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自金本位制崩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法律程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不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正式进入信用本位体系。作为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信用货币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以国家信用为唯一支撑的货币总有过度发行的冲动,支持恢复金本位的声音因此而一直存在。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本位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恢复金本位的讨论日益升温。但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于是否恢复金本位,而在于如何约束信用,抑制政府滥发货币。现行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重点也在于约束美元信用,牵制美国政府未来滥发货币的行为。对此首先应该加强制度约束,从更长期的范围来看,多元化货币体系或许能改变目前的美元本位之弊。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或者世界统一货币则是最长远及最理想的结局。

  • 标签: 黄金非货币化 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
  • 简介:本文利用民国外债档案,梳理了抗战时期外债摊存政策和处置措施,认为国民政府面对着日本侵吞华北盐税和关税的状况,为维系对外债信用,避开财政负担,沿用战前“减债基金”的思路,以不同层次的处置措施,调整抗战时期外债制度,取得了较好的财政效果。从外债摊存政策及偿债基金演变可以看出,即使在抗战之中,国民政府统一财政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反而借用特殊时机,推进财政制度现代化建设。

  • 标签: 抗日战争 财政制度 外债 摊存 偿债基金
  • 简介:<正>一、清代前期广东、福建的粮食消费明代中叶以前,闽粤两省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粮食消费的主要形式是自给自足。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萌芽状态的粮食市场。明末董应举论福建:“福建上府多山,而沿海郡邑多咸而少收,故上仰粟于上府,南仰粟于粤,北仰温台,从来如是。”明代广东的开发程度尚不如福建,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是福建的大粮仓。据屈大均《广东新语》、陈舜系《乱离见闻录》等书,广东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往福建,数量颇为可观。吴承朋先生估计:明代福建省自外输入的粮食约有上百万石,他的结论是:“福建省大约可以说是当时自然经济受到破坏最多的省份。”按照吴先生的观点,福建自然经济在明末就有分解的迹象。

  • 标签: 闽粤 麻纺织业 清代前期 鸦片战争前 道光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