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定布洛芬的含量。方法检测波长:263nm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液-乙腈(40:60)柱温:25℃。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0.75%(n=5)。结论此法准确;专属;精密。

  • 标签: HPLC法 含量测定 布洛芬片 消炎镇痛药
  • 简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拍片有没有辐射啊?”“医生,我上个月刚做的CT,现在还能不能做啊?”“今天拍片、明天做CT、后天做磁共振成像,该吃多少射线啊?”别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医疗辐射的知识.

  • 标签: 医疗辐射 磁共振成像 日常工作 医生 拍片 CT
  • 简介:摘要:目的 验证干果的清咽功能。方法 根据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中清咽功能评价方法,以不同剂量受试物连续灌胃大、小鼠一个月后,进行大鼠棉球植入实验、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及小鼠耳肿胀实验。结果可见,三个剂量组大鼠肉芽肿净量低于溶剂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组大鼠2h足趾肿胀率低于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果片 清咽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舒肝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的方法分别鉴别处方中陈皮、木香、厚朴、白芍;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处方中枳壳的含量,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结果,4个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27%,确定本品每片含枳壳以柚皮苷(C27H32O14)计,不得少于1.0m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舒肝质量标准,准确可靠,适应性好,能够更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标签: 舒肝片 枳壳 柚皮苷 TLC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舒肝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的方法分别鉴别处方中陈皮、木香、厚朴、白芍;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处方中枳壳的含量,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结果,4个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27%,确定本品每片含枳壳以柚皮苷(C27H32O14)计,不得少于1.0m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舒肝质量标准,准确可靠,适应性好,能够更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标签: 舒肝片 枳壳 柚皮苷 TLC HPLC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不同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将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明显肿块者27例;单纯致密小结节者11例;与对侧乳房比较呈不对称局限性密度增高者6例;X线未见肿块与结节,仅见泥沙样微细钙化者5例;X线未见异常,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内有不规则充缺、管壁僵硬者1例.结论:①致密肿块、边缘有毛刺是诊断乳腺癌较为可靠的依据.②泥沙样微细钙化是诊断早期乳腺癌非常重要的依据.③未见明显肿块与结节,仅见局部不规则密度增高团影者,应提高警惕,随访复查或进行活检,避免遗漏.④导管造影是诊断乳房溢液乳腺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X线 特征
  • 简介:X射线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维·康·伦琴1895年11月8日发现的,它具有波长短、穿透作用、莹作用、感光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X射线的这些特性应用于不同领域,医学、工业、农业、交通、边检等。在临床上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莹作用和感光作用的特性,用于透视或摄影检查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部的器官,如肺、心、肝、肾、胃等病变;利用X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医学上用以对某些肿瘤的放射治疗等。

  • 标签: 基层医院 X射线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不典型肺结核的 X诊断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8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X线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不典型淋巴结结核 15例;不典型栗粒性肺结核 10例;不典型干酪浸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乳腺癌又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疾病。乳腺X线摄影检查是诊断乳腺癌最可靠和简便的方法,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乳腺组织与其他组织不同,其密度、硬度和厚度不同,故乳腺X线摄影技术又不同于其他部位的X线检查技术。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从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出发,着重介绍了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质量控制路径。希望对广大从事乳腺疾病防治工作的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乳腺X线 摄影技术 质量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接收的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只服用替米沙坦,观察组治疗中同时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研究结合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数据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指标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替米沙坦片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考察苯扎贝特分散和苯扎贝特普通的溶出行为,为分散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测定光程1mm,转速50r/min,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在228nm处测定苯扎贝特的溶出曲线。结果:苯扎贝特在35.58~234.8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02%、1.24%(n=6),加样回收率符合规定。由实时溶出曲线可见,两种剂型前15min累积溶出百分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能全面、真实地描绘溶出曲线,为分散的质量控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及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苯扎贝特 分散片 溶出曲线 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缓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把所选的研究对象均等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试验组(n=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缓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用药有效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相比,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缓释联合治疗高血压效果更为显著,既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又可以积极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持续推广或研究。

  • 标签: 厄贝沙坦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以下简称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用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Hcy、舒张压、收缩压、叶酸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Hcy、舒张压、收缩压低于治疗前,叶酸高于治疗前。研究组Hcy、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参照组,叶酸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联合叶酸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Hcy、舒张压、收缩压,并能充分提高叶酸水平与疗效。

  • 标签: H型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叶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炎湿疹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我中心门诊部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糜烂和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炎湿疹 盐酸左西替利嗪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铝镁咀嚼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选取8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应用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和铝镁咀嚼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记录并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铝镁咀嚼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综合疗效,且其可以有效预防慢性胃炎的反复,对于患者预后健康水平的改善很有帮助。

  • 标签: 铝镁咀嚼片 多潘立酮片 慢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散光是指平行光线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圈的一种屈状态,多因角膜弯曲度不同所致.散光在屈不正病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也是矫治屈不正的重点.本研究对我院2001-2003年期间门诊记载的6014例3~80岁患者中散光的分布及散光屈光度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屈光不正 散光 屈光状态 统计分析 结果报告 弯曲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CC治疗雀斑的疗效。设置此次研究时间的区间范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邀请院内的40例雀斑患者参与到本次研究之中,依照随机的模式,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LPL治疗)与观察组(CC治疗)。对比两组的最终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疼痛感。结果:干预完成后,观察组的最终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疼痛感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雀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CC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CC光 雀斑 治疗有效率 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