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端粒酶 HTERT 化疗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腰腿痛患者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腰腿痛就诊于我院脊柱骨科门诊的329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抽烟史、职业等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其腰痛程度。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根据BMI值分为正常组(BMI〉18.5kg/m^2-〈24.0kg/m^2)、超重组(BMI≥24kg/m^2-〈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所有患者均已行腰椎MRI检查,采用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分析腰椎每一节段椎间盘。统计分析腰腿痛患者中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规律。结果各组患高血压情况:肥胖组26例(40.6%),超重组27例(22.0%),正常组17例(12.0%),肥胖组与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的比例、抽烟的比例及职业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2)节段各组3级椎间盘,肥胖组为20例(31.3%),超重组为33例(26.8%),正常组为26例(18.3%),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L(1-2)节段的3级椎间盘比例显著增高(P〈0.05)。L(2-3)节段中3组之间不同分级的椎间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4)节段各组1-2级、4级、5级椎间盘,肥胖组分别为14例(21.9%)、18例(28.1%)、4例(6.3%),超重组分别为41例(33.3%)、27例(22.0%)、2例(1.6%),正常组分别为68例(47.9%)、20例(14.1%)、0例(0.0%),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及超重组L(3-4)节段1-2级椎间盘比例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L(3-4)节段4级、5级椎间盘比例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各组3级、4级、5级椎间盘,肥胖�

  • 标签: 腰腿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中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中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术后 细胞免疫功能 复发 相关性
  • 简介:亨廷顿病(huntington’sdisease,HD)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发生癌症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其一级亲属及一般人群,预示着HD患者体内应该存在某些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活性物质。近些年来亨廷顿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protein1,HAP1)因与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HD的发病机制从而倍受关注,论文就HAP1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括阐述,以期为预测肿瘤发生发展提供一种功能性分子标志物。

  • 标签: 亨廷顿蛋白 亨廷顿相关蛋白1 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生存质量 希望水平
  • 简介:目的描述食管癌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SAS)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G)对癌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食管癌的症状群,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和不同症状群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同时受多种症状困扰,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疲乏为180(94.6%),(6.13±1.65)分;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3.53±12.44)分,处于中等水平。评分最低为情感状况(14.37±4.72)分,最高为社会/家庭状况(17.45±3.40)分;食管癌患者存在胃肠道、情感及病感3种症状群,且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P〈0.05);胃肠道症状群和病感症状群是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症状多,受多个症状群困扰,生活质量水平中等。护理人员应根据症状群特点,制定更高效、更个体化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症状群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α-连接蛋白(alpha-cmemn,α-Cat)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胃黏膜活检及手术切除的胃癌病理标本96例,癌旁组织96例,对照标本1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组织中α-Cat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α-Cat在胃癌组、癌旁组织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56.2%、100.0%,胃癌组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组和对照组(P〈0.05);96例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α-Cat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组(46.3%vs59.2%,P〈0.05);α—Cat阳性率在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69.1%vs10.7%,P〈0.01),但α-Cat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无密切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α-Cat的表达逐渐上调。胃癌组织中α—Cat的表达与Hp感染相关,提示Hp感染可通过对α-Cat表达的影响,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α-连接蛋白(alpha—eatenin)
  • 简介:背景与目的: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为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现已证实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人脑胶质瘤中PTEN、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及磷酸化局部黏着斑激酶(FoealadhesionkinasepY397,FAKpY397)的差异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探讨人脑胶质瘤PTEN与FAKpY397及MVD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PTEN、FAKpY397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计数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结果:PTEN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和正常脑细胞的胞浆;PTEN蛋白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组织中,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相应降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有无吸烟史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pY397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织中,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FAKpY397的阳性表达率相应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VD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计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VD在III、IV级胶质瘤组的计数明显高于I、II级胶质瘤组(P<0.01)。PTEN与FAKpY397在各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TEN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二组之间的MVD计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EN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组织的病理分级有关,提示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可作为预测胶质瘤侵袭性的分子标志;PTEN表达与胶质瘤组织的MVD、FAKpY397均有良�

  • 标签: 胶质瘤 PTEN FAKpY397 MVD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突变情况,探讨mtDNA基因突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Ⅱ扩增并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50例胃癌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检测到突变,突变率为26%,类型以点突变G→A为主.在13例突变的胃癌组织中共有10个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发生了突变,其中引起编码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有3个.结论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 标签: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 胃癌
  • 简介:结肠穿孔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研究的目的为分析近年来临床上通过结肠镜下治疗疾病时导致的医源性结肠穿孔。日本的4家肿瘤研究中心,回顾性调查每个中心的医疗文件记载中有关内窥镜检查的数据库。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获取相关资料。我们评估那些数据,包括近年新发展的治疗操作,例如内视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金属夹。

  • 标签: 结肠穿孔 镜下治疗 医源性 多中心研究 日本 内窥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3.0TDCE-MRI参数与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高直肠癌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患者68例,通过3.0TDCE-MRI及处理工作站测量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e)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直肠癌不同病理分期的Ktrans、Kep、Ve值及其相关性。结果在直肠癌不同病理T分期中,肿瘤Ktran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ep及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癌不同病理N分期中,肿瘤Ktrans值、Kep值、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肿瘤Ktrans值等于0.869min-1为判断直肠癌病理T分期(早/晚期)诊断阈值时,其诊断灵敏度为59.0%,特异度为99.0%。直肠癌病理T分期与Ktrans值呈正相关(r=0.403,P〈0.01)。结论直肠癌T分期与肿瘤Ktrans值呈正相关,DCE-MRI参数可为直肠癌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DCE-MRI 病理分期 诊断
  • 简介:Lynch综合征(Lynchsyndrome)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Lynch综合征患者常患有多种原发性肿瘤,女性患者中子宫内膜癌与之最为密切,称为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目前,对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无大样本的数据研究,对其筛查及随访缺乏统一策略。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重视,作者对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要点及筛查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LYNCH综合征 错配修复基因 子宫内膜癌
  • 简介:随着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仅骨质强度低,而且机体的平衡性及肌肉的协调能力较差,使得老年人更容易跌倒从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标签: 髋部骨折 心脏并发症 老年 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疗及预后因素,提高对疾病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7~80岁;病变位于左肾34例,右肾26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4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6例。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其中Ⅰ型35例,Ⅱ型25例。肿瘤平均直径5.0cm(1.9~12.0cm)。肿瘤TNM分期:pT1~T2期51例,pT3~T4期9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49例,Ⅲ~Ⅳ级11例。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伴有癌栓,5例发生远处转移,6例死亡。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分型、是否有远处转移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是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少见类型,Ⅱ型比Ⅰ型预后差,病理级别与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总体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乳头状瘤 乳头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疗后复发与转移导致了放射治疗的失败,而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抗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干细胞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等多种潜能,是食管癌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概念的提出为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治疗提供了新视野。食管癌干细胞放射抗性的相关机制错综复杂,其中涉及凋亡基因的调控、DNA损伤修复能力、细胞周期状态以及多种分子信号通路的改变。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干细胞 放射抗拒
  • 简介: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卵巢癌的诊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究其原因,主要与卵巢癌难以在早期发现有关。因此,寻找有效的卵巢癌早期检测手段,尤其是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改善卵巢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一直是卵巢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 标签: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早期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筛选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无术后并发症组与术后并发症组。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肿瘤学特征以及术前、术中相关指标,分析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8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38例)和非并发症组(10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38/138)。术后并发症与患者性别、年龄、ASA评分、AFP升高(〉400mg/ml)、恶性肿瘤、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输血显著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肝恶性肿瘤(OR=8.8,95%CI:2.1~36.6)、手术时间(OR=1.010,95%CI:1.005-1.012)及术中出血大于1000ml(OR=3.1,95%CI:2.0-7.5)是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恶性肿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大于1000ml是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肝切除应该在大的医疗中心并由富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施行,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survivin、VEGF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1.1%(44/72)、79.2%(57/72)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10.0%(2/20)、15.0%(3/20)(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和五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VEGF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VEGF基因 免疫组化法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黄芩素(5、10、20、40、80μg/ml)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试验评价黄芩素(80μg/ml)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ting检测黄芩素(20、40μg/ml)对HT-29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因子(NF)-κB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以未加黄芩素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芩素对细胞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素处理后的细胞迁移能力及STAT3和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53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可能与上调细胞中p53、降低STAT3和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芩素 结肠癌 增殖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