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抗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每日4次,治疗组加用抗敏滋肝明目汤口服,每日2次,治疗14天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色甘酸钠滴眼液。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抗敏滋肝明目汤 色甘酸钠滴眼液
  •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03/2011-04在邢台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虹膜嵌顿术的深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例26眼,全部的病灶的范围均〈(5×5)mm2,角膜刮片检查真菌菌丝全部为阳性;前房积脓(+),病灶均较致密,术前不能确定病灶累及深度;在术中,当病灶剖切至接近后弹力层深度时,根据临床特点,对于病灶累及角膜全层,但直径≤1mm的患者,人为在残余病灶的近周边处刺透角膜,造成角膜穿孔,自角膜穿孔或破溃处注吸前房积脓和抛光内皮斑后,将相邻近的虹膜嵌顿在角膜穿孔处,并用缝线固定1~2针,最后行结膜瓣遮盖术,尽量保持水密,术后继续给予抗真菌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患者26例中有5例在病灶剖切中自行破溃,3例在病灶剖切中不慎切透,18例角膜基质床在剖切过程中完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44±2.21d;24例感染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2%;2例因感染未控制而改为角膜移植术,最终控制感染。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是治疗小范围的全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控制感染,为以后的增视手术创造条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结膜瓣遮盖术 真菌性角膜溃疡 虹膜嵌顿术
  • 简介:<正>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眼病之一,在角膜盲中居首位。既往采用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浅层单瘤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则疗效不佳,并且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宿主细胞也受到损伤。无环鸟苷(Acyclovir或Acycloguanosine,简称

  • 标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应用治疗 抗病毒药物 虹膜睫状体炎 无环鸟苷 局部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多西环素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后,多西环素组予3g/L多西环素眼液点眼,对照组予眼液溶媒点眼。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7,14,21d观察计算炎症指数,角膜取材后进行病理切片及炎症细胞计数,行ICAM-1的ELISA检测。结果: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较对照组轻,炎症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炎症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大鼠角膜的ICAM-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以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的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ICAM-1的表达。

  • 标签: 多西环素 碱烧伤 角膜 炎症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眼压、治疗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氟米龙滴眼液对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氟米龙滴眼液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