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新疆伊犁回族在以汉语为通用语言的基础上,也使用突厥。突厥对伊犁回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说明,在多民族地区语言的"借用"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适应是比较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 标签: 突厥语 回族语言 文化适应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满—通古斯组助理研究员朝克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用日文撰写的《鄂温克基础语汇集》和《索伦基本例文集》两部专著于1991年3月在日本出版。《鄂温克基础语汇集》(以下简称《语汇集》)由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出版。《语汇集》共收录鄂温克基本词汇4410条,近74万字。并同汉语和英语进行了比较。因此,该《语汇集》实为《汉英鄂温克对照语汇集》。

  • 标签: 索伦 外国语大学 附加成分 文化研究所 蒙古语 语法成分
  • 简介:本文主要从前后对立和圆展对立两个方面对《突厥语词典》与哈萨克的元音和谐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现代哈萨克书面既继承了《突厥语词典》元音前后对立和谐的重要特征,又表现出没有圆展对立和谐的自身特点。但是,现代哈萨克书面在元音的圆展对立和谐方面又与口语材料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现代哈萨克语 对立和谐 元音和谐 《突厥语词典》 圆唇元音 书面语
  • 简介:鄂温克■、■、■、u、■、i、I等7个短元音可出现在词末位置,随着音节个数的增加,词末位置出现的短元音个数和类型也减少,其中■、i、u等3个短元音最为活跃。词末位置部分短元音比较词首位置短元音,其舌位有央化趋势。音强最高峰值出现在倒数第二音位置节上,音高峰值受词末音节类型和元音性质呈现不同分布模式,词末位置短元音具有音长自由延长趋势,但时长短于词末位置长元音音长。

  • 标签: 鄂温克语 短元音 词末元音
  • 简介:通古斯的时一体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由结果意义发展为带有部分可见性意义的完成时,最后形成非标志的一般过去时形式。研究认为这个语义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通古斯完成时形式可见性意义的出现和消失间接证实了语言单位单向发展的假设。

  • 标签: 通古斯语 动词完成时 可见性意义
  • 简介:名词复数词缀研究是阿尔泰语系语言语法研究的一个重点,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比较蒙古语和锡伯共有名词复数词缀-s的接用方法和语法语义就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同源关系,系由原始阿尔泰语复数词缀*-t演变而来的。

  • 标签: 蒙古语 锡伯语 复数词缀-s
  • 简介:语言的接触是文化的接触,文化的接触可导致外来词的借入和双语现象的形成.哈萨克吸收汉语词的方法有意译法、音译法两种,从内容上分为政治、文化、宗教、军事、农业、计量等方面.

  • 标签: 哈萨克语 汉语词 文化接触 双语现象 外来词 意译法
  • 简介:乾隆敕编九种《西番译》是一份迄今最为丰富的有关藏缅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参考资料,记录的语言涉及藏语五个方言、尔苏两个方言以及嘉绒和白马。由于其初编本在清末流失海外,此前人们难得一见;而国内现存故宫抄本封面均题“川番译”,有失笼统,所以关于九种“译”初编本的存世情况及其定名一直悬而未决。我们梳理九种《西番译》初编本的海外收藏情况,并根据其题签,确定每种译的名称,进而确定采录者命名的原则是概括所采语言的地域范围和府州建制。

  • 标签: 西番译语 四译馆 藏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