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形态计量学是指应用图像测试技术,取得描述生物组织宏观或微观形态的图像数据,并对它充分进行数学处理或推理,以对生物组织的形状与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形态学与数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形态计量学与其它医学信息处理分支学科一起构成一门日益引起人们兴趣...

  • 标签: 图像分析技术 耳形态学 应用 血管面积 神经末梢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者33例,7.1—11cm者21例,〉11cm者9例。结果21例吻合口距肛缘≤3cm,42例吻合口距肛缘3~7cm。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4.8%),吻合口狭窄6例(9.5%),伤口感染5例(7.9%),无手术死亡。全组均获随访,平均4.3(3~6)年,5例复发,其中3例行Miles术,随访仍健在,2例放弃手术治疗,分别死于肝转移和腹腔内广泛种植。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尤其是在低位及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中可拓展适应证,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术 恢复性 吻合器
  • 简介:随着颅颈部外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颅底的外伤性病变也随之增加.若颅底损伤未能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危及生命[1].而颅底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常常难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常规CT诊断颅底损伤也有一定难度.

  • 标签: 螺旋CT重建技术 颅底骨折 应用价值 外伤性病变 CT诊断 颅颈部外伤
  • 简介: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在经历了由LUMINOL、ACRIDINLUM、ESTERS等作发光标记物,并以乳胶颗粒为媒体的技术,发展到以DIOXETANES作化学发光标记物,以微粒子为媒体的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使化学发光成为免疫分析领域中一项较完美的临床诊断应用技术

  • 标签: 微粒子化学发光 诊断技术 化学发光技术 诊断应用 免疫分析 标记物
  • 简介:二十世纪外科学的诸多领域里有很多出色的成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贡献.其中,1987年3月法国外科医生PhilippeMouret在实施妇科手术的同时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无意中为腹腔镜手术开了好头,引起全世界外科界的轰动,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10多年来,腹腔镜手术越来越成熟,不仅向外科学的各个分支、不同病种发展,而且手术范围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显示出它的更多优势,腹腔镜手术已被公认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1991年初,在我国广州和云南曲靖两地先后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拉开了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序幕,标志着现代微创外科在我国的开始.现在,不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是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一,而且腹腔镜手术已经渗透到妇科、泌尿外科等领域,方兴未艾,日趋进步.

  • 标签: 泌尿外科 微创技术 应用 现状 评价 中国
  • 简介:<正>很多胰头癌病人在发现癌肿时已错失根治手术的机会,肿瘤多已侵犯了胰腺周围的大血管。自从1973年区域性胰头癌根治切除术的提出,日本的外科医生们便致力于更积极的根治胰头癌手术。我们以前曾报道过不同口径静脉间所进行的“血管插入吻合术”,并将其应用至肝门部门静脉重建术中。然而,将门静脉吻合至小口径的肠系膜上静脉是极之困难的。近

  • 标签: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造影 新技术 胰头癌 根治手术 根治切除术
  • 简介:派出业务技术干部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班和参观学习(以下简称外出学习)等是基层医院培养业务技术骨干,提高医院技术水平的基本做法。但是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运营机制的影响,学术界滥办会议和培训班的势头愈演愈烈,致使很多医院出现外出培训人数和费用增高而技术效益低下的现象。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们从1997年初开始对外出技术培训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办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基层医院 技术培训 合同制 管理 经济效益 培训经费
  • 简介: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胫骨假关节骨髓炎后骨不连,植骨后短缩。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等病例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31例均达预期目的。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可以在消灭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肢体不等长,假关节切除后延长与加压可以同时进行。Ilizarov三维相结合可矫正足内翻下垂畸形。双下肢同步延长可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

  • 标签: 畸形 假关节 ILIZAROV技术
  • 简介:γ-闪烁扫描技术是一种直观,动态分析药物制剂内行为的重要技术。本文对γ-闪烁扫描技术在药剂方面的应用目的,原理和应用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其在监测几种特殊药物剂型胃肠道及呼吸道转运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γ-闪烁扫描技术 脉冲片 胃滞留片 肠包衣片 栓剂 双层片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中的扫描方法与技术。方法使用PhilipsBrilliance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3.0~5.0mm,螺距1.3,对14例BCS患者进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其结果与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例成像均满意,不但清晰显示了肝脏脾脏的病变,而且也清晰显示了肝静脉、副肝静脉、下腔静脉以及侧支循环血管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下腔静脉病变的准确性为100%,主肝静脉病变的准确率为97.62%,副肝静脉的准确率为85.71%。结论BCS病变显示依赖于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扫描时间的把握、扫描参数的合理性和扫描方法的正确性。

  • 标签: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管造影 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定量病理学是用各种手段和分析方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量化角度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及病变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的一门科学,是传统病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补充^[1]。近来定量病理学应用于大肠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大肠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就形态结构定量,DNA定量,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子病理学定量,免疫组化定量及三维结构重建等应用于大肠癌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定量病理学 大肠癌 应用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击入法制备寰椎侧块螺钉钉道的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新鲜成人寰椎标本26具,男女各13具,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用尖嘴咬骨钳咬除寰椎后弓进钉点骨皮质,用锤子将直径为3.0mm的钻子缓慢击入,冠状面保持垂直,矢状面向头侧倾斜约5°。临床应用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7.5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新鲜ⅡC型齿状突骨折6例,齿状突发育不全3例。应用钉棒系统9例,钉板系统7例。术前JOA评分5.1~10.6分,平均7.5分。结果:CT超薄扫描显示52枚标本钉道中,3枚螺钉的钉道方向不佳,2枚螺钉的进定点不准确,1枚螺钉的进钉点和钉道方向均不准确,正常的患者中寰椎侧块钉道长28~32mm。临床的32枚钉道制备中,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平均30mm。平均手术时间2h,平均出血量300ml,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1例患者打入寰椎侧块钉道时损伤该部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并打入另一侧钉道,待该侧螺钉打好后另外一侧出血已停止,在固定这一侧螺钉。超薄CT显示32枚螺钉位置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的齿状突均骨性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2~15.7分,平均14.3分。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徒手击入技术制备寰椎侧块螺钉钉道简单、可靠。

  • 标签: 寰椎侧块 螺钉 徒手技术 击入法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中直肠及其系膜的分离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6年10月间129例直肠癌行TME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在对直肠及其系膜的分离中(不包括会阴部操作)平均出血40(10—350)ml,保留腹下神经98例,术后发生尿潴留8例,1月后恢复;吻合口漏1例,行横结肠造口后愈合;切口感染6例,经换药后愈合,全组无输尿管及骶前静脉丛损伤。115例平均随访3.5年,15例死亡,局部复发7例,远处转移16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2.5%和65.2%。结论术者必须熟悉盆腔解剖关系,完善的止血和如何使直肠前后间隙及侧韧带等得到最大程度的暴露是TME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细胞、组织或有机体蛋白质组的新兴学科,包括蛋白质提取、生物质谱和生物信息学三部分。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无创性诊断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肾毒性及肾移植术后感染等方面的研究与初步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肾移植
  • 简介:背景:微骨折技术常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虽然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但有关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骨修复技术影响临床结果的因素。方法:48例关节稳定性正常、有症状的单发股骨髁全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微骨折技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至少24个月,采用公认的功能评分系统、主观评分及软骨敏感MRI扫描序列进行前瞻性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优良者32例(67%),可12例(25%),差4例(8%)。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国际膝关节论证委员会(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身高体重指数小可以获得日常生活能力和SF-36的高评分,身高体重指数〉30kg/m^2者得分最差。术前病程短于12个月者可以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p〈0.05)。24例接受MR检查的病例显示13例(54%)软骨修复、充填好,7例(29%)充填中等,4例(17%)充填差。充填程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所有充填好的病例功能均有所改善,而充填差的病例不仅功能改善有限,而且24个月后出现功能评分降低。结论:通过2年以上的随访证实,采用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术后功能。软骨修复、充填好,身高体重指数小及术前病程短者可以获得最佳的短期疗效。身高体重指数大对短期疗效有负面影响,软骨修复、充填差的病例疗效维持时间短。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膝关节软骨损伤 治疗性研究 微骨折 分组研究 身高体重指数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从1989年5月至1992年11月.应用钛制轮钉技术在前臂建立血液透析血管内瘘64例。手术方法是在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之间作3cm弧形切口.游离出这两根血管。用4号线分别结扎动脉,静脉远心端.近心端分别上血管夹。切断血管.修整断端.用0.05%肝素液冲洗血管腔。用蚊式血管钳稍扩张血管.使动.静脉管径一致。

  • 标签: 钛制轮钉技术 血液透析 内瘘 桡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