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非插管全麻)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麻醉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缩短,且术中呼吸抑制率、体动发生率、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氟烷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平稳迅速,患儿不良反应少,苏醒快,安全性高。但不同麻醉药物的影响不同,临床实践应结合病情灵活选择。

  • 标签: 七氟烷 复合 氯胺酮 小儿 短小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胃镜检查手术中的镇静作用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50例,I组静推丙泊酚2.5mg/kg,Ⅱ组静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mg/kg,观察术中镇静程度及记忆缺失苏醒时间,HR、血压、和SPO2的变化。结果I组血压、SPO2下降比Ⅱ组显著(P<0.05),两组镇静程度和苏醒时间相仿。结论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mg/kg辅助胃镜检查是有效的,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

  • 标签: 咪唑安定 丙泊酚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合静脉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患者在复合静脉麻醉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对照组患者以单一静脉麻醉形式进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和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痊愈率约为89%,对照组患者手术痊愈率为76%,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复合静脉麻醉下性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合静脉麻醉 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丙泊酚以及丙泊酚结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方式,麻醉后对效果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7.5%和7.5%,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整体效果明显,整体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痛人流 静脉复合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临床效果。方法孕6~9周需终止妊娠的孕妇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为1%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部阻滞麻醉。术中观察镇痛效果、呼吸循环影响、宫颈松弛度、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率9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镇痛率16%,总有效率82%,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宫颈松弛度、出血量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静脉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关节上方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关节上方悬吊带复合体双重损伤患者32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不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7±21)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45±24)ml,平均骨折愈合用时(8.6±2.1)周,肩关节稳定性优良率为87.5%,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结论SSSC双重损伤都是高能量暴力造成的不稳定肩关节上方损伤,当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不过如果患者为锁骨骨折伴同侧肩胛骨外科颈骨折移位明显,应该给予手术治疗,使肩关节稳定得以重建,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肩关节上方 悬吊带复合体 双重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4例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受术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2例。分别采用异丙酚和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结果B组受术者在使用麻醉药物后所达到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的生理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麻醉过程中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早于A组受术者;两组受术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无痛人流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这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无痛人流采取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7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各有35名患者的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纳布啡符合丙泊酚的临床麻醉法,对照组接受丙泊酚符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总结两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映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映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各项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患者实施上述两种麻醉药物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 无痛人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9例骨科行手法复位患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等处理,静脉推注芬太尼,3min后推注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行复位手术。术中观察患者反应情况,酎情追加丙泊酚。结果观察发现,患者麻醉后,S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做特殊处理;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例患者牵拉刺激时有呻吟,但可耐受,对手术无影响;3例患者清醒后出现头晕症状,休息30min后均自行缓解,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骨科手法复位术中其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丙泊酚 骨科手法复位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母婴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麻醉,治疗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麻醉,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胎儿分娩时间,记录胎儿娩出时和分娩出5min的Apgar评分。结果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胎儿分娩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娩出的婴儿Apgar评分均大于9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麻醉效果令人满意,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降低,而且婴儿的分娩时间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利多卡因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医用复合敷料对皮肤软组织挫伤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们用医用复合敷料对53例81处软组织挫伤创面进行换药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出血、有无继发感染等情况。结果53例共81处创面4-7天痊愈、换药时无出血、无明显疼痛。结论应用医用复合敷料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出血、减轻疼痛、防止创面感染、降低瘢痕生成率。

  • 标签: 医用复合敷料 皮肤挫擦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瑞芬太尼行静吸复合全麻运用于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09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和以吸入异氟醚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45例,观察患者的气腹效果、苏醒时间、心率(HR)、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两组的气腹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比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组短,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气腹后的HR、MAP、PetCO2之间均较气腹前有显著性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相比,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的HR、MAP、PetCO2较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组更为平稳。结论与以吸入异氟醚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组相比,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且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更为平稳,故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骨科手术是安全而有效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40例乳腺手术病人进行临床麻醉效果的安全性评估。结果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中应用安全可靠,麻醉过程平稳,病人术后感觉舒适,无痛苦记忆,无局部浸润麻醉之恐惧心理及镇痛不全,手术探查切除彻底,不易遗漏病灶。

  • 标签: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短小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TCI泵注麻醉,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短小手术 氯胺酮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患者150例最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A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托品,B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C组采用丙泊酚,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适反应。结果B组氧气分压比照正常值较低,A组与C组属于正常情况;A组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出血时间显著优于B组与C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B组与C组患者的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丙泊酚+芬太尼+阿托品药物给予无痛人流术患者进行麻醉,更能够达到预期麻醉效果,且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较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静脉复合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肌注氯胺酮6mg∕kg,待患儿入睡后,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丙泊酚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HR﹑R﹑SPO2,肌紧张程度和术中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HR100-120次∕分,R22-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呼吸平稳,无肌紧张,无躁动。术毕停止泵药约30-50分钟清醒,而对照组HR110-140次∕分,R20-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患儿时有躁动,肌紧张情况需快速推注药液后才能继续手术,术毕停止泵药清醒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地西泮 复合 小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7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无痛分娩,对照组患者采取自然分娩,对比两组患者的生产方式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产前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40min及分娩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顺产几率。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提出解决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57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小儿患者82例,采用情绪安抚,减少刺激,清理分泌物等方法,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小儿躁动减轻程度的影响,并做以记录。结果不同年龄和性别对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心理因素与术后护理。结论对小儿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减轻各种因素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苏醒期 躁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复合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相关护理,为医院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3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复合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均表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经腹腔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情况,另2例患者均继续妊娠,且有2例患者宫内妊娠至足月分娩。结论给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复合妊娠高危因素患者重点监护、保胎干预等护理,做到早期诊断、治疗,能够为宫内胎儿的正常发育提供重要保障,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 高危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