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以外国人为使用对象的"日本語辞典"一般应告诉人们五方面的知识:(1)词义、语感等;(2)一个个汉字的相关知识;(3)互为依存关系的词;(4)和该词相关的信息;(5)词的形式.比如,应告诉人们"清める"与"洗う""きれいにする"、"のろのろ"与"とぼとぼ"、"とうとう"与"やつと"这类词的区别,还应告诉人们,相对于"真夏",日语中有"真冬";相对于"大路""大柄",日语中有"小路""小柄";而对于"大ざつば""大目に見る"中的大,日语中却没有相对应的小.

  • 标签: 日语 词典 词义 语感 汉语
  • 简介:时间、条件、因果、转折之间由交叉的相似性网络构成了一个统一关系范畴。反映在复句中即以时间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构成了一个意义连续体。本文以条件与因果关系的接点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假设以及假设验证的过程,确立了接续助词「カラ」为日语时间条件和因果关系接点,此后通过分析"X(前件)+接续助词カラ+Y(后件)"结构中所包含的主体性意义与客体性意义,考察了「カラ」的多意义用法间的连续性,从而明确了条件关系与因果关系之间连续性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条件 因果 意义连续体 主体性 客体性
  • 简介:“とも”的使用方法河南大学刘静“とも”属于文语遗存,但在现代日语中的应用范围仍很广泛,主要可作为接续助词、终助词、接尾词以及由格助词“と”和提示助词组成的连语使用。一、接续助词“とも”接在动词和动词型活用助动词的终止形及形容词和形容词型活用助动词的连...

  • 标签: 使用方法 助动词 现代日语 接尾词 格助词 提示助词
  • 简介: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被认为是同义句式,二者的转换主要有两种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可以转换为相应的被动句,这主要受施事、受事语义特征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上下文语境、语义表达的侧重点、篇章衔接、语体需要等。研究句式转换有助于在平行的句式结构序列中探究相关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寻找其区别性意义和约束性的限制条件

  • 标签: 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 转换模式 限制条件
  • 简介: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为指导,对包括“なら”形式的日语条件句进行了多层范畴的细分、原型的界定,并对范畴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刻地分析,提出了日语条件句的范畴模型应是一个多层次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多维性的立体模型的观点。并通过原型理论在日语条件句研究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条件句习得困难的问题,并丰富原型理论在句法学领域的研究。

  • 标签: 多层范畴 原型理论 日语条件句 原型
  • 简介:“です”是何时开始使用的?福建闽东卫生学校徐怀逵用于敬体,接在体言之后,表示对事物或状态的断定,并起着增添叙述的作用。现在大家平常都在使用,但是这个助动词何时开始出现,恐怕很少有人去考究它了。据说大约五六百年前就出现过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在那时就有了...

  • 标签: 卫生学校 最后定型 江户时代 助动词 开始出现 闽东
  • 简介:如何使用形式名词“こと”与“の”锦州医学院石素文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行动、状态或更为复杂的内容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补语等。为了符合格助词要接于体言后面的语法规则,此时必须借助形式名词,使前面的用言或文节体言化。最常用的形式名词有代表事、事...

  • 标签: “の” 使用形式 形式名词 运动有益于健康 语义抽象 说话者
  • 简介:是形式体言和判断助动词构成的,接在已结束的任意句型的叙述句后面,将该句所表达的事情转换成判断句“AB”的形式,再次确认和强调所叙述的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多用于表现说明和说服二种情况。带有强调某种事情是事实,或主张自己的判断,以使对方理解或认可的含义。一般具有两种作用:1.强调引出某结论的前提或单纯展开某话题时

  • 标签: 讲话人 语言环境 用语言表达 语言逻辑 日本语教育 句子
  • 简介:日语自称词的多样化及其使用的复杂化在全世界的语言中也属罕见的,仅是明治时代的自称词就多达50余种。但对其研究却只限于该时代的某一作品,或是某个特定的自称词。与其它时代自称词的体系研究相比,明治时代则显得非常滞后。因此,本文着重从使用阶层与自称词的关系出发,论述了明治时代男性自称词的使用概观。同时从阶层的变化,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定教科书的使用等方面,阐释了明治时代男性自称词变迁的原因。

  • 标签: 明治时代 自称词 使用阶层 变迁
  • 简介:本文以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的200篇作文为考察文本,以“の”的过度使用现象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在对有关“的”母语负迁移问题的先行研究中的若干观点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试提出几点探讨意见。①本文调查结果显示,“の”与某些特定词语的固定搭配的误用率相对较低,而且误用原因各异,不宜统而概之。比如一类的误用并不是表面的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关系问题,而是深层次的语法约束问题。②通过对汉语“一+量词”构造的负迁移与“の”的过度使用之关联的考察,试得出本文考察范围内的相对结论:“一+量词”的特指功能为汉语所特有,其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对

  • 标签: “的”的母语负迁移 の的过度使用 误用分析
  • 简介:词汇学习是学习外语的一个重要内容,把握一个词的意义、了解它的用法的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查词典。在词典里,一个多义词的意义是分列为若干个项目进行说明的,这就是“义项”。例如“会”一词,《现代日汉大词典》(中国商务印书馆·日本小学馆)(以下简称《现代日汉》)就列有三个义项。一般说来对于同一个词,义项越多的词典,它的意义收录得就越详尽。但是,义项划分的粗与细、多与少,可能体现了编者的不同见解和意图,因而是各有千秋、见仁见智的。同是“会”一词,《新明解国语辞典》(三省堂、第四版)(以下简称《新明解》)、《日本语基本动词用法辞典》(大

  • 标签: 日语学习 准确把握 使用词 日汉词典 动词用法 多义词
  • 简介:据(详解日汉词典)解释,“てめゐ”接在他动词的连用形下,表示动作的结果仍然存在着的状态。如:“壁に地図褂けてめゐ”、“窓が開けてめゐ”。“てめゐ”一般与格助词“が”呼应。但是从“てめゐ”更多的实例当中,不难判断“てめゐ”还可与格助词“を”呼应。下面就“が~てめゐ”与“を~てめゐ”的成立条件及含义进行分析。

  • 标签: “が~てめゐ” 日语 “を~てめゐ” 词汇 词义
  • 简介:金田一春彦很早就指出过,日本人说话不太喜欢使用人称代名词,尤其不爱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如果一个劲地说“私”、“私”,会给人一种过分强调个人主张的感觉,从而给他人带来不快。能不用人称代名词的时候尽量不用,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体现出来。据金田一介绍,有一个外国人观察日本人谈笑一小时,发现几乎没有人使用人称代名词,这今他感到惊讶。①从我们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日本人在语言交际中的确很少使用人称代同,这与汉语的习惯很不相同。但是究竟少到什么程度,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人

  • 标签: 中使用 交际中 人称代名词
  • 简介:日语拟态词广泛应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其中也包括商品名、广告词。本文从“堂々素肌へ”来分析“堂々”的后置词的使用情况,并通过网络搜索列表分析了标题、新闻、随笔、小说中出现的“堂々”的后置词的使用现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在后置词的使用上存在的差异。最后归纳了日语拟态词后置词的使用情况,具体分析了日语拟态词后置“すゐ”动词化和省略后置动词现象的缘由,综合归纳了日语拟态词后置助词的规律性。

  • 标签: 堂堂 拟态词 非母语说话者 后置词 动词化
  • 简介: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后的“卜”──兼谈样态副词和象声副词的使用长春大学白晶说起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这实在是个令学习者头痛的问题。再加个“卜”就更增添了准确使用的难度。拟声拟态词后的“卜”何时加何时不加;何时又必须加、何时可加可不加,学习者如果找不到规...

  • 标签: 拟态词 日语拟声 学习者 样态 日汉辞典 日本语
  • 简介:日语有A型、B型和C型3个类型的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而汉语只有A型和B型2个类型的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日语有生物用作主语时最容易被接受,而汉语无生物用作主语时最容易被接受。从有生物用作主语易于表受影响者,无生物用作主语易于表话题这个角度来看,日语的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的主语主要用来凸显受影响者,而汉语的主语主要用来凸显话题。这个特点与二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一致。

  • 标签: 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 有定 无定 受影响者 话题
  • 简介:本文作为日语程度副词历时研究的一环,从中古时代主要文献的会话部分中抽出表示“程度极高”的一类程度副词,对它们在当时的使用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使用分布上,“ぃと”,、“ぃみじく(ぅ)”、“ぃたく(ぅ)”“あまり”是中古时代文献的会话部分中最具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并推测它们是当时人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程度副词;“汉文训语”“ぉはきに”“きなはだ”与“和文语”的“いと”“いみじく(う)”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语法功能上,“いと”“きはめて”“ぁまり”易与形容词、“いみじく(ぅ)”“ぃたく(ぅ)”易与动词共现。

  • 标签: 历时语言学 日语程度副词 中古时代 使用特点
  • 简介:一日语中着重号有两种:“……”称作“”或“”,“——”称作“”或“”,竖写加在文字右侧,横写加在文字下端,两者功能相同,起特别强调的作用。它是重要的修辞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则可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 标签: 志贺直哉 暗夜行路 横写 佐佐木 短篇小说集 日常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