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Caspase-3和bcl-2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银屑病患者经卡泊三醇治疗前后皮损及非皮损区皮肤中Caspase-3和bcl-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卡泊三醇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bcl-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银屑病 卡泊三醇 CASPASE-3 BCL-2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正常人皮肤标本,分离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培养细胞中加入PBS、雌激素、BMP-2刺激,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情况,通过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BMP-2mRNA表达情况。结果雌激素和BMP.2处理组细胞增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处理组BMP-2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可上调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MP-2mRNA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皮肤 BMP-2 雌激素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

  • 标签: B淋巴细胞 淋巴瘤 原发性
  • 简介:目的观察2%酮康唑洗剂对炎热地区部队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特发性瘙痒症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69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咪唑斯汀单用治疗,安慰剂组40例,给予安慰剂联用咪唑斯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随访。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并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行整体疗效评估;利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症状积分、DLQ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结束时,试验组有效率为65.22%,对照组为62.50%,安慰剂组为65.00%;3组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DLQ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试验组有效率(50.72%)显著高于对照组(21.43%)和安慰剂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DLQI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增高,但试验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酮康唑洗剂联合咪唑斯汀能有效改善慢性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的远期症状,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瘙痒症 特发性 酮康唑 咪唑斯汀 远期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二氧化碳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8例在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连用12周,对照组48例单用激光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2.5%对照组为66.67%,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9.44,P〈0.01).结论:二氧化碳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 标签: 尖锐湿疣 二氧化碳激光 咪喹莫特
  • 简介: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对临床复发的影响。方法:86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CO2激光治疗后加做ALA-PDT光动力治疗。治疗后第1、2、3、4、6、8、12、24周分别进行随访。随访中发现复发疣体采用CO2激光治疗。结果:82例完成全部观察疗程,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在随访第3周开始至随访结束,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24周时,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80.95%,总复发率19.05%;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50.00%,总复发率为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A-PDT能有效减少CO2激光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复发率,安全性高。

  • 标签: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2 激光
  • 简介: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_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CO2激光治疗。每2周治疗1次,疗程6周。末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34%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0);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和溃疡,治疗组发生率为26.67%,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09)。结论: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周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 简介:目的:研究57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应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14例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均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外阴及分泌物擦净。对照组仅用蘸有50%三氯醋酸的棉棒涂于患者患处。观察组采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治愈率为78.9%低于观察组的治愈率93.0%。在后期随访调查中,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04%、12.28%、7.02%、12.28%、7.02%;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5%、1.75%、0.00%、1.75%、0.00%。对照组的总复发率为52.63%,远高于观察组的复发率7.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未见明显影响妊娠进展新生儿HPV感染、新生儿畸形病例发生。结论:三氯醋酸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对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孕妇的妊娠进展能正常进行,不受影响,胎儿发育情况良好。

  • 标签: 尖锐湿疣 妊娠 三氯醋酸 重组人干扰素Α-2B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短暂性尿失禁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尿道2微米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患者80例,分成A、B、C、D四组,各20例,分别行观察等待、提肛肌功能训练,中药结合针炙治疗,盆底生物反馈结合提肛肌功能训练治疗,对尿失禁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5~62d(18±2.4)d,B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4~52d(17±1.8)d,C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4~17d(9±1.2)d,D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3~15d(8±0.8)d。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并发尿失禁,中药结合针炙治疗和盆底生物反馈结合提肛肌功能训练治疗效果均较理想,明显优于单纯提肛肌功能训练及观察等待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激光疗法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尿失禁 生物反馈 中药疗法
  • 简介:目的: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治愈泛发性生殖器疱疹1例。方法:盐酸伐昔洛韦片口服,次0.3g,1日2次,空腹服用,间歇治疗10个月;重组人干扰素a-2b100万U局部封闭,3天1次,连用10个月;结果: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已治愈患者外阴部及阴道各处的生殖器疱疹。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伐昔洛韦 重组人a-2b干扰素
  • 简介:目的:研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CU)患者外周血Thl/Th2的细胞因子(IL-2、IFN-γ、IL-4)的协调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CU的患者75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半年,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清测定IL-2、IFN-γ、IL-4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7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U患者的IL-2、IFN-γ、IL-4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IL-2、IFN-γ表达分别增加了26.18%、29.81%,IL-4表达降低了2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CU,可调节IL-2、IFN-γ、IL-4的表达水平,说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可调节Thl/Th2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功能,进而缓解CU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粉尘螨 慢性荨麻疹 TH1/TH2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CO2点阵激光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15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接受CO2点阵激光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对照1组采用CO2点阵激光单一疗法,对照2组采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单一疗法。于治疗第2、4、8周记录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分,比较三组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4周后,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但与对照2组无明显差别;治疗8周后,有效率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2.25、11.00;P值均〈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节性痒疹 CO2点阵激光 丙酸氯倍他索乳膏
  • 简介:目的检测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录调节因子E2F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活化型EGFR和E2F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化型EGFR在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膜上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而且,活化型EGFR和E2F在CA皮损中的双重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活化型EGFR表达的增强导致核内转录因子的激活而参与CA的增殖病变。

  • 标签: 尖锐湿疣 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录调节因子E2F
  • 简介:目的:旨在调查一般成年人群自我评估的面部皮肤敏感发生率及其不同模式,以及与性别和日光敏感度的关系。方法:用标化11项调查表调查人们在过去一年间的过敏反应经历。这些问题探讨了皮肤敏感的不同模式:模式Ⅰ(与血管反应相关的颜面潮红),模式Ⅱ(对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皮肤反应),模式Ⅲ(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皮肤反应),针对女性的模式Ⅳ(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皮肤发疹)。附加项目同时针对女性和男性,包括日光敏感度。问卷调查在与“SupplémentenVitaminesetMinérauxAntioxydants”(SU.VI.MAX)队列有关的一个大样本中年人群中进行。结果:61%女性(n=5074)和32%男性(n=3448)自我报告有敏感性面部皮肤,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降低。在同年龄组中,女性发生模式Ⅰ、Ⅱ、Ⅲ的几率(分别为78%,72%和58%)高于男性(分别为56%,48%和28%)。绝经前女性发生模式Ⅳ的几率为49%,而修须后男性为41%。日光敏感被认为是皮肤敏感度的主要因素。因素分析显示皮肤白晰的个体常发生与模式I相关的反应;皮肤发红和烧灼感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关(模式II)。结论:皮肤敏感是常见问题,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与男性和女性性别相关。

  • 标签: 面部皮肤 光敏感度 自我报告 成年人群 队列 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