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瑞统把为《泉州戏曲漫笔》作序的任务交给我,他大概知道我作此类文章的难处,所以特地叮嘱:就按你给我的信上说的那个意思,从外宣的角度写几句就可以了,不必太长。去年,收到瑞统的新作《人生如行船》之后,我是给他写过一封信但写了些什么我也记不得

  • 标签: 泉州木偶 戏曲艺术 漫笔 对外宣传 文化交流 对外开放
  • 简介:藏文文献数量巨大,位在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字之首而仅次于汉文文献。其内容宏富,又以佛教典籍和相关著述为最。学术界对藏文文献学和史学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且有出色成就。与此同时,深挖现存藏文史书的内在价值,探寻其著史体例、史学思想,乃至叙事传统、写作风格,也对科学、客观认识藏文史书价值,进而为深化藏族历史研究主题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对藏文史书叙事方式的考察,是其中的一部分。

  • 标签: 叙事传统 历史研究 藏文 史书 文学故事 义理
  • 简介:秦汉以来中国“天下”一统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叙事中,往往只有“中国”如何看待“边荒四裔”的记录,而“四裔”如何看待“中国”则史缺无闻。本文在回顾和反思历代史志叙事单向视域潜藏的文化政治基础上,透视帝国扩张、历史书写如何型塑族类边界、历史记忆和社会实践,发掘、并置多元声音,勾勒黎汉数千年来互动交融中的策略优选、族类建构与历史叙事,揭示历史表述如何受制于族类区分与认同。

  • 标签: 黎汉认同 族群边界 族类异观 历史叙事
  • 简介: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明代章回小说论略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清两代出现的众多章回小说,无疑最值得夸耀。时至今日,所谓“四大小说”或“六大小说”,仍非章回体莫属。可以说,在二十世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以前,章回小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也取得...

  • 标签: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民间叙事 长篇小说 小说家
  • 简介:光辉曲折的历程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年记钧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是我国政府设立的研究中国戏曲艺术的事业单位,是建设戏曲学学科的基地。它的前身是中国戏曲研究院。从其成立到现在,已走过46年的路程。〔一〕戏曲研究所的机构沿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讲习会 研究院 戏曲演员 戏曲改革
  • 简介:色彩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电影叙事中。色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导演陈凯歌在其执导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中对色彩的运用,与影片中故事的叙述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本文以此部影片为例,分析色彩艺术在电影叙事中的运用。

  • 标签: 色彩艺术 影像叙事 《霸王别姬》
  • 简介: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是中共走出生存困境的应急之举。当领导者拿起锄头,带着知识分子走进乡村时,它在政治与精神方面的溢出效应,不亚于其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意义。其中,大生产与整风的偶然结合,使得劳动被赋予了思想规训的意义,而“权力控制”也成为解释“延安道路”的新范式。事实上,对于奔赴延安的左翼知识青年而言,与其说是劳动改造了知识分子,毋宁说是知识分子在劳动中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大生产运动是中共生存政治的最好诠释,而生存逻辑也是理解现当代中国政治的一把钥匙。

  • 标签: 大生产运动 延安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光辉曲折的历程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年记︹续︺钧瓷〔三〕戏曲学学科的建立与总体构架50年代,张庚就领导和参加了戏曲史论与现状的研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精辟总结概括了戏曲科研的5个层面,即戏曲资料、戏曲志书集成、戏曲史、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这之中...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国际学术讨论会 戏曲音乐 研究院 戏曲史
  • 简介:从中国古代历史叙事的发展历程来看,东晋袁宏所撰《后汉纪》因其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写人物的叙事空间,而具有重要价值和代表性。《后汉纪》一书,在编年纪事的格局之中,以"言行趣舍,各以类书"的形式和标准,巧妙地处理了历史人物在编年体史书中的位置;以"观其名迹,想见其人"为目的,通过细节描写、载言、载文等方法,揭示各种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以"名教"观念作为叙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准则,从而贯彻了"通古今而笃名教"的撰述宗旨。上述三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后汉纪》历史叙事的风格和主要特点。

  • 标签: 袁宏 《后汉纪》 历史叙事 类书 “名教”观念
  • 简介:《纽约时报》在2012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前曾有过这样的经典评论:'没有体育电影,奥斯卡就像丢了高跟鞋的女人。'在暑期档的爱国主义电影《战狼2》、IP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庆祝建军90周年的献礼片《建军大业》的多重夹击之下,一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非主流'的体育传记电影《我是马布里》悄然登上银幕,引起了人

  • 标签: 人文理念 传记电影 叙事母题
  • 简介:"文革"是与现实关联度最高、互动性最强的一段历史。"文革"史研究,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它开始于平反冤案,起步于拨乱反正,发展于改革开放,开拓于21世纪。经过40年筚路蓝缕的历程,"文革"史研究已出现了新的学术气象,需要从单一叙事发展到多复线叙事,以立体地呈现"文革"历史的复杂性。当前的"文革"史研究,需要处理好高层与底层、中央与百姓、国家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城市与农村、政治与生活、特殊与普遍、非常与正常八个关系。

  • 标签: “文革”研究 学术史 历史决议 研究方法 历史叙事
  • 简介:《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 标签: 至人无己 敖倪万物 庄子
  • 简介:满族具有久远而深厚的口头文学传统,满族说部是满族先民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了满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景观和心灵密码,保留了大量的关于“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化记忆。本文以满族说部中的《天宫大战》和《东海窝集传》为研究对象,运用性别文化的阐释方法,探寻满族先民文化源头的性别叙事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 标签: 满族说部 性别文化 男权 女权
  • 简介:阿尼格东是嘉绒藏族特有的民间英雄人物,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以口头叙事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嘉绒各地,且存在多种异文。文章立足文本,通过对各种《阿尼格东》叙事的比较和分析,从多个层面探讨了故事的地区差异性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宗教特质。

  • 标签: 阿尼格东 文化认同 苯教
  • 简介:体现了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较新的发展趋势.这本论文集从小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了早期美国史研究中关于个人认同的自我探索与边缘化状态的问题,并较好地弥补了大历史的缺陷,使人们从历史叙述、文本细读和语言学转向这三个方面更新了对小历史长处的认识.

  • 标签: 美国早期史 个人认同 小历史 历史叙述 文本细读 语言学转向
  • 简介:钟俊昆先生的新作《客家文化与文学》,于2004年11月由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应该说。选择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因为据笔者粗略统计,涉及客家文化及客家文学的已有的论文专著,多达600余种。要在这些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目前学术界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的诸如来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歧。例如,对客家文学的定义,争议就十分激烈,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专门反映客家社会生活的作品,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客家籍作家写成的文学作品,还有人认为应该是用客家语言写成的作品,等等。如何厘清这些分歧以及坚持什么样的标准,是研究客家文化或文学时首先面临的难题。因此,要写关于客家文化和文学的著作,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 标签: 客家文化 客家文学 宏观叙事 历史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 简介:王靖宇将《左传》纳入“叙事文”的研究领域,史书性质和史官职责却在“中国早期叙事文”的分析解读中缺失,以致在《左传》的意义和人物的理解上,与中国文化产生了隔膜。王靖宇提出的“音乐式”阅读法,与传统的评点学判然分野,不能融通。《左传》音乐式的阅读方法在清人盛于野的《于野左氏录》中有绝佳体现,且与篇章结构的赏析紧密结合。

  • 标签: 王靖宇 评点学 音乐式阅读 中国 早期叙事文 《左传》
  • 简介:《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叙述民族历史》一书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叙述与认知为主线,分道德、法律和宣传三种模式勾勒出了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及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在当代西方同样是热点,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流派竞相争鸣,但即便在几个基础问题上都无法求得共识或取得定论。藉此,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决不能贸然掠取西方相关理论的浮光,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从本国的语境和情况出发,实实在在地从本土的现象中提取观点。

  • 标签: 不平等条约 历史叙述 民族主义 民族构建
  • 简介:迁徙和联姻是中国回族形成的两个关键历史场景,作为第二次"迁徙"的回汉联姻对回族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有重要意义。非回族作家与回族作家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生动书写和多元阐释。不同民族、性别视角下的回汉联姻叙事研究,并非质疑回汉、两性之间的差异,而是挑战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关系,试图在族际文本对话中不断逃离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探寻更加完整而真实的当代回族身份认同。

  • 标签: 迁徙 联姻 回族 身份认同
  • 简介:新时期少数民族长篇小说创作者用饱蘸民族情感的笔触,深入挖掘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并予以当代观照。透过少数民族长篇小说,可以洞见其民族志书写特征,这不但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还表现在小说的叙事层面。少数民族作家在叙事困境中矛盾挣扎与突围拓建的艰辛历程,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民族志记录,这作为少数民族长篇小说中又一具有民族志意义的书写特征,凸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叙事 少数民族长篇小说 民族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