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产后康复及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初产妇,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产后母乳喂养、产后康复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低于对照组,产后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产后康复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采取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产后抑郁情绪,提高产后母乳喂养,加速产后康复。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干预 初产妇 产后母乳喂养率 产后康复 产后抑郁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中保温护理在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8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结果 术毕观察组患者的AD、NE、CR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术中保温护理 股骨骨折 应用价值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示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1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79例。其中,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标示。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统计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工作中,护理标示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示 手术室 护理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六西格玛管理对门诊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师质安全量意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剂科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2021年1月~2021年6月)和实施后(2021年7月~2021年12月)的门诊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师质安全量意识的情况,并以正式实施为时间节点,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 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观察组药品调剂差错为0.50%,较对照组的1.10%有显著降低(P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六西格玛管理 药品调剂差错率 药师质安全量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节质量管理用于降低骨科一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01月-2023年01月,选取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00例骨科一类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400例执行常规质量管理者归为对比组,400例执行环节质量管理者归入实践组。评析、处理二组的管理服务水平、切口感染发生。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管理后实践组的管理服务水平更高、切口感染发生更低(P<0.05)。结论:将环节质量管理应用到骨科一类手术治疗患者中,可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减少切口感染风险,适合普及。

  • 标签: 环节质量管理 骨科一类手术 切口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对住院药房医嘱退药、退药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我院住院药房于2022年7月开始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将实施前(2022年1月-6月)和实施后(2022年7月-12月)住院药房的质量安全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前后住院药房医嘱退药、退药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医嘱退药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退药管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对住院药房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 对住院房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减少住院药房医嘱退药,提高退药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质控小组管理模式 住院药房 医嘱退药率 退药管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针对其预防内瘘并发症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参与研究的患者共66名,按照平均分配方式展开分组,两小组名称分别是A组和B组,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结果 结果表明A组在护理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量多于B组,并发症发生比B组更高,(P<0.05)。结论 要实现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需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降低该血管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这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基本举措。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血液透析病人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结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DVT形成、DVT形成风险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DVT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DVT形成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效果突出,可有效预防DVT形成,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可借鉴。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挑选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筛选60例患者,其中30例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30例采取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介入治疗,纳入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预后。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神经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硫酸镁、硝苯地平与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高症,分析其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筛选本院妊高症患者为对象,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0月80例进行研究。保持组间均衡性,研究者按照计算机法将患者一比一分组,设置为参考组、联合组,均为40例。参考组治疗方案为(硫酸镁+硝苯地平),以此为基础联合拉贝洛尔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检测血压指标,统计不良发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硫酸镁 硝苯地平 拉贝洛尔 妊高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