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全髋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90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执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物理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指数、疼痛程度与血栓栓子直径。结果两组术后10d都没有血栓栓塞出现,对比疼痛程度、肿胀指数,观察组都显著比对照组要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在全髋置换术后护理中,可以让患者疼痛及肿胀得到减轻,可以较好减少静脉栓子形成的风险,有着安全、舒适、方便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全髋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氧气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法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最佳雾化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例患儿接受氧驱动雾化吸入,作为观察组,40例患儿接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部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技术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血氧饱和度水平,对于提高哮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氧驱动雾化 空气压缩泵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索玛鲁肽原料药中甲醇、异丙醇、乙腈、甲基叔丁基醚、三乙胺5种溶剂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DB-624(30m×0.53mm,3μm)毛细管柱;起始温度40℃,维持10min,以每分钟20℃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7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流速2ml/min;顶空平衡温度100℃,平衡时间20min。结果:5种溶剂均达到完全分离,方法灵敏度高,在LOQ~200%限度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方法能简便、灵敏及准确地检测索玛鲁肽原料药溶剂残留量。

  • 标签: 索玛鲁肽 气相色谱法 顶空进样 残留溶剂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对比两组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及下肢疼痛、肿胀、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流速、血液平均流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DVT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改善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卒中 护理干预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 简介:摘要:出现在中国武汉市的新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2)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室内“超级传播者”等传播感染事件的出现,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归咎于飞沫传播的观点受到了质疑。研究发现,气溶胶才是大多数呼吸道疾病最有可能的主要传播途径,然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机制的认识仍然不足。为此,本文经文献复习,就病毒的传播方式的历史演进进行综述,评述了病毒气溶胶的产生及特点以及冠状病毒在室内外环境气溶胶中的赋存特征及生存能力,探讨了对未来疫情防控发展战略的展望,为 COVID-19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COVID-19 SARS-CoV-2SARS-CoV-2气溶胶 气溶胶传播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改善增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探寻糖尿病周围神经发病机制与查阅相关文献证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越性。结果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契合病机,且临床应用有效。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具有独特优越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减少咽拭子采集过程中病毒飞沫对医务人员面部的污染。方法 对普通病房空气流向进行监测 结果 患者无论是卧位是坐位还是站立,采集者的位置是与患者相对且头稍移向左或右,并与床头或床尾平行或与患者分别站立于门的两侧最安全,受正面的污染最少。结论 采集 1600多份咽拭子,无 1例感染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1—4周,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前后踝肱比值(ABI)、足背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30例中显效2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0%,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 标签: 糖尿病血管病变 物理治疗技术 气压 下肢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哮喘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6例小儿哮喘患者,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儿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使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提高,且依从性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氧气驱动 空气压缩泵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气复苏与氧复苏在新生儿窒息治疗效果。方法:于2021年3月-2023年1月时间段内,选择112例我院接收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进行空气复苏,成功55例,成功率为98.21%,另外1例转为纯氧复苏治疗。对照组纯氧复苏治疗全部成功。两组患儿的脐动脉血气指标结果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分娩5min时的心率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首次呼吸时间与首次啼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采用空气复苏治疗法,可增强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空气复苏 氧复苏 新生儿 窒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120例股骨近端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外,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结果观察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护理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空气压力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奥扎格雷原料药中乙腈的残留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电吸附消毒与紫外线消毒在空气消毒中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一样的 20间病房,将其分为 A、 B两组,每组 10间病房,分别实施 3次消毒工作,其中 A组病房实施静电吸附消毒, B组实施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两组消毒机同时工作 1h,并在结束工作后立即对病房内的细菌数进行统计,此后 1h、 2h和 4h时再对房间内细菌数量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细菌增长量。结果:消毒结束后,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方式与静电吸附式消毒都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总体来说,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方式要更好一些;消毒机停止工作以后分别于 1h、 2h以及 4h对房间内的细菌菌落数据进行对比, B组的细菌菌落数量明显少于 A组,由此可见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方式消毒效果更好,且 P< 0.05。结论:在病房内使用循环风紫外线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都能够对病房进行消毒,但相对来说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时效更长一些,效果也更好。

  • 标签: 空气消毒 静电吸附消毒 紫外线消毒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龋病患者进行涡轮钻去腐前使用不同含漱液对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患者用中药含漱1分钟,对照组患者使用双氧水含漱1分钟。去腐备洞2min,分别在患者右侧30cm、距离窗中心1m处、距离门1m处进行空气采样。5min后在患者右侧30cm处采样,检测空气中菌落数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去腐2min和5min时,空气菌落数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口腔诊室 中药漱口水 空气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气负氧离子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我中心康复疗养的2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入我中心后,了解其临床资料,记录出院时各项肺功能指标。在我中心疗养期间,对20例患者均行空气负氧离子联合负荷呼吸训练。通过电话随访了解这些患者返院复查期间各项肺功能检查结果。对比不同阶段20例患者的肺功能,调查其对训练效果满意度。结果:返院复查时,20例患者FVC、FEV1均大于出院时,P<0.05;其FEV1/FVC高于出院时,P<0.05。20例患者对训练效果总满意率为90.00%。结论:空气负氧离子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

  • 标签: []空气负氧离子 负荷呼吸训练 老年慢阻肺患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北京市密云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疾病发生。方法 选择三类场所作为监测点,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监测样本504件,1、2月和9、10月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高于可吸入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结论 应建立空气污染监测网络,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哮喘患儿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我院治疗哮喘的患儿,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5例。其中参照组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通过氧驱动雾化吸入予以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咳喘缓解时长、呼吸不畅缓解时长、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氧饱和度较高,实验组哮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参照组(77.1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血氧饱和度,缩短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长,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