26例(TD组)。采用"观点-视角转换"任务范式测量两组被试的困境和探测阶段对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再由执行功能评定量表(the 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BRIEF)评估其执行功能。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在观点采择不同阶段反应时及正确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ADHD组异常的观点采择行为学特征与BRIEF总分及各量表分的相关性。结果与TD组相比,ADHD组BRIEF量表的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观点-视角转换"任务困境阶段,组别和任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2,106)=4.365,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他人观点采择中,ADHD组反应时[(2 305.48±464.27)ms]较对照组[(1 971.13±462.95)ms]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0,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HD组困境阶段对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与执行功能中工作记忆、组织和抑制指数呈正相关(r=0.401、0.432、0.342,均P<0.01)。结论ADHD儿童他人观点采择能力与执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观点采择 观点-视角转换任务范式 执行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sease,COPD)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OPD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评估患者对疾病感知、症状体验、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水平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并采用Zarit照顾负担量表评估两组患者伴侣自觉照顾负担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记忆症状评估量表问卷得分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及COPD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评分高于干预前,照顾者ZBI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记忆症状评估量表问卷得分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及COPD自我护理行为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照顾者Zarit照顾负担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侣参与目标执行理念的多维度照护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疾病感知,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症状困扰,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自护能力,降低伴侣自觉照顾负担,更利于疾病管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伴侣 目标执行 多维度管理 自我感受负担 疾病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联。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保健门诊招募待产孕妇及其单胎活产儿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进行随访,最终纳入3 556对母亲-儿童。问卷收集孕妇相关信息和儿童随访资料,并采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和《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评定量表》(父母版)分别评定孕妇妊娠相关焦虑情况及学龄前儿童的执行功能。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相关焦虑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3 556名孕妇年龄为(26.78±3.42)岁,学龄前儿童年龄为(4.32±0.46)岁,初产妇、独生子女和市区儿童所占比分别为94.96%(3 375名)、91.37%(3 249名)和88.98%(3 164名)。仅孕早、晚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7.60%(626名)和6.30%(224名),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检出率为7.68%(273名);儿童总执行功能异常检出率为8.54%(304名)。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孕早、晚期均无妊娠相关焦虑相比,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会增加学龄前儿童抑制、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异常的风险,OR(95%CI)分别为1.52(1.08~2.13)、1.41(1.14~1.74)、1.62(1.13~2.33)和1.60(1.18~2.17);仅孕晚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会增加学龄前儿童抑制功能和总执行功能异常的风险,OR(95%CI)为1.90(1.15~3.12)和1.69(1.05~2.71);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会增加抑制、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异常的风险,OR(95%CI)分别为2.41(1.61~ 3.62)、2.19(1.66~2.88)、1.80(1.11~2.92)和2.41(1.65~3.52)。结论母亲孕期暴露妊娠相关焦虑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发育异常的风险。

  • 标签: 妊娠 焦虑 儿童,学龄前 执行功能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基于自身学科和师资优势,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制度建设和认定方面回顾了我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试点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其次介绍了作为基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重要形式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备案项目开展情况,最后总结分析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评估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工作的建议。

  • 标签: 国家级 继续医学教育 基地 试点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17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瘢痕愈合不良组(48例)和瘢痕愈合良好组(12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R 3.6.3)中的rms程序包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是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此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后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AUC为0.90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2,P=0.657,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及较好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孕妇产前BMI、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切口位置临近宫颈内口、手术时间这5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伤口愈合 模型,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人群住院率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中获取2009年至2019年我国住院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不同人群住院率及不同病种住院率变化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我国住院率持续升高,从2009年的9.95%升至2019年的19.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住院率分别由9.7%、9.9%、10.8%升至17.0%、19.3%、21.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8%、6.9%和7.1%。公立医院住院量增加了1.2倍,民营医院增加了4.5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分别增长292.9%、80.8%、166.4%、4.5%; 2009年至2018年,医院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从4.5人增至5.7人,2019年下降至5.6人。城市居民住院率增长幅度小于农村居民;0~4岁和≥55岁居民住院率增速最快。近年来出院疾病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结论医改十年间我国住院率持续上升,整体趋势合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住院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住院 新医改 住院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 934名汉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1)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8.1%(1 668/5 934),其中女性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40.6%(691/1 704)]高于男性[23.1%(977/4 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3,P=0.00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01)。(2)按性别不同对体检人群临床资料与甲状腺结节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男性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3.0 kg/m2[82.2%(803/977)]、糖尿病[14.7%(144/977)]、高血压[44.4%(434/977)]及吸烟史[63.1%(616/977)]比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患者[78.9%(2 565/3 253)、8%(260/3 253)、29.3%(952/3 253)、56.9%(1 851/3 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7、39.59、78.35、11.80;P值分别为0.023、0.009、0.005、0.007)。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组患者BMI≥23.0 kg/m2[55%(380/691)]、肥胖[31.1%(215/691)]、糖尿病[6.2%(43/691)]、高血压[28.9%(200/691)]、总胆固醇偏高[43.6%(301/691)]、甘油三酯偏高[28.4%(196/6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7.1%(49/69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29.1%(201/691)]比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患者[43.6%(442/1 013)、22.5%(228/1 013)、1.9%(19/1 013)、19.2%(195/1013)、34.7%(352/1 013)、17.9%(181/1 013)、21.5%(218/1 013)、4.5%(46/1 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23、15.82、22.14、21.68、13.51、26.27、12.69、5.08;P值分别为0.007、0.006、0.009、0.007、0.008、0.005、0.005、0.024)。(3)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30,95%CI:1.463~1.621,P=0.009)、性别(OR=3.580,95%CI:2.931~4.381,P=0.005)、吸烟史(OR=1.360,95%CI:1.161~1.592,P=0.007)及高血压(OR=1.290,95%CI:1.121~1.482,P=0.006)为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因素。结论襄阳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8.1%,年龄较大者、女性、吸烟史及高血压为甲状腺结节患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患病率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黑热病病例诊断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甘肃省2018年1 - 12月黑热病病例资料(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诊断时间、诊断单位等)。同时,设计病例报告调查表采集病例初诊单位、初诊结果等就诊信息;设计医疗机构诊治调查表对县、乡级医院医生进行黑热病诊治知识(主要流行区、主要症状、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治疗药物、药物使用方法)知晓情况调查,计算及格率和知晓率。结果共纳入47例黑热病病例,平均年龄为17岁。其中,男性占57.45%(27/47),女性占42.55%(20/47)。病例初诊医院中,省、市、县、乡级医院所占比例分别为2.13%(1/47)、12.77%(6/47)、42.55%(20/47)、42.55%(20/47);病例确诊医院中,省、市、县、乡级医院所占比例分别为48.94%(23/47)、31.91%(15/47)、19.15%(9/47)、0(0/47)。47例病例初诊至确诊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124 d,平均为27 d。共收集县、乡级医院医生有效问卷96份,其中30份得分为60分及以上,及格率为31.25%(30/96)。5项黑热病诊治知识调查中,县、乡级医院医生对"主要治疗药物"知晓率最高,为77.08%(74/96),且两级医院医生知晓率[90.00%(45/50)、63.04%(2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6,P = 0.002);对"主要症状"知晓率最低,为25.00%(24/96),且两级医院医生知晓率[34.00%(17/50)、15.22%(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1,P = 0.034)。结论甘肃省县、乡级医院医生黑热病诊治知识知晓率偏低,诊断能力弱。建议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诊断及时性,做到黑热病的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 标签: 黑热病 诊断 调查
  • 简介:摘要分析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4月30日苏州市10个区(县)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使用及损耗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新冠疫苗损耗率为0.222‰。预填充包装的损耗率高于西林瓶包装;西林瓶包装的疫苗中40支装损耗率最低;不同类型接种门诊中,固定接种门诊对各种包装的新冠疫苗损耗最低。建议配发西林瓶40支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进行集中接种以减少疫苗损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损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转运情况,探讨疫情下举办大型赛事医疗救治保障,为合理统筹并优化冬奥场馆和涉奥酒店急救资源和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正式启用至2月20日冬奥会闭幕期间北京和延庆赛区涉奥医疗急救转运情况,分析冬奥会与城市、场馆与酒店急救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涉奥人员平均每万人急救转运7.5人次,其中损伤与疾病类病例平均每万人为4.8人次、涉奥疫情相关病例平均每万人为2.7人次。涉奥酒店急救服务是场馆的1.7倍;主要疾病类型为疫情相关性疾病467例(39.51%)、外伤236例(19.97%)、呼吸系统疾病165例(13.96%)、消化系统疾病65例(5.50%)、心血管疾病48例(4.06%)、皮肤疾病38例(3.21%),手部冻伤3例。结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医疗急救服务平稳有序,外伤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冬奥会期间最主要的伤病,运动员以外伤为主,无危重病例,工作人员急救转运比例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北京冬奥会 急救服务 医疗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正常成年人眼压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眼压的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体检的某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共330名(330眼,右眼)。以年龄每10年分为1组,共7组,其中20~29岁组31名,30~39岁组38名,40~49岁组32名,50~59岁组54名,60~69岁组43名,70~79岁组60名,80~90岁组71名。应用非接触眼压计进行眼压的测量,釆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眼压差异,分析年龄对眼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330名受试者年龄20~90岁,眼压值为(13.57±3.42)mmHg。各年龄组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P<0.01)。将7组重新组合分为20~59岁(155眼)和60~90岁(175眼)两组,其眼压值分别为(14.53±3.18)mmHg和(12.72±3.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眼压减少0.04 mmHg/年(95%CI -0.06~-0.02)。结论在20~90岁正常人中,眼压在60岁之后出现下降。因此,对于眼压正常范围的认定需要根据年龄调整,以促进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标签: 成年人 眼压 年龄因素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科住院患者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180例,年龄(80.3±6.7)岁。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80例(44.4%)和非肌少症组100例(55.6%),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共病、躯体功能、营养、认知、心理、老年综合征、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共病指数为(2.6±1.7)、疾病累计评分(11.3±4.1)分,高于非肌少症组(2.1±1.1)和(7.9±1.8)分(均P<0.05);微营养评分(11.2±4.1)分和简易认知评分(2.3±1.0)分均低于非肌少症组(12.8±2.1)分和(4.4±0.9)分(P<0.05);握力(21.2±5.8)kg比(27.6±6.72)kg、5次起坐时间(31.4±15.3)s比(13.2±4.0)s、3 m起立—行走时间(24.2±9.5)s比(12.0±2.9)s、步速(0.6±0.3)m/s比(0.9±0.3)m/s、简易躯体能力评定(6.1±1.9)分比(9.8±1.3)分(均P<0.01)。肌少症组患者老年综合征如尿失禁、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失眠、口腔问题、慢性疼痛、焦虑、抑郁、跌倒发生率均高于非肌少症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步速、老年综合征数量是肌少症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401、1.286、3.654,均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率高,老年综合评估可全面的了解肌少症患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肌少症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人们的健康和养生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在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龙华区观澜街道桂花菜场为例,从地膜、防虫网方面探讨了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新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2011—2019年HIV/AIDS患者死亡报告的情况,包括上报延迟的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我国HIV/AIDS患者死亡后6个月内上报的构成比变化趋势进行描述,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AIDS死亡病例迟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9年我国报告HIV/AIDS患者死亡241 019例,纳入研究237 282例,2011—2018年死亡后6个月内上报占比呈下降趋势(APC=-0.57%,p=0.047);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少数民族(OR=1.34,95%CI:1.29~1.39)、职业为家政家务及待业(OR=1.52,95%CI:1.48~1.61)、学历为高中及以上(OR=1.15,95%CI:1.09~1.20)、确诊年龄在45岁以上(OR=1.16,95%CI:1.12~1.21)、确诊年限超过6个月(OR=1.63,95%CI:1.57~1.70)、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OR=1.21,95%CI:1.13~1.30)或注射吸毒(OR=1.26,95%CI:1.17~1.36)及户籍地与上报地不一致(OR=1.08,95%CI:1.04~1.13)较易出现迟报;离异或丧偶(OR=0.87,95%CI:0.84~0.91)、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OR=0.78,95%CI:0.76~0.81)、死亡地点位于医疗机构(OR=0.90,95%CI:0.86~0.94)及死亡前一次随访未失访(OR=0.25,95%CI:0.24~0.26)发生迟报的可能性较小。结论2011—2019年我国死亡HIV/AIDS患者91.63%可在6个月内上报,2011—2018年死亡HIV/AIDS患者6个月内上报的占比略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从事家政家务及待业者、高中及以上学历、确诊年龄在45岁以上、确诊年限超过6个月、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或注射吸毒及户籍地与上报地不一致为迟报的危险因素,离异或丧偶、接受抗病毒治疗、于医疗机构死亡、死亡前一次随访未失访为迟报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艾滋病 死亡 上报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静脉输液患者对外周静脉炎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进行静脉输液并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比较分析静脉输液患者对外周静脉炎的了解程度。结果本组患者53.93%有过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条索样改变,66.67%没有听过外周静脉炎,72.55%认为有必要了解外周静脉炎的相关知识,79.41%愿意了解外周静脉炎的相关知识。结论输液患者对外周静脉炎的知晓程度较低,发生静脉炎之后不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治疗;大部分患者认为有了解外周静脉炎相关知识的必要性,提示医护人员需加强外周静脉炎的相关知识、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利于减低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知晓情况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哈山101井空气钻使用情况与水基钻井液钻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空气钻对提速增效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也通过本井空气钻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空气钻的局限性,和在不同局限条件下的处理方法。

  • 标签: 哈山101井 二叠系火成岩 机械钻速 钻头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地区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5 823例天津地区l~14岁儿童UniCAP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变应原sIgE的分布及其与性别、病种、年龄、季节的相关性。结果1.在5 823例儿童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3 602例(61.86%);其中单纯气传变应原阳性1 556例(43.20%),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779例(21.63%),食物及气传变应原双重阳性1 267例(35.17%)。2.气传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依次为霉菌类(33.02%)、粉尘螨(27.21%)、户尘螨(24.28%)、艾蒿(21.64%)和豚草(17.32%)。3.食物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及小麦为主,阳性率分别为27.06%、25.59%及20.00%。4.男童阳性率(64.02%)高于女童(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P<0.05)。5.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73.18%)高于变应性鼻炎患儿(59.82%)及湿疹患儿(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40.04,均P<0.05);哮喘患儿气传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小麦、花生;变应性鼻炎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鸡蛋白、小麦、艾蒿和粉尘螨;湿疹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鸡蛋白、牛奶、霉菌类、粉尘螨和户尘螨。6.随年龄增长,气传变应原sIgE阳性率逐渐升高;食物变应原sIgE中,牛奶、鸡蛋白阳性率逐渐下降,小麦及花生阳性率逐渐上升。7.不同季节变应原sIgE阳性率不同,总阳性率以夏季(66.59%)最高,秋春季(64.15%、62.07%)次之,冬季(54.63%)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P<0.05);气传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在夏秋季节(粉尘螨:32.25%和30.17%;户尘螨:30.40%和27.54%)最高,霉菌类在夏季(45.41%)最高,其次是秋季(36.19%);德国小蠊主要在夏季(5.52%)最高;猫毛皮屑、动物皮毛组合、艾蒿及杂草类花粉组合在秋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3.33%、13.94%、24.84%及19.88%。结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为天津地区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的分布与儿童性别、病种、年龄、季节均有相关性。

  • 标签: 变应原 UniCAP系统 特异性IgE 儿童 天津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工业区居民砷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工业区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7年,在兰州市西固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样本,检测砷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模型评估工业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抽取常住居民(包括成人、儿童青少年)进行尿砷和血砷含量检测,分析砷的内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和砷与内、外暴露各因素的关系。砷含量均以几何均数表示。结果共采集84份大气PM2.5样本,砷含量为7.53 ng/m3;共采集108份饮用水样本,砷含量为0.002 2 mg/L;共采集40份土壤样本,砷含量为0.14 mg/kg。工业区环境中砷的总非致癌风险商为0.39,低于非致癌风险商可接受水平(1.00);总致癌风险为6.59 × 10-5,其中以饮用水经口摄入途径贡献最大,呼吸吸入途径次之,分别占总致癌风险的78.60%[(5.18 × 10-5)/(6.59 × 10-5)]和20.79%[(1.37 × 10-5)/(6.59 × 10-5)]。共抽取常住居民135人,采集血样135份,血砷含量为0.92 μg/L,其中成人血砷含量(1.05 μg/L)高于儿童青少年(0.75 μg/L,U = - 3.594,P < 0.05);采集尿样135份,尿砷含量为14.17 μg/L;尿砷与血砷水平呈正相关(r = 0.357,P < 0.05)。血砷水平与总致癌风险,经呼吸、口和皮肤暴露的致癌风险均呈正相关(r = 0.252、0.244、0.255、0.255,P均< 0.05)。结论工业区环境中的砷元素对居民健康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应限制居民饮用水经口途径和呼吸途径的砷摄入。

  • 标签: 砷中毒 健康风险评价 内暴露 相关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