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适用性很广FKM制样法。应用该技术可以从微米-纳米颗粒、微米-纳米纤维、微米-纳米膜或含有界面的试样中切取可供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薄膜,对微米-纳米材料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且制样效率高,薄区大,完整性好。对纳米材料微观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表征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纳米材料 微观结构 表征
  • 简介:日前,安徽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复杂难处理硫铁矿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与应用》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目成果是近10年技术进步总结和升华,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冬瓜山铜矿 综合利用 新技术 硫铁矿 鉴定 省级
  • 简介:为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我部决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推动重点地区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 标签: 废物综合利用 固体 工业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 简介:在普通酚醛树脂中直接掺杂氧化镍粉末,研究氧化镍掺量和炭化处理温度对树脂热解炭结构与氧化过程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综合差热分析仪等对掺杂改性树脂热解炭石墨化度、显微结构及氧化过程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埋炭条件下掺杂改性树脂在450-750℃炭化处理中三氧化二镍被逐级还原为一氧化镍和单质镍后,碳原子在镍颗粒上沉积生长,形成晶须、片状或块状结构热解炭,热解炭石墨化程度取决于炭化温度和氧化镍掺杂量,在高于1050℃炭化处理热解炭中出现明显石墨化炭峰,随着掺杂量增加,热解炭石墨化程度大大增加,氧化温度比普通树脂明显提高,且以3~5%掺杂量为佳。

  • 标签: 氧化镍 掺杂催化 酚醛树脂 石墨化
  • 简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预测材料组分、结构与性能,设计具有特定性能新材料,甚至可以模拟实验无法实现工作。密度泛函理论巧妙地将电子之间交换相关势表示为密度泛函,使得薛定谔方程在考虑了电子之间复杂作用后,依然可以利用自洽方法求解。利用CASTEP软件在不同机制下计算了立方氮化硼能带结构、电荷密度分布、状态密度、折射率谱、反射率谱、吸收谱。

  • 标签: 第一性原理 立方氮化硼 密度泛函理论 CASTEP软件
  • 简介:采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求解量子输运过程,探讨结构对称性对双量子点干涉仪中量子输运影响,结果表明,调节点一导线间耦合,导致双量子点干涉仪结构对称性和电子传输路径不同,使得电子隧穿并联双量子点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奇特性。当点一导线间耦合强度不同,两量子点中阶梯状平均电子占据数分离程度不同,且两台阶平缓程度也不同,证明了结构决定性能,也为设计可控量子器件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 标签: 结构对称性 点线耦合 双量子点干涉仪 量子输运
  • 简介:据相关媒体报导,美国杜克大学不久前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一种新超导材料——具有“三明治”结构锂硼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超过39K,刷新了现今最先进超导材料纪录。

  • 标签: 超导材料 硼化合物 三明治 结构 科学家 超导转变温度
  • 简介:为考查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燃烧催化剂在电厂煤粉炉中使用效果,在火电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助燃剂适用于煤粉炉,有增加煤发热量以及节能降耗效果,催化作用时效持续24小时以上;但仍有添加量偏大等问题,有待后续试验完善。

  • 标签: 纳米结构 节煤 降耗 催化剂 煤粉炉
  • 简介:以JoncrylADR-4368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LA/PBAT)共混物,研究了该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Joncryl可以增加PLA/PBAT共混体系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共混物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Joncryl加入导致结晶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和结晶度下降;SEM断面形貌表明增容剂Joncryl加入使得共混两组分之间有较强界面结合力,增容效果显著。

  • 标签: PLA/PBAT共混 增容剂 形貌 性能
  • 简介:清华大学与山东海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实现了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可控制备纳米碳酸钙工业应用。应用该项新技术所制备纳米碳酸钙粒径分布窄,能耗低,二氧化碳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可控制备 反应器 微结构 膜分散 纳米颗粒 纳米碳酸钙
  • 简介:采用高频脉冲电铸工艺制备出了镍钴纳米复合块体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重点研究了复合块体沉积层表面形貌、相结构和结晶取向。结果表明.高频率和润湿剂添加对沉积层细化有重要影响,高频脉冲电铸能够获得微观组织致密、均匀复合块体材料。

  • 标签: 高频脉冲电铸 复合块体 晶粒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结合广义梯度近似,对Mg、Al不同浓度掺杂ZnO进行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Mg原子电子分布和Zn原子差异,Zn-4s向高能端偏移,而价带基本保持不变,使得禁带宽度增大。由于Al价电子比Zn多一个,掺杂Al使ZnO成为n型掺杂半导体,导致Zn0导电性增大。从对二者光学性质分析可以看出,掺杂Mg后并没使ZnO吸收谱吸收边发生明显移动,而掺杂Al使ZnO吸收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发生了蓝移现象。

  • 标签: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 简介:以平面环形微腔结构为核心器件,基于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参量振荡不稳定”效应,结合理论计算及ANSYS和Beamprop仿真,设计出基于环形微腔结构超高灵敏度位移传感器,特别是在1.55μm谐振波下,对所设计位移传感器进行了ANSYS力学仿真、Beamprop传输特性仿真以及输出特性数值模拟,论证了位移传感器可行性,并为以后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平面环形微腔 隧道效应 参量振荡不稳定 位移传感器
  • 简介:采用DTA、XRD、SEM、TEC(热膨胀系数)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加入K20前后LZAS系统微晶玻璃微观结构和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650℃晶化时,试样析出γⅡ-LZS和方石英晶体;725℃时,γⅡ-LZS逐渐转变为To—LZS晶体,并且出现β-石英固溶体;800℃时,p石英固溶体转变为p一锂辉石固溶体,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制得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在(50-130)×10^-7℃^-1(20-500℃)之间,其大小取决于晶相种类和含量。并且K2O加入降低了玻璃转变温度、粘度,抑制了玻璃析晶倾向,增大了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

  • 标签: K2O 微晶玻璃 微观结构 热膨胀系数
  • 简介:在正辛醇体系中,通过溶剂热反应制备出表面具有超细纳米棒TiO2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产品物相和组成为金红石结构TiO2,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样品外观形貌、大小以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对样品固含量进行了测量,最后利用所制备TiO2微米球催化剂降解水溶液中甲基橙,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快光催化速度

  • 标签: 金红石 溶剂热 微球 级次结构 光催化
  • 简介:研究了导电银浆中银粉振实密度对丝网印刷太阳能电池正面栅线厚膜结构和电性能影响.以两种不同密度银粉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成5种银粉,将其配制成银浆,然后丝网印刷到单晶硅片上,制成太阳能电池片.结果显示,银粉振实密度对厚膜结构和太阳能电池电性能有重要影响,用振实密度为2.5g/cm3和4.6g/cm3两种银粉按2∶8质量比混合后,其振实密度最大,达5.0g/cm3;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时,用其配制银浆制备厚膜均匀致密,对应电池显示了最大光电转化效率,达17.683%.

  • 标签: 银粉 振实密度 银浆 微结构 电性能
  • 简介: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2种组分不同煤沥青升温至550℃中间相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煤沥青中间相形成过程存在差别,原生喹啉不溶物(PQI)对中间相形成有明显影响。PQI控制着中间相小球成核,而且控制着中间相小球融并。高PQI煤沥青中间相形成有成核、长大、融并过程,到550℃左右时复球解体形成域型结构和镶嵌型结构并存沥青炭。低PQI煤沥青在升温初期没有发现中间相小球,随着温度升高,在熔融沥青边缘处迅速出现沟槽状结构,并迅速扩展至整个平面,形成流线型沥青炭结构

  • 标签: 中间相 热台 偏光显微镜 煤沥青 喹啉不溶物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前不久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利用特殊“硅BC8”结构,能够基于单个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太阳能电池以光电效应作为基础,当一个光子或是光粒子击中单个硅晶体时,便会产生一个带负电荷电子以及一个带正电荷空穴,

  • 标签: 电子空穴对 光子产生 硅结构 太阳能电池 美国加州大学 物理学家
  • 简介:将纳米氧化锆(ZrO2)粒子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铸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rO2含量ZrO2/PVDF杂化膜。通过SEM、EDX、XRD等技术对杂化膜结构进行表征,发现ZrO2粒子填充到聚合物网络结构中,使膜孔径变小,并且降低了膜结晶度。膜超滤实验表明,随着ZrO2含量增加,膜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膜对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逐渐增加,而通量衰减有所降低,说明ZrO2加入能够有效提高膜对BSA抗污染性能。

  • 标签: 纳米氧化锆 聚偏氟乙烯 杂化膜 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