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在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高涨时,笔者拜读了鲍家虎先生主编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工艺卷》。整套丛书总共有:工艺、服饰、民居、节庆、音乐、舞蹈、戏曲、杂艺、饮食、礼仪、人物、名胜等十二卷,于2004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是山东省委宣传部实施的大型文化积累工程。其中工艺卷是其中最厚的一本,约有四十八万多字,共分绪论、陶瓷、琉璃、雕刻、塑作、金属工艺、编织、刺绣、印染花布、年画、剪纸、农民画、玩具、木偶、皮影、灯彩、纸扎、风筝、工艺画、根艺、盆景、其它工艺等二十多篇章。

  • 标签: 金属工艺 特色文化 丛书 齐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积累
  • 简介:构建城市公共文化的云服务平台,是惠州在网络时代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趋势,公共文化云能够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规范服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其形成的大数据是改进服务、进行考评的依据.建构“惠州公共文化云”时,应该进行总体框架设计,明确实施、运行的责任主体,解决资金与技术问题,采取三阶段的平台建设步骤.

  • 标签: 公共文化云 大数据 公共文化效能 惠州
  • 简介:<正>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一件五叶纹刻画陶片,颇为有趣.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但以流畅的曲线美表现河姆渡原始艺术的风格,而且也以特殊的构图证明,六七千年前已经出现盆景艺术,并且可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笔者在《论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美学特征,兼论中国绘画南北差异之起源》(《东南文化》1991年5期)一文中,对此已作过论述.这里仅就“五叶纹”本身的内涵作补充研究.一、“五叶纹”的形态特征研究首先需要说明,、河姆渡原始刻画是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的模仿与抽象,不是对自然物的摹写和照相.因此,对“五叶纹”形态特征研究,不可能用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定名.而只能采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并借助一点概率统计方法,

  • 标签: 五叶纹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 原始艺术 自然物 侧脉
  • 简介:以大鱼鳍形足鼎为典型特征的钱山漾文化,是太湖地区新近发现并确认的约当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对不同来源文化因素的梳理与分析表明,钱山漾文化中本土因素及在此基础上新发展出的文化因素占有主流地位,来自北方的外来文化则居于次要位置。钱山漾文化是太湖地区早期发展序列上一支主要继承土著传统、并融合外来因素的新阶段考古学文化

  • 标签: 钱山漾文化 土著文化 北方因素
  • 简介:音乐以符号形式成为思想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传播。在以往的音乐教育或者强调了音乐的感性体验,或者注重音乐本体的技术指导,对音乐的文化内涵鲜有提及。近年来,文化视角的研究在各学科中广泛渗透,音乐与文化的结合也成为热门话题,但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文化综合视角的教育既没有专门的学科,也没有体系的教授方式。虽然,这种现状有多种因素导致.但重要的两点还是基础理论的缺乏和单一的教育模式所致。

  • 标签: 音乐符号 综合视角 学术性障碍
  • 简介:<正>中国旅游业的标志是甘肃武威县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铜奔马.这一富有魅力的标志,是中国文物考古学与中国旅游业相结合的突出表现,从某个角度讲,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引人入胜的中国旅游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本文拟就考古文物与旅游文化的关系作一论述,目的是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促进两者更好的结合,以便适应我国整个旅游事业更快发展的需要.

  • 标签: 文物考古 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者 民族文物 民俗文物 专题旅游
  • 简介:<正>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性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性的行为.因此,从大文化的视角去认识旅游活动,建设旅游文化.促进旅游行为向深层次发展.无疑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与旅游业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旅游文化与民族特色等相互关系,或语焉不详,或存在一些误解.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论述.希望能对旅游文化的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 多边关系 旅游活动 旅游者 旅游业
  • 简介:民俗学人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等于民俗学本体的调查研究工作,前者是有政府指定的工作目标和操作规程的,后者是有学科规范的科学研究宗旨的,任何混同的理解都是不适当的。任何形式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都不是也不能取代民俗学自身的学科研究或学术研究。民俗学作为人文基础学科,具有持久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点上,民俗学人理应“守土有责”。

  • 标签: 民俗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 人文基础学科 “守土有责” 民俗学
  • 简介:在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屈大均是一位思想先行者,他的人生轨迹,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精神,他是一位在岭南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家和诗人。纵观屈大均一生的艺术创作和人生经历,其与岭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岭南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屈大均主体精神、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屈大均认真吸取岭南文化的营养,学习岭南文化的表现技巧,在他的著作和诗词中饱含大量岭南文化内容,从而使他在文学创作中取得如此辉煌成就。

  • 标签: 屈大均 岭南文化 人生经历
  • 简介:六朝时期,儒佛道三教求同于孝道,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生死观和丧葬习俗,并产生了大批颇具三教色彩及孝悌内涵的随葬器物。

  • 标签: 三教 孝道 六朝 丧葬文化
  • 简介:<正>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对团圆的重视可以说是超过世界各民族。说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其实包含了中国人对圆的苛求心里。十五的月亮本来够圆了,但嫌不够,还唱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歌来。花好月圆,是人们对生活的祝福;破镜重圆,也不失对生活的期望。更有甚者,连阿Q赴刑前也非把圈子划得圆一些才心安理得。如果一个人能办事圆通,说话、作文章能自圆其说,则更高人一著。在这种民俗文化心态中产生的艺术欣赏习惯,也无例外的追求圆满。传统戏剧尽管

  • 标签: 欣赏习惯 民俗文化 艺术形象 传统戏剧 各民族 月亮
  • 简介:湘军与晚清文化秩序的重建高照明TheMilitiaofXiang(Hunan),whenputingdowntherebelionofTaipingHeavenlyKingdom,alsodidsomethingfortherebuildingofc...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文化秩序 太平天国 湘军集团 胡林翼
  • 简介:<正>在我这里,文化是大文化,美学是大美学.绘画美学是大文化、大美学的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服从、服务于大文化,大美学.在我看来,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使全人类最好地生存和发展.为了担承这个根本任务,人类须要研究与解决三个根本问题:第一、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第三、人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即人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物质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 标签: 绘画美学 大文化 “中” 狂者 人与环境 画家
  • 简介:本文基于文化馆提高群众文艺活动水平的职责,对文化馆在新时期要求下如何创新发展文化服务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如何创新文化服务载体,总结当前文化馆服务概况,建议利用微博、QQ群、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发展创新文化服务载体,为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构建新的平台。

  • 标签: 创新文化服务载体 微博 Q0群 微信
  • 简介:隐性特征是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民俗文化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民众生存斗争和生活实践的智慧表达。民众在追求生存资源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国家在场的权威控制和约束,为了缓和矛盾求得生存和实现自身话语权的表达,民俗文化就表现出一种隐性特征。

  • 标签: 民俗文化 隐性特征 生存智慧
  • 简介:组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能和主要任务,也是群文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工作实践,对群众文化工作大致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工作实例,重点对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中的创意思考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 标签: 群众文化活动 策划
  • 简介:古代语言文化中的阉割世界叶舒宪文化的特点不能是自封的,只能从比较中去确认。从跨文化比较的通观立场上看,中国文化传统中称得上“此有彼无”的东西究竟有哪些呢?解答此一疑问的便捷方法是参照外部的观点。我们只熟悉自己有什么,至于别人无什么,当然别人比我们要清...

  • 标签: 古代语言 《说文》 《广雅疏证》 说文通训定声 《正字通》 《玉篇》
  • 简介:<正>本文试图对旅游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效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对应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从旅游学建构的体系来着,国外一般认同地把交通、食宿和场所(良好的气候、自然景观、舒适及历史和文化要素等)作为旅游必备的三大基本构件.其中.交通与食宿是旅游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性设施,而其它因素则构成了旅游主观目的性意图,即属于上述三大构件中的场所范畴.说到场所,又不能不提及旅游者自身的主观

  • 标签: 纵横谈 旅游者 原始文化 游戏 旅游学 文化旅游
  • 简介:现在是崇尚品牌的时代。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和城市内涵和形象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是扩大城市和地区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整合优化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文化品牌,让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提升文化形象,激发文化魅力,是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文化 品牌 建设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