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纷纷被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机械制造领域实现了高速发展。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也变得越来越智能数字,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冲压模具设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制造效率也大幅提升,不过相比于国外其他达发国家,则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本文便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快速提高我国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缩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

  • 标签: 冲压模具 设计制造 数字化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技术用于辅助治疗陈旧性眶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例陈旧性眶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8~56岁。术前行头颅CT薄层扫描,将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模型确定手术方案,进而打印三维头颅模型,制作截骨导板及复位导板引导术中截骨及复位。采用Mimics软件测量术前和术后3 d双侧眶点连线与双侧耳点连线的夹角(A-OT值)、双侧颧突点至面中线距离差值的绝对值(面宽差)及双侧颧突点至过骨性外耳道中心点的垂线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面突差),以Hertel突眼计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侧眼球突出度,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3年,手术前后A-OT值分别为(8.41±2.46)°和(2.67±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2,P<0.001); 面宽差分别为(9.12±1.02) mm和(1.51±0.4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6,P<0.001);面突差分别为(9.22±0.95)mm和(1.53±0.6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4,P<0.001);除4例眼球摘除的患者外,其余患者眼球突出度术前为(7.81±1.25) mm,术后6个月为(12.78±0.65)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83,P<0.001),术后无复视及眼球异常运动。结论数字技术应用于陈旧性眶颧骨折的治疗,有助于准确诊断及辅助精确复位,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眶骨折 颧骨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打印,三维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导板
  • 简介:摘要数字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颅颌面外科的进步。数字三维重建、3D模型打印、数字图像模拟手术和手术导板等革新了治疗手段、降低了手术难度、提升了治疗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预测性,现已成为颅颌面外科常规诊疗手段。相信随着不断完善的动态导航、智能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颅颌面外科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 标签: 颅颌面外科 数字化技术 手术导航 手术机器人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数字正颌外科的流程也逐步趋向于完善,配准问题是关系到其精确性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石膏模型光学扫描时,单颌模型与咬合状态模型的配准;锥形束CT(CBCT)数据与石膏模型扫描数据的配准;CBCT三维重建软组织与三维面像的配准。该文就数字正颌外科中相关配准问题展开综述。

  • 标签: 正颌外科学 配准 数字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60次组数据,每个扫描头每次灭菌循环后重复扫描模型5次。使用模型扫描仪(D2000,3Shape,丹麦)扫描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将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及测量软件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和4个灭菌组模型跨弓长度(上颌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距离)和牙弓前后长度(上颌右侧中切牙舌隆突至上颌右侧第一磨牙颊尖的距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所有扫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比较灭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三维偏差,将拟合对齐后得到的均方根估计值作为正确度,将每个灭菌组中每个扫描头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作为精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正确度值和精密度值差异。结果4个灭菌组跨弓长度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前后长度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4个灭菌组正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灭菌1次组[(114.85±3.75) μm]、灭菌20次组[(124.65±3.85) μm]、灭菌40次组[(131.45±3.04) μm]和灭菌60次组[(144.64±3.34) μm];4个灭菌组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仪扫描结果的正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灭菌次数对扫描的可重复性无影响。经高压蒸汽灭菌60次后口内扫描数据精度仍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灭菌 消毒 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 正确度 精密度
  • 作者: 朱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哈巴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疆哈巴河836700
  • 简介:医院文书档案对医院党务管理、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院档案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一月份书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给医院文书档案工作带来的变革,论述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基于此,探究文书档案管理开展信息建设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数字化背景;医院;文书档案管理
  • 简介: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应运而生,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广泛,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本文以广播电视工程为研究视角,针对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优势以及具体应用展开分析讨论。期待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广播电视工程 数字音频技术 优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定位支架与数字导板在辅助下颌骨即刻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同一手术小组开展的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即刻游离血管骨组织瓣修复的全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定位支架(TEF)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组。通过CT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面宽、下颌骨体长度和正中位时面下1/3高度,计算手术前后的差值,评估手术效果。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评估各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9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其中TEF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47.7±14.5)岁,其中有7例成釉细胞瘤、2例鳞状细胞癌、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1例横纹肌肉瘤和1例骨肉瘤;CAD-CAM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2.4±19.7)岁,其中有10例成釉细胞瘤、3例鳞状细胞癌、1例骨母细胞瘤、1例牙源性纤维黏液瘤和1例骨肉瘤。29例患者移植的骨组织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患者咬合关系及面部轮廓良好。经过术后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及肿瘤复发,供区功能未受影响。TEF组手术时间为(7.12±1.40) h,CAD-CAM组为(4.72±1.10)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F组手术前后下面宽差值、下颌骨体长度差值、正中位时面下1/3高度差值分别为(1.08±1.12) mm、(2.08±1.61) mm、(1.77±3.15) mm,CAD-CAM组分别为(0.88±1.15) mm、(0.94±1.34) mm、(0.87±1.47) mm,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定位支架与数字导板辅助下颌骨即刻重建,前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者,但两者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在时间紧急或技术局限无法进行术前数字设计等情况下,使用定位支架更加简单而有效。

  • 标签: 口腔外科手术 肿瘤 骨移植 定位支架 数字化导板 下颌骨即刻重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佟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数字修复工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修复体质量,增加了新的修复体种类,改变了修复体的制作方式,使修复体制作工艺由手工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制作,并带来新的义齿加工运营模式,也提高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学术地位,给我国的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数字修复工艺技术还存在技术不精、人才短缺等问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需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抓住发展机遇,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和使用高学历技术人才,在抓好数字修复工艺技术发展的同时发挥传统工艺技术的优势,医技双方共同学习,加强交流,促进我国数字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工艺学,牙科 牙科技师 数字化技术
  • 作者: 白石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数字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能大大减少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实现个性、精确的颌骨重建。移植骨块被固定于缺损区成为颌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块组合后的形态及固定的位置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规划与实施以及最终的义齿修复效果,因此,也应被认为是颌位关系重建的一种形式,数字技术是颌位关系重建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方案设计时移植骨块在缺损区的空间位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兼顾美观与功能的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颌位关系。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尝试对这些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游离组织瓣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计改良数字导航模板并应用于术中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评估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后路切开复位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8例,根据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模板导航组(18例)和徒手置钉组(2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C臂透视次数、出血量等术中指标;术后采用Kawaguchi法评估置钉位置的满意程度,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进钉点坐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程度。组间患者年龄、随访时间、疗效评估等参数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模板导航组共置入70枚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置入75枚椎弓根螺钉。模板导航组在手术时间[(87.6±35.4) min]和透视次数[(3.9±1.9)次]方面均明显少于徒手置钉组[手术时间(124.3±56.6) min(χ2=3.734,P<0.05)、透视次数(12.4±4.7)次(χ2=4.3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板导航组在出血量[(84.5±55.2) ml]方面略低于徒手置钉组[(96.1±69.4) ml],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有相似改善;但是术后CT提示,模板导航组置钉Kawaguchi分级0级的总准确率为95.7%(67/70),明显高于徒手置钉组[77.3%(58/75),χ2=2.6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板导航组术后实际测量的内倾角、头倾角、进钉点坐标位置与术前预设值基本一致,而徒手置钉组术后的各置钉参数与术前预设值均存在偏差。结论改良数字导航模板应用于寰枢椎的辅助置钉操作简便、安全,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线暴露,且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数字化导航 3D打印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形态学数字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对临床教学的作用。方法收集外周血、骨髓片、尿沉渣、寄生虫、分泌物、腔积液、医学微生物、染色体等实验室形态学检验图片,应用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Access数据库、Web接口制作了能够在线学习、实训和考试的数字网络平台;30名临床检验实习生随机分入传统教学组与软件教学组进行形态学检验考核,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考试用时、实践操作成绩以及满意度评价。采用SPSS 13.0进行Student’s 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软件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88.0±6.4)分,(85.3±7.1)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76.3±8.1)分,(80.3±7.9)分](P=0.000 1),而理论考试用时(93.7±10.5) min,低于传统教学组的(115.8±16.2) min(P=0.033 8);问卷调查显示,软件教学组对教学内容系统性、手段多样性、临床学习兴趣、考核公平性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件教学能够提升形态学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专业技能,为适应检验医学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 标签: 医学检验形态学 Authorware多媒体 Access数据库 教字化网络 教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数字切片的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口腔黏膜病病理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修读口腔组织病理学的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64名五年制本科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人。课前两组学生都通过在线课程自学。试验组采用T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通过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发放教学效果问卷,评估学生对TBL的满意度,采用Likert 5级评价方式打分。采用SPSS软件201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BL试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学生对TBL教学方法表示满意。结论采用TBL与思维导图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思维导图 病理学
  • 作者: 王思维 叶嘉慧 刘云松 孙玉春 叶红强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口腔美学修复中,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是患者术前关注的重点,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随着口内扫描、面部扫描、数字设计、数控切削和三维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和联合应用,数字技术逐步应用于口腔美学修复前的虚拟仿真设计,模拟修复后的美学修复效果,并用于医患、医技沟通,最后将患者满意的设计效果转移至最终修复体上,以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本文对数字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美学,牙科 成像,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 义齿修复术 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设计在下颌角不对称肥大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数字整形外科收治的汉族女性下颌角不对称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用ProPlan CMF 3.0软件对患者的头颅三维重建模型做镜像处理,得出诊断,评估不对称性下颌骨两侧的差异特征,据此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下颌角点宽度(Go-W)、髁突顶点高(Co-H)及下颌角度(Ag)等指标对手术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下颌骨两侧各指标测量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0例先天性下颌角不对称肥大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39岁。术前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其下颌骨一侧下颌升支更长(长侧),另一侧下颌角更向外侧突出(突侧),采用改良的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长侧的截骨线高度为突侧截骨线高度+两侧高度差,突侧的外板打磨厚度为长侧的外板打磨厚度+两侧宽度差。术前颏前点和颏下点均远离下颌骨长侧,而偏向突侧。下颌骨两侧标记点的高度、宽度及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o-W、Co-H、Ag不对称差值最大,可用于评价手术效果。30例患者下颌骨长侧Go-W、Co-H、Ag术前与术后的差值分别为(1.10±2.05) mm、(12.84±2.96) mm、(-17.75±5.16)°,突侧上述3个指标差值分别为(4.24±1.64) mm、(10.95±3.25) mm、(-14.87±5.14)°,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颌骨双侧上述3个指标不对称差值分别为(-0.32±2.30) mm、(-0.02±0.37) mm、(-0.01±1.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角不对称肥大可通过患者术前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设计,精确测量下颌骨两侧的差异,并能有效指导手术方式,提高患者双侧下颌骨的对称性,面部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截骨术 计算机,模拟 下颌角不对称肥大 数字化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正颌外科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患者正颌手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颌与唇腭裂整形外科收治的HF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数字正颌外科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三维打印中间导板及终末导板用于术中定位上、下颌骨含牙骨块的位置。术后第5天拍摄面部标准照和头颅CT,与术前设计方案拟合,以测量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数据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间隔尺度法调查患者术后第7天及6个月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结果共纳入9例HFM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5.8±3.8)岁。其中患侧位于左侧6例,位于右侧3例。所有患者手术实施顺利,术中导板就位良好,上、下颌骨含牙骨块按照术前设计的位置准确移动并固定,术中未发生颌骨意外骨折等情况。术后5 d拍摄的面部标准照和CT显示,患者口颌系统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颌骨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误差最大,为(0.92±0.34) mm。患者术后第7天满意度评分为(83.2±2.7)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3.8±2.5)分。结论数字正颌外科技术能够精确指导手术,有效矫正HFM患者咬合平面、牙列中线及颏中线偏斜等畸形,患者术后初期满意度较高,但6个月后有所下降。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正颌外科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三维打印 手术误差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的基于ARM的数字CO2气体保护焊逆变焊机,是焊接领域的新一代智能设备,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对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波形分析,对焊接过程不同阶段从概率分布的角度做了细致分析。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焊接质量,对减少施工投入成本,环境保护,安全作业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 标签: ARM CO2气体保护焊 逆变焊机
  • 作者: 吴江 王伟娜 于海 高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王伟娜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广州 510010
  • 简介:摘要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常可见患者伴基牙牙体缺损。这部分患者常需先行基牙牙冠修复,再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导致口腔修复治疗疗程延长,就诊次数增多。本文报道1例应用数字技术完成牙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与制作,实现同期修复的病例。术后随访1年,患者义齿使用良好,无明显软硬组织压痛及不适。初步说明该数字修复方案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