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和鉴定成年小鼠心脏干细胞的方法并初探其离子通道特性。方法和结果:(1)分离Langendorff法灌流小鼠心脏,用胶原酶酶解法制备单个心肌细胞,差速离心法将较大的细胞(如心室肌细胞)和较小的细胞分离卉。取用较小细胞,用c-kit抗体孵育后,然后用免疫磁珠分离分离心脏干细胞。

  • 标签: 成年小鼠 心脏干细胞 培养鉴定 离子通道
  • 简介:从地构叶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及波谱特征分别被鉴定为香叶木素,5,7,3'-30H-OCH3黄酮(1),木犀草素5,7,3'4'-4OH黄酮(2),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4″-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3″,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4),穗花杉双黄酮(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构叶得到,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构苷。

  • 标签: 地构叶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鉴定 大戟科
  • 简介:毛细管电色谱(CEC)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微分离技术.在此系统介绍了CEC在分离分析手性对映体上的主要分析方式,并对影响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作了介绍.

  • 标签: 毛细管电色谱 对映体 手性拆分 分离分析
  • 简介:从夏枯草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1和5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2~6,经波谱法和化学法鉴定为3,4?a-三羟基苯丙素丁酯1?a,?a,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2)?a,?a,24-三羟基齐果-12-烯-28-酸(3)?a,?a,24-羟基乌苏-12-烯-28-酸(4)?a,?b-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和?a,?b-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5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夏枯草 苯丙素 三萜 3 4 a-三羟基苯丙素丁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3例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针护组(37例)。常规组根据手术需求实施常规护理,针护组在常规组增加针对性干预措施,监测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变化,并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针护组术后

  • 标签:
  • 简介:目的:提取分离丹参、黄芪有效部位,对有效部位的质量进行控制;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学(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中药丹参、黄芪有效部位的最佳配比,为两者的配合应用提供依据:观察丹参、黄芪小复方对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影响;对丹参、黄芪小复方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1.提取分离丹参、黄芪有效部位,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有效部位中隐丹参酮含量、

  • 标签: 条件位置偏爱 中药丹参 吗啡依赖 黄芪 有效部位 提取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部位性眩晕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八月到2021年八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90名老年 BPPV病人为研究对象,选择90名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非 BPPV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影像学和化验指标,对老年人 BPPV的发病特征进行了临床分析,应用单一 Logistic回归方法对老年 BPPV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研究组大血管狭窄、腔隙性脑梗死、大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血管病 老年
  • 简介:目的研究越南抱茎茶花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并分离提纯多酚化合物,为对其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研究越南抱茎茶花、叶及金花茶花、叶的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比较;采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4种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用福林酚比色法(福林酚法)测定茶多酚含量并与抗坏血酸进行比较;通过萃取、过柱、重结晶而分离提纯多酚化合物。结果越南抱茎茶花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越南抱茎茶花的黄酮含量最低(1.52%),但其茶多酚含量最高(18.4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个单体化合物没食子酸。结论越南抱茎茶花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初步认为越南抱茎茶的茶花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相关性比较大,结合其民间用法推测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越南抱茎茶花 抗氧化活性 含量测定 提取分离 护肤产品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分离恩替卡韦光学异构体。恩替卡韦化学结构中有3个手性原子,恩替卡韦有7个光学异构体,其中有6个非对映异构体,1个对映异构体。在SymmetrixODS-AQ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卡韦与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在DaicelCHIRALPAKAD(4.6mm×250mm,10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卡韦和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检测波长为254nm。非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1,非对映异构体-2,非对映异构体-3)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71,0.0376,0.0377μg/mL和0.124,0.125,0.126μg/mL。对映体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4和0.46μg/mL。非对映异构体-1,非对映异构体-2,非对映异构体-3和对映异构体的精密度分别为0.36%,0.44%,1.04%和0.67%。对映异构体的回收率为98.4%–100.5%。该方法可用于控制恩替卡韦光学异构体的杂质限度。

  • 标签: 恩替卡韦 手性分离 非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 HPLC-UV
  • 简介: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章节是《酶工程》课程的重点部分,涉及60多种技术和方法。学生在初学时易出现理解困难和记忆混乱的情况。笔者经过几年的酶工程教学科研探索与实践,以A级和B级生物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方法教学为对照,采用"微课程"、"翻转课堂"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章节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开设酶分离纯化实验进行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具有更好的纯化方案的设计思路、实验课效果更佳。

  • 标签: 酶工程 教学改革 微课 分离纯化
  • 简介:目的: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合理抗菌药物选择。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对2004年检出的10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用抗菌药物中,以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药敏性最高,头孢他啶药敏率只有59.22%的药敏性,低于某些资料的报道。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率依次为亚胺培南、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其中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常规药物头孢他啶耐药率已较高。需联合用药。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药敏
  • 简介:摘 要:对白花丹参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体外抑制病原真菌活性研究。共从白花丹参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26株内生真菌,其中BHDSG-1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4%和75%,为白花丹参的生物防治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生真菌 病原真菌 分离 白花丹参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拨云汤联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并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计80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拨云汤 改良式耳石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总皂苷中水溶性甾体皂苷,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通过酸水解、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IR,NMR,MS,HMQC,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穿龙薯蓣总皂苷中分得2个甾体皂苷(1个水难溶性皂苷和1个水溶性皂苷),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皂苷(I),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3)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皂苷(II)。结论 II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穿龙薯蓣皂苷Dc。

  • 标签: 穿龙薯蓣总皂苷 甾体皂苷 穿龙薯蓣皂苷D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高效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ICR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方法,初步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以检测细胞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利用该方法纯化的BMSCs形态均一,多为梭形。第3代BMSCs进行流式检测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97%、90%;CD34、CD45呈阴性表达;且能够成功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结论: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高效分离、纯化ICR小鼠的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ICR小鼠 全骨髓贴壁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产后腹直肌分离症使用针灸结合肌筋膜重整方式的康复疗效。方法 临床研究对象选择2021.03~2023.03在我院接受产后腹直肌诊治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进行诊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筋膜重整方式进行诊治,观察两组患者双侧腹直肌间距、腹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诊治前两组患者脐上3cm、脐水平及脐下2cm双侧腹直肌间距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双侧腹直肌间距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患者脐上3cm、脐水平及脐下2cm腹围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腹围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SDS、SA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总满意率(96.67%)相对于对照组(80.00%)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3.33%)相对于对照组(73.33%)更高(P<0.05)。结论 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症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肌筋膜重整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缩小腹直肌间距、降低患者腹围、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诊治护理满意度、提高康复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肌筋膜重整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康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