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本书作者是鲁迅研究的大家、名家,从1978年至2016年三十八年间写下的鲁迅研究序跋,分“自著序跋”、“自编序跋”、“为他人作序”三部分编入本书。这既是作者在鲁迅研究领域留下的屐痕,也承载了当代鲁迅研究的一些历史记录。作者将序跋视为一种学术散文,力求做到观点新颖、形式活泼、情文并茂、抑扬得体。

  • 标签: 鲁迅研究 序跋 文章 历史记录 作者 散文
  • 简介:摘要《泷冈阡表》(熙宁三年,即1070年)是欧阳修为祭祀亡父欧阳观而作的一篇墓碑文,是在初稿《先君墓表》(皇祐年间,即1049年—1054年间)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欧阳修的文学创作简明自然,纡徐有味,他把实用性的墓碑文写为一种不仅具有应用文章之特点,而且也富于抒情性、文学性的美文,情词并茂,感人肺腑。对比“二表”,可以看出欧阳修文章修改功力之深厚,本文通过对“二表”的比较,意在分析欧阳修文章改写“谨于布置”、善用虚字等特点,以及分析其文章中以自然平易,感慨委婉为特点的“六一风神”的具体表现。

  • 标签: 欧阳修 《先君墓表》 《泷冈阡表》 对比 六一风神
  • 简介:虽知贻焮师罹疾有年,但噩耗传来,仍难以置信,悲痛莫名。先生于2000年11月19日不幸逝世,但我在11月23日上午10时许方接到母校讣告,而此时正是北京举行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之际,我正在开会,时间已来不及,于是便迅即用

  • 标签: 道德文章 仪式 不幸 时间
  • 简介:对经典小说传统的疏离跟踪短篇小说十几年,曾有看到生机的喜悦,也有发现问题的忧虑,还有展望未来的期待。但到现在,我看到的是它在“非经典化”路径上的渐行渐远,看到的是它多症并发的积重难返。

  • 标签: 短篇小说 述评 背离 小说传统 经典化
  • 简介:青年作家:石一枫石一枫在2015年度发表的《地球之眼》等小说,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作家对当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及其对现实主义的新探索。来自社会底层的安小南是一个“失败的青年”,小说描写他走人社会之后的挣扎与奋斗。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安小南的命运不仅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相关,也与当代世界的整体结构密切相关。这也突显了石一枫的独特性——他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对当代社会的敏锐触觉,以及将小说人物置于其中把握与思考的能力.

  • 标签: 青年作家 批评家 社会底层 当代中国 小说人物 全球化视野
  • 简介:《白鹿原》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它经得起认真的批评。在对《白鹿原》的评论中,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几代批评家好象来了一次小小的会集。无论从批评的观念、方法、标准、角度来看,还是从批评的多元互补的格局来看,都可以看出当代文学批评所达到的境界和水平,因此,其意义远不止于对《白鹿原》这部具体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论定。

  • 标签: 《白鹿原》 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长篇小说 批评家 小说艺术
  • 简介:5月28日晚,随着经典评剧《花为媒》在中国评剧大剧院的开演,标志着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展演”正式拉开序幕。河北有三台剧目参演,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主演的《赵佗》将于7月7日、8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闭幕演出。

  • 标签: 京津冀联合 精品剧目 展演 主办 京剧表演艺术家 《花为媒》
  • 简介:俄罗斯《文学报》刊登佘一中教授的文章今年7月4日出版的俄罗斯《文学报》发表我国俄罗斯文学专家、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余一中教授题为《在中国怎样读“我们”》的长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译介、出版俄国文学的现状和极需解决的问题。俄国著名作家叶·波波夫为余文...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学现象 波波夫 俄罗斯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后现代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评委王尧、李敬泽、吴义勤、陈建功、何向阳、张燕玲、郭运德、郜元宝、施战军、阎晶明、程光炜(以姓氏笔画为序)对编辑部评出的十三篇候选论文,经过独立审读,以邮寄方式投票评出以下六篇获奖论文(以得票多少为序):

  • 标签: 优秀论文 《南方文坛》 获奖论文 邮寄方式 李敬泽 吴义勤
  • 简介: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随着第11期杂志与您见面,2014年的编辑发行工作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非常感谢广大读者朋友多年以来,对我刊恒久不变的厚爱,没有您的青睐,何来刊社的发展。所以,一是为了保持我们在期刊市场的占有率相对稳定。

  • 标签: 章回小说 文学版 订阅 调价 编辑发行工作 相对稳定
  • 简介:“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拟于本月底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诗歌与冲突”。一直以来,诗歌被认为是语言和情感结合的最高形式,战争则给人类历史带来最大的伤痛。

  • 标签: 诗歌 国际 香港
  • 简介:<正>去秋(2003年),戏剧家张庚先生(1)病逝,终年92岁。我先是他的学生,后为他的下属。住医院期间,我没有去问病;撒手人寰时,我没有去告别。连戏剧界召开的追思会,我也是缺席的。"人去愁千叠,心伤恨万端"。我不是不想去,而是怕去。怕去了自己也倒下,再也爬不起来。我打电话告诉先生家人,说:我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他。这个方式就是要写一篇记述他的文字。其实,老师活着的时候,我就想写,内容也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院 目连戏 不是不想 去问 撒手人寰 俞振飞
  • 简介:'文章四友'的诗歌创作在呈现流派倾向性的同时,个体化的倾向也不容忽视.我们不妨就'文章四友'各具特色的诗篇展开讨论,由此来考察此四人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发挥集团效应以外,所做出的各自不同的贡献.

  • 标签: 文章四友 个体化 宫廷 诗歌创作 不容忽视 发展进程