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牙齿漂白剂增白牙齿的效果,建立用色度学分析手段研究牙齿漂白剂增白牙齿效果的方法.方法:将16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三个实验组,经过两周的临床实验,分别用Vita比色板法和数码照像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分析并比较实验前后牙面Vita色度和色差△E*ab的变化.结果:¨8名受试者完成实验,三个实验组间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量等基本情况方面分布均衡;两种漂白剂使用两周后,牙面Vita色度与实验前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前比较相差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漂白剂组△E*ab值相差非常显著(P<0.01),两漂白剂组之间△E*ab值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建立了用色度学分析手段研究牙齿漂白剂增白牙齿效果的方法,用该方法研究表明,两种漂白剂都具有增白牙齿的效果,并且它们增白牙齿的效果之间没有差别.

  • 标签: 牙齿漂白 受试者 效果 牙面 实验 空白对照
  • 简介: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有限元分析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建立牙颌组织有限元模型是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回顾相关文献,对牙颌组织有限元建模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颌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正颌手术模拟研究方法方法:将颌面畸形患者CT断层图像利用Simplant软件行颅颌面骨组织三维重建,截骨,构建颅颌面骨树状结构模型。在虚拟环境碰撞模型上行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颏成形的手术模拟。结果:该系统形成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可从任意视角观察,清晰逼真。运用系统工具进行骨组织的旋转、平移等手术模拟操作,实现了操作者与模型的交互作用,图像及触觉感知实时反馈,沉浸感强。应用该方法实现了正颌手术设计、虚拟操作及术后效果预测。结论:颅面三维虚拟正颌手术系统可以行正颌手术模拟及手术操作训练,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图像反馈和力、触觉感知的手术模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虚拟现实 正颌外科 手术模拟 可视化 触觉感知
  • 简介:目的: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 标签: 牵引拔牙 截冠 压迫下牙槽神经 埋伏阻生牙
  • 简介:目的:记录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牙合)的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的正中关系,评价体位和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记录的影响.方法: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牙合)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D5A型全调节式咬合架上,对6例需要建(牙合)的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在不同体位下髁位的可重复性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的记录有一定影响.在前后方向,用双手扶持法BMP所获得的正中关系改变很小,且以仰卧位的变化最小;面颏点诱导法LCPG在2种体位下的位移量大,接近0.8mm.在上下方向,LCPG的位移量稍大于BMP,接近0.3mm.比较LCPG和BMP,在仰卧位,在前后方向上,LCPG和BMP之间存在0.65mm的均差,在上下方向存在0.17mm的均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立位,在前后方向,LCPG和BMP之间存在0.41mm的均差,但在上下方向的均差非常小(p>0.05).结论:操作方法及体位对正中关系的记录有一定影响,临床若考虑采用BMP记录颌位,最好选用仰卧位进行记录,若考虑采用LCPG记录颌位,建议选用直立位进行记录,以提高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体位 操作方法 重度磨耗 正中关系 记录 中老年
  • 简介: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加工方法及组成不同的双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s,BCP)的骨引导的能力和骨愈合的模式。材料和方法:1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每只兔子颅顶有4个8mm环形缺损.每个缺损代表一个组别:对照组.实验组:BCP1.70%HA(羟基磷灰石).30%β-TCP(β-三磷酸钙):BCP2,30%HA,70%p-TCP;BCP3,20%HA.80%D-TCP。兔子在第2周(n=5)或第8周(n=5)在处死后进行组织学及组织计量学分析。结果:在双磷酸钙(BCP)组的骨增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第2周或第8周新骨形成量无明显差异。在第2周,BCP3组的双磷酸钙的吸收作用远大于BCP1和BCP2组.然而在第8周.BCP2和BCP3的这种差别变得不明显。BCP组问新骨形成的模式和材料的吸收有明显差异。在BCP1组中.新骨在剩余颗粒中呈线性排列,在BCP2组中,可观察到丝状伪足状新骨形成;在BCP3组中.可见分散在剩余颗粒中的胶原蛋白片段及颗粒表面的裂隙状不规则新骨形成。结论:在本研究中.特定的HA、β-TCP比例对新骨形成和空间的保持无明显影响。而组间观察到的骨愈合模式的差别可归因于加工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双磷酸钙(BCPs)的物理化学属性的差异。

  • 标签: 骨再生 骨替代物 双磷酸钙
  • 简介:近年来,为减少正畸患者的射线暴露并出于对放射安全的考量,正畸医生已经逐渐运用颈椎骨代替手腕骨作为判断骨龄的参考依据。随着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学中的运用,利用锥形束CT检测颈椎骨龄逐步得到应用。本文就基于锥形束CT数据重建颈椎二维图像的矢状面与水平面断层图像分析方法、基于锥形束CT数据重建颈椎三维图像的椎体体积与骨密度分析方法、基于颈椎的锥形束CT数据判断骨龄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骨龄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3种应急治疗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首诊就诊于泉州市石狮市医院口腔科的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患者189例(患牙189颗,均为前磨牙或磨牙),分别采取开髓失活法(A组)、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B组)及牙髓摘除术(C组)进行应急治疗.5~7d后复诊,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3种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A组为71.4%(40/56);B组为89.2%(58/65);C组为92.6%(63/68).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治疗后A组有3例发生急性根尖周炎,B组和C组各有1例.结论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与牙髓摘除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应急治疗 止痛效果
  • 简介:目的:提供在三维方向上清晰显示半月神经节的MRI成像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排除颅内占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区进行增强T1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SET1)、T2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造影(3D-TOF)、三维快速静-动稳态采集序列(3DFiesta)4种序列的MR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读片、测量,并利用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分割半月神经节(TGG)。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不同序列间存在显著差异,边缘清晰度依次为增强FRFSET2、增强3-DFiesta、增强3-DTOF、增强FSET1,内部清晰度依次为增强3-DFiesta、增强FRFSET2、增强3-DTOF、增强FSET1。在增强FRFSET2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5mm,宽度平均值9.3mm,厚度平均值12.5mm;在增强3-DFiesta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45mm,宽度平均值9.45mm,厚度平均值11.65mm,两者无显著差异。图像分割成功率增强FSET1为0,增强FRFSET2为85%(17/20),增强3-DTOF为60%(12/20),增强3-DFiesta为90%(18/20)。增强3-DFiesta与增强FSET1、增强3-DTOF有显著差异,增强FRFSET2与增强3-DFiesta无显著差异。结论:TGG的MRI最佳显示方法为增强3-DFiesta,为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过程中TGG的图像分割和CT/MRI配准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开展三叉神经痛TGG水平的X刀或γ刀治疗提供影像学上的指示。

  • 标签: 半月神经节 MRI 增强3-DFiesta 增强FRFSET2 图像分割
  • 简介: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法对釉质钙含量及表面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颗人离体前磨牙牙冠从中间分为颊舌两部分,随机取其中一部分为实验侧,另一部分空白对照,30颗用于内着色模型的研究;42颗用于漂白实验,实验侧分别给予A组15%过氧化脲(CP)、B组15%CP与30%HP联合漂白、C组30%过氧化氢(HP),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观察和测量标本。结果:各组漂白后釉质中钙含量明显减少(P〈0.001),且A组与B、C组相比釉质脱钙最重(P〈0.01),B、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漂白因疗程短且釉质脱钙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漂白 牙釉质 扫描电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B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C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D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各组牙齿充填完成后将根尖5mill内牙根垂直牙长轴每隔1mm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a=0.05。结果C组在根管峡区充填效果最差,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充填效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K锉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组合不适合根管峡区的充填。

  • 标签: 根管峡区 根管预备 热牙胶 冷侧压
  • 简介: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系统中不同的使用方法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255颗拔出的牛牙颊面进行研磨以暴露出平坦的牙本质表面,再将牙齿分成4个实验组,使用4种自酸蚀粘结系统.分别为OneUpBondFPlus,ClearfilSEBondXenoⅢ.以及FuturaBondNR.对照组为传统的酸蚀;中洗粘结系统AdperSingleBond2。所有实验组均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或两层的自酸蚀粘结剂.再将复合树脂粘结至牙本质.24h后在一个万能试验机上以1mm/min的速度对试样进行剪切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以及Tukey检验(5%)。结果:不同的粘结剂类型、使用方法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所有粘结系统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主动使用两层自酸蚀粘结剂产生的平均粘结强度要明显高于被动使用的。结论:主动使用自酸蚀粘结剂能有效增加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而且不同的使用方法对粘结的影响取决于所测试的粘结剂类型。

  • 标签: 自酸蚀粘结 粘结强度 牙本质
  • 简介:本病例描述1例左侧上颌中切牙水平根折伴脱位的治疗过程。一名17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自诉其17d前发生运动意外.其间未对外伤患牙进行任何的应急治疗。因患牙复位失败.取出牙齿的冠方部分及断根,对冠方部分行口外根管治疗后进行再植,并用牙弓夹板将其固定在生理位置4周。通过术后1~6年的跟踪随访.结果提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术后24个月再植牙达到了预期的低咬合状态。经测量.术后6年再植牙咬合距离降低约1mm。

  • 标签: 脱位 水平根折 牙再植 牙弓夹板 根管治疗
  • 简介:经卫生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学习班”,将于2003年10月13-17日在成都举行。学习班将针对临床口腔医生开展临床口腔科学研究工作存在的选题难、设计难、论文撰写难及发表难等问题,

  • 标签: 学习班 临床医学 科研设计 口腔科学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华西口腔医学院
  • 简介:Sturge—Weber综合征(SWS)表现为面部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眼部血管畸形和(或)颅内血管畸形,由于3种症状往往不同时存在,因此.此病临床表现多样。SWS系散发性和先天性,鲜红斑痣的发生率为311000,至今无确切资料能够统计SWS患者的数量,但推测其发生率为1/2-5万。该文综述SWS的临床特点及其病理生理学,但此病的病因仍不明确。最近,神经影像学进展使人们认识到脑血流的破坏可导致神经损伤的持续性发展,但此理论有其局限性,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颅内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量化 鲜红斑痣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性。构建6、12、24h生物被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麦角甾醇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未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高效和可靠。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株 生物被膜 麦角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调拌方式(人工,机调)下,2种藻酸盐印模材(金玛克专用,普通藻酸钾)精度的变化。方法:按调拌方式和印模材种类分4组:A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金玛克印模材;B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藻酸钾印模材;C组为人工调拌金玛克印模材:D组为人工调拌藻酸钾印模材。采用特制的金属模具取模后灌注石膏模型,再测量模型尺寸变化差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机调的2种印模材精度均好于人工调拌组;而金玛克专用印模材在机调组中的精度好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人工调拌下金玛克印模材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的精度差值差别并不显著。结论:使用自动调拌机调拌的印模材精度优于人工调拌,而以专用的印模材精度最高。

  • 标签: 藻酸盐印模材料 调拌 精度
  • 简介:长期以来.中国的口腔医学专业与欧美的牙科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体制及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以培养口腔门诊通科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主.整个教学体系倾向于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后者以培养具备基本医学知识的牙科从业者为目标.教学范围涵盖了牙科医生(dentist)、牙科技师fdentaltechnician)、牙科手术助理(dentalsurgeryassistant)、洁牙员(dentalhygienist)等。

  • 标签: 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教育 教育理念 牙科医生 改革 口腔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